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写手服务区
›
历史文化
›
成名之前的毕加索,只是烧画架取暖的“北漂青年” ...
返回列表
[人物]
成名之前的毕加索,只是烧画架取暖的“北漂青年”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8-4-27 12: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
摘要
]近日,法国作家让·科克托的著作《遇见毕加索》(中译本)新书分享会在西西弗书店上海环球港店举行。
近日,法国作家让·科克托的著作《遇见毕加索》(中译本)新书分享会在西西弗书店上海环球港店举行。南京大学
出版
社编辑顾舜若携手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沈奇岚和作家赵松一起分享他们眼中的毕加索和科克托。
成名之前的毕加索,只是烧画架取暖的“北漂青年”
活动现场
与大众熟知的“艺术大师”毕加索不同,沈奇岚和赵松强调了科克托笔下的早年形象——“穷苦的文艺青年”毕加索。当时的科克托是在巴黎爱好文艺的富家子弟,而毕加索却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文艺青年——“他有时候是白天画一幅画,晚上很冷,他就把画架子拆了,然后烧火”。毕加索从偏远地带来到大城市,想要闯出一片天地,却只能束缚在穷困潦倒的生活当中。沈奇岚将毕加索与科克托的相遇比喻为“北漂青年”和生长在北京、拥有不少社会资源的大户人家子弟的相遇。科克托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从众多底层文艺青年当中发现了毕加索的潜力,并给他无私的帮助和提携。
有趣的是,尽管毕加索依靠科克托的提携在巴黎的文艺圈渐渐成名,但二人之间却并没有形成一种常规的紧密友谊。赵松认为,即便一直到毕加索的晚年,科克托和毕加索都没有达到私人深交的程度。科克托非常坦然地面对他和毕加索的隔阂——他不但不认为大师之间必须是好朋友,反而承认和接受艺术天才与寻常人不同的奇特个性,甚至是神经质和喜怒无常。赵松理解的毕加索和科克托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和共鸣,而不是庸俗的商业互吹或利益交换。科克托见证了毕加索的艺术成长直到如日中天,但他从来没有像当代炒作家那样想要“蹭热点”,也没有百般吹嘘自己早年对毕加索的眼光和提携。
成名之前的毕加索,只是烧画架取暖的“北漂青年”
毕加索画作:《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和科克托所处的时代是20世纪早期,恰逢西方世界的大变局,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但另一方面,社会的急剧变动也赋予了艺术家超凡的思路和灵感,努力把人与时代的印迹落实为深刻的作品。在赵松看来,20世纪初的毕加索和科克托等人开创了一个先河,就是推动了文学、艺术、音乐、戏剧和芭蕾舞的交互影响。这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广泛互动非但在之前的时代未能成形,就连当代的艺术界也未能望其项背。与20世纪初的巴黎文艺界那种打破文学、绘画、戏剧的隔阂相比,当代文艺界的“跨界”更多是文艺和商业间的合作。仿佛与大品牌签约成了艺术家的终极追求,这种追逐资本的浮躁心态会腐蚀当代艺术的原创基础。
赵松并不认为毕加索就不慕名利——相反地,未成名的毕加索同样很急切地希望世人知晓他作为艺术家的名字,甚至还会自己“挨个画廊去问,有没有毕加索的画呀?”,用这种方式进行自我宣传。但赵松同时明确指出,毕加索在艺术创作时是真诚的面对作品并寻求突破,并不会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而歪曲自己的艺术追求。在这一层面上,艺术家与名利之间就保留了一个有距离的批判关系。沈奇岚也援引科克托的话来强调:“ 一个被众人奉承、庆贺的艺术家,会变得贫瘠”。只有对名利警惕的艺术家才能逃脱外在的束缚而不断涌现新的创意——“这就让我想起很多已经功成名就的艺术家,艺术史上已经认可了他们,收藏家们趋之若鹜,然后不敢再突破自己了。其实很多人在成名的时候才40多岁,那接下来40年的人生怎么办?毕加索这辈子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掌握了一种形式并进行创作,但转变到另一种形式的时候毫不留情,他根本无所谓上次自己获得多大成功。”
在科克托写作风格上,沈奇岚笑称“这是一本非常法国的书”,因为它的结构和叙述方式非常自由,没有开端没有结论,却具有很浓烈的感染力。赵松回顾了法国文坛和出版界承认科克托的历史,表示虽然他被权威接纳是个缓慢的过程,但人们最终还是认可了科克托文字当中富含的新意。科克托倡导作品的“未完成状态”,不愿意用固定的结构来限制自己。而这恰恰会传达出最丰富和灵动的智慧。沈奇岚随之举例说道,科克托书中的一句话给她很大的启发:“所以,千万不要问:这个画家是不是优秀的立体派画家?而是要问:这个立体派画家是不是优秀的画家?” 这句话看似平常,但实际上包含了巨大的人生洞见:它包含了评判人的一个全新的范式——回归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和人的真实关系。
在新书分享会的尾声,有现场的观众向沈奇岚和赵松二位嘉宾抛出了一个寻常而又无比真实的问题:以一个没有经过专门欣赏训练的普通人的视角,如何看懂毕加索艺术好在哪里?二位嘉宾从不同对角度回应了这个问题。赵松反思艺术欣赏中“美”的概念,表示艺术欣赏中“美”并不是唯一的追求——有价值的艺术不是为了传达你已经知道的、懂的世界,而恰恰是要开拓不懂的东西。要抛开知识对人的束缚和陈词滥调的教育,用最本源的感知力面对艺术面对文学。而沈奇岚则反思我国艺术基础教育的薄弱,建议在一定艺术史的训练上有根基地欣赏现代艺术。
成名之前的毕加索,只是烧画架取暖的“北漂青年”
《遇见毕加索》
其实,面对现代艺术觉得“看不懂”,更重要的方法是要回归对艺术的理解本身——事物的瞬息被人阐发和固定到艺术作品里,并通过作品展示而表达到人群当中。作品只是中介,通过这个中介,创作者和欣赏者都能突破原有的世界叙事,开拓新的表达方法——不断涌现的“最新表达”实质上是不断地重新摆放表达和真实的关系,也就是不断挖掘真实本身。正如科克托评价毕加索时所说:“乍一看,他的静物与实物的差距就如同小丑与我们的服装及语言的差距一样——而一旦凝视,真实性就体现出来,撼动人心,出乎意料,如同一幅高超的错视画。”欣赏者如果不了解创作者的时代语境和世界观,或者欣赏者停留在未经突破的表达方式上,那他便无法理解已经进展到一定层面的前沿艺术。欣赏者若想赶上这种进展,只有不断地沉浸到作品中,领会不同层面的表达各自所具有的进展和局限,这样就能在意识深处期待新作品的诞生。此时欣赏者就不再是外在于作品的旁观者了,而是有机地与大师一起,帮助作品在艺术共同体中实现它最独特的创作和审美使命。(文/张吉泰)
本文
转自
澎湃新闻
http://www.thepaper.cn/
TA的其他文章
《当代》长篇小说论坛举行,《劳燕》等获年度最佳
纽约文化地标史传德书店向公众求助:我们已无法生存
清扬婉兮:做好选题的采玉人
茹若:我更新速度比较慢,但读者仍然愿意等,非常感恩
3400家书店跟踪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实体书店销售并未下滑
雨果奖提名预计本月底开启!这些规则需要提前了解
从入门到大神层次的网络作家,你需要经历什么
什么样的午后最迷人:历史与小说交织的阅读世界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