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感悟] 致知格物,修心成神

[复制链接]
刘学铭 发表于 2018-6-24 06: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在不久前,发表的一篇题为《寻找最好的自己》的散文中,有下面一个段落:“我想到,人须臾也离不开时空,总不免把自己的表现与形态,展现在某一时和某一地。人在某个特定的空间里的行为方式,也总是千差万别的,即做一件特定的事儿,可以有千万种不同方式,在那千万种行为方式中,也一定有一种是最上乘的,而与那最好的行为方式相对应的状态,必然表现出你千万种状态中最上乘那种,那就是你苦心孤诣寻找的,即时即地的最好的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有无数个最美好的自己,潜伏在自己的内心中,隐藏在赖以生存的每个时空里。只不过世间芸芸众生,习以为常的做法是,顺其自然,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几乎没有人把‘寻找最好的自己’当作一回事儿。对此,既没有觉悟,也没有习惯,总是在随波逐流中,把无数个‘美好的自己’,淹没和迷失在如烟似梦的岁月里。”
  人在随波逐流中迷失“最美好的自己”,其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
  我忽然想到了王阳明,我想到他的震古烁今、享誉中外的“心学”,也许它就是能解开这个谜底的钥匙。
  我依稀觉得人的自我迷失,与良知受到私心和物欲蒙蔽有关,用阳明夫子的话来说,就是没有“致良知”。按心学的说法,良知是心之本体,是知善知恶的天性,是判断是非、度量曲直的一台精准的天平。运用良知去明辨是非、去伪存真、为善去恶,便是“致良知”,用通俗的话来说,以善心待人,按良心办事。
但是,在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飞跃发展的物质文明,并没有与人心向善同步发展。人们过分关注外在的“物”,而疏于观照内在的“心”,进而导致了人性与天理的失衡。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里,尽管世人整日里歌舞升平、灯红酒绿,极尽享受之能事,然而,幸福指数却成反比例:人们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却如履荒漠举目无亲,感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精神上无依无靠,情感上无家可归。
  这说明人的物质享受,与心灵愉悦并不是一回事,人的物欲满足,并不等于人生幸福。人一旦醉心于物欲,而放任心地的荒芜,必然泯灭天性、丧失良知、埋没“最好的自己”。
  所以,“寻找最好的自己”的贴切的解释,就是即时即地的“致知格物”,或者说,就是即时即地“致良知”于“格物”。
  “格物”在心学中,是个极为重要的术语,它的通俗解释便是,妥善地处理世上万物,使其皆合乎天理。“格物”是个动宾短语,其中,“格”具有规范、控制、处置、管理等多重含义;而“物”则是天地间所有的事物。
  王阳明在《答顾东桥书》中指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这段话的通俗解释便是:所谓“致知格物”,就是运用我内心的良知,来处理事事物物。我心的良知,即所谓天理。运用我心良知的天理,处理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就全部合乎道理。践行我心良知的行动,叫做“致知”;使事事物物都合乎道理的行为,叫做“格物”。这就使心与理合而为一。
  “致知格物”是王阳明认识论的精髓,即他倡导的“知行合一”说。他在《答顾东桥书》中指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句话说的是,要想真切可靠地了解某一事物,必须进行调查研究、试验确证,这就是“行”(验证理论的实践);而行动所以精确和主动,皆因有明确规划和理论指导,这就是“知”(指导实践的理论)。
  作为晚学和后生,我们应该深谙阳明夫子赐教的四句箴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进而厘清修心与素质的关系,明了“寻找最好自己”的途径,就是时时处处“致知格物”、“知行合一”,随时随地进行心学练习。谨记:为人处世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绝不泯灭良知,瞒心昧己,干丧天害理的坏事!
  本人平生虽然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丧天害理的事,却屡遭报应,兄弟姐妹们五人,外加上一位爱妻,几乎都是在不该走的年龄驾鹤西去,惟独把我一人遗弃在人世间当人质。
  我知道,他们把阳寿捐献给我,希望我能替他们好好地活着,我作为已故亲人留在阳间的代表,也应该尽可能替他们(她们)完成未竟事业:接续他们的工作,操心他们的后代,参谋他们的家事,见证各家兴衰!
  为此,我必须把生命时间维度拉长,把生命质量(能力)加强;我得强化心性和神性的修养,彻底改变凡夫俗子状态,把自己修炼成能通天达地的,颇有道行的老神仙。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阴阳五行-高斌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8-10-23 09: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鄙人感觉王阳明的致知格物是对孔夫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理解和阐释。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阴阳五行-高斌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8-10-23 09: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4_104:}
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未明之势不可臆,彰显之势不可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阴阳五行-高斌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8-10-23 09: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4_107:}
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未明之势不可臆,彰显之势不可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阴阳五行-高斌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8-10-23 09: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4_95:}
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未明之势不可臆,彰显之势不可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刘学铭 发表于 2018-10-23 17: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