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写手服务区
›
百家争鸣
›
解构书店:作为展览的书籍
返回列表
[思想高地]
解构书店:作为展览的书籍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8-6-14 22: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
摘要
]我将根据“身体”做一个书籍的展售。就像一般的展览那样,它也需要一个提示和导语。
我在书店最先受到的教育中,书籍陈列是最难把握的一个项目。我的老师们对各自负责区域的书籍摆放了如指掌,当然,顾客需要一个自助查询系统来求安心,但更多时候它们并不管用,你或许拿到了一张从它嘴里吐出的字条,这张字条最后还是交到了店员手里。
他们是真正的查询系统,能够在不断移动的书籍中截取那个位置。这是书店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因为你在问路,而眼前这个陌生人将亲自带你去到那个地点,你们在这段去往目的地的路途中,产生了一些交谈的可能。
可毕竟,专注的向导们越来越少,顾客们也越来越难找到想要的书籍。换个角度说,越来越多的顾客不再定向寻找一本书了,他们更情愿随便逛逛。于是书籍的陈列显得更为重要了,我们既要保持原有的严格分类法,也要规划一些有趣的主题博得青睐。
书籍陈列的核心是分类原则。最常见的分类法还是中图法,即按照A到Z依次排列大小类别,诸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等。众所周知,这套分类法有太多的“中国特色”,实际的店面为了摆脱死板的面孔,会删去一些过于“专业化”的类别,或者根据中图法原有的结构做不同的排列组合。但图书的
出版
庞杂(每年大陆有近20w种图书出版),而图书背后印上的上架建议也已不能满足书店的陈列要求。
更多的分类原则介入进来了,根据一个主题开展的陈列也丰富起来。作为展览的书籍,势在必行。
当新兴的书店要求书籍陈列有所变化的时候,我在思索这种变化的可能性。根据书籍做展售,这件事既危险又新鲜,它需要策划者拿捏好界限,一旦过界就会变成华而不实的噱头。国内“最美书店”们的两位前辈——诚品书店和茑屋书店——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很多新型的词语,最重要的两个大概是“生活美学”和“生活提案”。这其实是两个很抽象的词,生活美学并不混同于生活中美好的事情,生活中的提案也并非一直都是必要的。
我尝试给出一个解释,来说服自己,或者说服进到书店的顾客。我从这两个词组成的群像里机械地偷取一个概念,即“身体”,将它放在显要的位置,并做出细致的书籍分类。为什么会是这个概念呢?我想,生活的践行总是经由身体。过去,我们谈论了太多精神和身体的二元关系,两者之间的协同性,往往更加注重前者的主导地位,但很显然,在现代社会,身体已经不再是被动的存在了。
我将根据“身体”做一个书籍的展售。就像一般的展览那样,它也需要一个提示和导语。如下:
如何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看到身体滑入怎样的界限,身体与空间的层层叠合,身体与艺术关联后的种种形态。
当“生活提案力”回归到每一处细节,行走、静修、建造、展示、表演、观赏,日常生活的启蒙意识常常来自“身体”。正如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提示的那样:成为身体主义者。
“生活提案力”在引向关于何谓美好生活的思考,身体也将参与这种思考,并做出抉择。
我摘录了一些名言来为这个展撑腰:
“人的身体是灵魂的最好图画。”——维特根斯坦
“可是,清醒者、智者说:我完全是身体,此外什么也不是;灵魂只是身体上某一部分的名称。”——尼采
“牙齿是一座监狱的窗户栅栏。灵魂从嘴巴里以词语的形式逃脱。但词语仍是身体的气息,发散,空气中没有重量的褶子,逃避肺,并被身体所温暖。”——让-吕克·南希
“身体是身体/它是独一的/而且不需要器官/身体永远也不是一个有机组织/有机组织是身体的敌人。”——阿尔托
我打印了美国摄影师哈里·卡拉汉1955年的作品《窗中的埃莉诺》来增光添色(但愿不会有人告我侵权)。
我把法国历史学家乔治·维加埃罗所著的三卷本《身体的历史》放在摄影图片旁,那是整排书架中最醒目的位置。
一切看起来准备就绪,但是,如何展开这个分类呢?
根据导语,“身体”已经被拆解成了四个部分,即:健康的身体、身体的界限、身体与空间、身体与艺术。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再细化,再变得有操作性。下图展现了这四个类别下的子类。
<p style="TEXT-INDENT: 2em">
我一再坚持生活美学不等同于美好的生活,“身体的界限”这个类便是一个提醒,我对它规划得也相对更加具体。
2000册书籍,在一种参差不齐的排列模式下铺展开来,它的陈列并不刻意追求书籍在书架上的视觉整齐感,比如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也不论开本大小厚薄等要素,而是思索每本书之间的深度关联性。其实还可以进一步做分类,做到第三级,但空间有限,也就到此中止了。
这样的做法,这个书籍的展览到此完结了,同时它也是另一个开端,它需要更多诠释含义的引入、宣传推广,引来人们的围观和议论,并在不断发酵的过程中反观自身,再调整,再变化。比如,“身体”的意象能否包容更多书籍以外的商品?建筑类真的可以放到“身体与空间”中去吗?空间与建筑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展售书籍的销售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了吗?等等。一切都还没完,对书店来说,书籍的分类和陈列形式是流动的,这种探索也将变得漫长而必要。(文/Melville)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http://www.thepaper.cn/
TA的其他文章
白先勇携手众多学者 探讨年轻人如何读《红楼梦》
亦舒《玫瑰的故事》影视化 白鹿王鹤棣《以爱为营》备案
《长安十二时辰》热播 编剧不署个人姓名是否不正常?
《三体》何以成为国际顶流?科幻界资深编辑对谈剖析
因这道期末考题 作家毕飞宇被天津中学生"围攻"了
公版书密集重复出版,说明了什么
文豪的遭遇
付秀莹:作家写作与自身童年经验有关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