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六神磊磊:内容创业时代需有“真功夫”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8-6-5 11:47:42
18632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自称“以读金庸为主业,靠读金庸养家糊口”的王晓磊被认为是“当今
自媒体
写作的才华担当”,他笔名六神磊磊,曾为时政记者,如今坐拥千万粉丝,文章脑洞大开,诙谐间却能针砭时弊,篇篇阅读量十万加,经常刷爆朋友圈,让人大呼过瘾,创造了自媒体写作的奇迹。最近他的新书《六神磊磊读唐诗》
出版
,音频版也于近日正式上线。六神磊磊应郑州松社书店之邀来到郑州,并接受记者采访。他说,任何一个行业,别看密密麻麻都是人,努力往上一点,人就少一大片。学问的境界有“真学、真懂、真信”。“对金庸、对唐诗,我是真学了,真正下功夫去读通透,读通透了才能写的有趣,才会有人愿意看。”
随着“六神磊磊读金庸”公众号的走红,王晓磊更习惯于大家称呼他为“六神磊磊”。公众号里的磊磊充满了侠气,现实生活中的他,戴副黑框眼镜,娃娃脸,更多些书生气。
左手金庸右手唐诗
王晓磊曾做过时政记者,后辞职专职打理自己的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王晓磊说,自己很感谢做记者的经历。“记者生涯中,我见过很多不同层次的人,也见证过很多故事,这让我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
王晓磊很擅于“蹭热点”,他说这应该是记者的本能。“既然学了新闻,做了新闻,就希望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
王晓磊因为夏天爱被蚊子咬而不得不经常涂了满身的花露水,结果,周围的人就用花露水的牌子给他起了这个外号。后来,他干脆以此为笔名。很多人认识“六神磊磊”是从他风靡微信圈的“金庸武侠时评体”开始的,他擅长用信手拈来的武侠和历史典故,犀利点评社会现象、时事热点、世间百态。
王晓磊说,所谓的“信手拈来”其实是下了真功夫的。王晓磊从初二开始读金庸,据他粗略计算,他读了十几遍金庸的作品。而在更新文章时,他更是为了某处细节不时地翻看金庸的作品。
从读金庸到读唐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王晓磊说,“读唐诗的人不一定爱金庸,但爱金庸的人一定爱唐诗。”在金庸小说里,经常有唐诗乱入。“比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到了赵敏的绿柳山庄,中堂挂的字是唐元稹的《说剑》:白虹座上飞,青蛇匣中吼。杀杀霜在锋,团团月临纽。”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金庸作品已经化为“骨血”融入到了王晓磊的身体里。而王晓磊对于唐诗的储备也是从小开始的。“我小时候读的第一本正儿八经的和唐诗有关的书是《唐诗选集》,至少看了一年,每天都看,有空就看。这本《唐诗选集》里大概有四五百首诗。我现在记得最牢靠的就是这四五百首。”
因着金庸,王晓磊又燃起了读唐诗的激情。“唐诗有着丰富的内涵,有我们想象不到、真正好玩的东西。”而决定出版解读唐诗的书后,王晓磊发现自己在知识上还很不成体系。他习惯于去咖啡店写作,两年多的写作时间里,每次都背着一大包书,常常只是要为了引用书中的某句话。
平视经典“翻墙”读唐诗
有些读者觉得对待像唐诗宋词这样的经典应该严肃待之。但王晓磊却不这样认为,对待经典,不应该低层次地仰望,最好以平视的角度去看。他说,《红楼梦》诞生后很长时间不是经典,而是女孩们在闺阁躲着看的书。又如,唐朝时李世民、虞世南也在不停写诗,但真正引爆唐诗寒武纪的是王勃、杨炯这些当时所谓的“小人物”。
“唐诗宋词就像是花园,我自己就像是那个翻墙的人,对于不敢、不想进去的人,我可以帮他,从里面折几枝花拿给他看,让他知道,原来这里面有这样美的花。”不过,王晓磊也说,他的作品或许不能陪大家很长时间,但走的这一段,能引着人进正门。
在他的《六神磊磊读唐诗》中,诗人王维通过一场“选秀”博得了大唐公主的青睐,诗人们也“刷着朋友圈”、喝酒撸串、在人世间策马奔腾。在幽默风趣的“六神体”中,作者把一段段诗歌的起承转合、爱恨情仇娓娓道来,带你领略大唐精彩绝伦的诗歌江湖,让我们在忍俊不禁中重温最温暖、最风雅的唐诗记忆。
安心码字像蚂蚱一样不断努力蹦跶
“是的,这一生,我终于没什么成就。年轻的时候,我也轻狂过,但和李白呀、高适呀、岑参呀、王维呀相比,我真的差远了,他们都好有才!不过,对朋友,我做到了仗义、友爱、感恩、有始有终;对粉丝,我做到了坚持更新。我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我做了一个小号该做的事。”
这是“六神磊磊”的一篇成名作《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的一段话,这篇文字写出了杜甫的诗歌被后人认知和认可的过程。而这段话套用在王晓磊身上也是适用的。
对于王晓磊来说,从开公号到爆红、从辞职到写书,从拿工资的记者到月入百万的自媒体人,这几年,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始终不变的是他一直在写作。他觉得,这一切的变化让自己实现了看书、写字的理想,因此日子过得很开心。
“我觉得一个写字的人,随时要做好被人忘记的准备,我们都应该是一只蚂蚱,但是必须是一个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充实自己的蚂蚱,我们要努力地蹦达着,然后静静地等待秋后的到来。”
内容创业时代,很多公号都在融资,但六神磊磊却说自己还不需要,“我自己做的这些事情,暂时还不需要很多钱。”来源:大公网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高考,真还有一考定终身的奇效?
日本网文,给中国作者,带来新启发
1200元/篇 | 「鹿鸣」杂志长期征稿
4
网络作家核融炉:短篇悬疑迷雾中的博弈与浪漫
5
1.5-10万元/部 | 「七猫中文网」 短剧剧本征稿
6
纵横女频“错位心跳”主题征文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