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好的小说写作者,同时也应当是一个好的读者,因为只有能够准确判断一部作品的好坏,才能预判自己作品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予以解决。
这也就决定着,在花费大量时间写作的同时,写作者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阅读,才能逐渐培养自己文学鉴赏能力。
为造福广大写作爱好者,小编特地做了总结,把平时阅读中特别不愿意看到的内容予以归纳,与各位朋友共同分享,纯属个人好恶,不喜勿怪。
一、毫无意义的写景
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似乎都非常鼓励景物描写,对那些写景特别优美的、词汇特别丰富的、描写特别细致的作品常常会大加赞赏,奉为同学们的楷模。于是乎,正常人都会觉得,擅长景物描写,文章就能写得好。
事实上,经很多知名作家验证,这是写作的误区。至于上述所说的景物描写,只是中国应试作文的产物。不懂得实际应用,从小到大所做过的一切作文练习都是白搭。
著名作家张牧野(本物天下霸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提到他的创作经验,他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刻画以及悬念的设置。至于景物描写,他只说,网上太多这样的段子,随便摘录两段稍加修改,一定比我自己写的强。
而事实上,作为一个读者,我不相信有多少人比我更有耐心。美国作家亨利梭罗创作的《瓦尔登湖》在业界享有盛誉,其中景物描写更是美到极致。
“太阳升起的时候,小湖就脱去夜间的雾衣,镜光微波的湖面一点点展露出来。而晨间的雾气,幽灵似的纷纷退向林中,仿佛夜间的秘密集会突然散场。这里的露珠,也像山脊上的那些,倒挂在树枝上迟迟不肯消逝……”
然而把这样的描写放到一部故事性极强的小说里,没有耐心的读者肯定不干了。
“那个人到底死了没啊?你尽写这些没毛用的东西干啥……”很多读者估计早在心里开骂了。毕竟,写故事更能调动读者的兴趣,而不是风景。
二、不要描写心理活动
同样身为人的读者和作者,当读者心里想“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时,作者千万不能犯迷糊,让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去心想:“我一定要表现得好一点,让那些人觉得更有趣……”即便作为作者的你是这样想的。
那么身为作者的你应该做什么?
你笔下的主人公应该表现得更加卖力,他的一举一动都要表现出自己想要更加出色。因为行动才是一切心理活动的最终表现。
那么,假如在作品里出现了很多类似“他心想”或是“他觉得”会怎样?
“此时,仆人发现有一个人蹲在那些尸体中间。那是一个身穿桧木皮色一副,身材瘦瘦小小,满头白发,长得像猴子似的老太婆……”
当仆人看到那么奇怪的一个老太婆,他是否该想:“她是人是鬼?她在干什么?……”这样一来,恐惧与好奇成了仆人自己的事儿,读者至多只会关心“她是人是鬼?她在干什么?”,而稍欠耐心的读者则会觉得,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此时此刻,仆人心中有六分的恐惧感以及四分的好奇心,刹那间他几乎连换气都忘了,这种感觉就如旧书作者所形容的‘毛骨悚然’……”
用人物的具体行为动作,替代其真实想法,是一种更为高超的手段,其代入感和真实感都具有无与伦比的效果。
三、让主人公自己讲故事
作为写作者,讲故事是你的职责,这的确没毛病。当我们的作者太过沉溺于由自己来讲故事的时候,往往是下面这样: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大和尚一个小和尚,有一天小和尚让大和尚讲故事,于是大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很常见,除了主人公的自有对白,其余基本被作者包办了。整部小说变成了作者的视角,这种即视感很差的小说,常常会带来很差的故事代入感。
“给我讲个故事吧!”小和尚扯着大和尚的衣角撒着娇,临末了还不忘道声“师父”。 大和尚回头看了眼巍然屹立的大佛,又看看两旁空荡荡的庙堂,面上泛起一阵安详,随即端坐蒲团之上,口宣“阿弥陀佛”,而后微微笑道: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这——才算是小说。 事实上,新手写作应避免的误区远不止以上三种,写作不忘读书,学习不忘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形成一套独有的写作方法。
图 / 网络 文 / 唐糖小君
写作练习继续进行中,长江中文网大神倾情点评。喜欢的写作的朋友可以进群参加(加微信 cmyyzs 备注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