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刘学铭 于 2018-9-15 11:19 编辑
常言道“水深流去慢,贵人言语迟”,前半句中的“深”和“慢”,应成为老年人的生活准则。“深”者乃纵向维度,是对上下的测量,这里是指思想和阅历的深浅;慢者乃横向位移的速率,这里是指行为变化的快慢;后半句中的“言语迟”,应扩展为“行为迟”,行为应包括“身动”和“心动”两部分,老年人应如深潭秋水,潜流不速,波澜不惊,深沉含蓄,庄严凝重,深谋远虑,力竭冲动。
张老太今年八十六,人常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还有一句话说得更难听,叫做“老而不死是为贼”。
按这两种对老人大不敬的说法衡量,她老人家早已错过自觉到阎王报到的时机,已经“做贼”多年了,并且如今身子骨还很硬朗,能走能挪,能吃能喝,按这种态势,老人家还要长期地“贼”下去。
可有一宗,从年轻时代起,她老人家就性急如火,行动起来毛毛愣愣,手快腿快言语快;如今上了一把年纪,这种风风火火的性情毫不收敛,这就成为她老不持重、肇事罹祸的根源。从去年冬季起,由于行动莽撞,伤及身体的大祸就有两起。
老人家眼神儿不济,却常常一个人出门,到处转悠,有一次过一道壕沟,想一步跨越,却没有看清沟对面有一道矮墙,头磕在墙上,撞成个脑震荡;还有一次雪后出行,没看清路面覆冰,重重地跌了一跤,将盆骨摔得破裂……
人总喜欢把伟大人物极其成就,当成行为的榜样,我却不以为然,我从张老太太身上学到的,比从伟大人物身上学到的多得多。她老人家以其莽撞的行为,个人蒙受巨大的牺牲所换取的血的教训,就像高压电网的“小心触电!”告示牌,用以警告他人,既真实可信,又非常有用。
老人家除了行动莽撞外,还快人快语,有话就说,从不考虑后果,经常言语罹祸,所有子女和亲属,几乎无人不烦。比如,经常在饭桌上说一些诸如“大便干燥”、“跑肚拉稀”之类的影响食欲的不洁不雅的话,让人烦得要命。我却凝神谛听,有时觉得比学术大礼堂的报告,更有反面的教益。
本文题目“慢生活,品人生”及其论述的内容,就是从张老太行为的反面,挖掘出来的素材。
如今,本人也年届“为贼”的年龄了。賊者暗人也,应像耗子那样,深居简出,隐蔽行踪。但我不是耗子,也不想做耗子,我不怕阳光,但也不想张扬。临了,我把“慢生活,品人生”,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我杜撰的“慢生活”,就是沉下心去生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经过大脑的思考,都是有意识的活动,力戒形色匆匆的,“跟着感觉走”的下意识行为。
虽然我并不信佛,但是,我的“慢生活”,却接近于禅宗。我在散步时,每迈一步,都不是下意识的惯性行为,而是自觉自为的行动。我一面迈步,一面思想:“我呼气,迈右腿,脚抬起了,在空间,膝盖打弯了,脚落地了,我吸气……”
我在缓慢行走过程中,忽然发现走路竟然也很有趣,甚至是一种享受,虽然走得慢了一些,但是,走了很远也不累。
这就是我所说的“慢生活”,如果把一般生活,比作渴了咕噜咕噜地喝白水的话,那么,慢生活就是慢慢地品茶,用文革时期的流行话来说,就是“行动加思想”。
我引用的“品人生”,就是珍惜过去、反刍经历、总结经验、醒悟人生;重视当下,品味过程,细嚼慢咽,享受人生。
我对“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我十分反感,这是对老人的不敬和鄙视。在人类发展史上,如何对待老人,这是由野蛮到文明演化过程中,一个明显的标志。
在我国曾流传过“六十不死活埋”之说,据说,远古时有位大臣,在家里秘藏着年逾花甲的老父,当时宫廷里出现妖怪,闹得人心惶惶,天子临朝询问群臣:“这是何等妖怪,如何降服?”众臣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散朝回府后,那位大臣把此事禀明父亲,老人听罢,沉吟片刻,说道:“明日上朝,把咱家的狸猫,藏在朝服里带去吧,妖怪出现时,就把它放出来,如果妖怪被吓跑了,就证明那是老鼠成精,几只家猫就可以把孽障降服了!”
老人的话果然灵验,第二天妖风刚起,那大臣从袍袖里放出狸猫,那妖怪顿时逃之夭夭。天子扣问其故,那大臣据实回答,皇帝深受感动,遂颁召废除活埋花甲老人的政令。
无独有偶,在日本古代偏远山区,曾流行过“wubashidei”(日语发音,“扔老太太”的意思)野蛮陋习,说的是,当老太太老而无用时,儿子就背着她走进深山老林,然后,把她抛弃在那里……
有一位穷苦汉子,在背着老妈进山途中,发现妈妈不断往脚下丢树枝儿,儿子问妈妈丢树枝干什么,妈妈说给他当路标,怕儿子回来迷路,找不到自己家。儿子一听感动得痛哭流涕,又把妈妈背回家。这件事一传开后,许多人都很受感动,“wubashidei”(扔老太太)的陋习,也就渐渐地消失了。
这里,我姑且不说“老人是个宝”,但是,从人性论出发,我们不妨问问世人:谁家没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了怎么办?
为此,我写了题为“慢生活,品人生”的小文,与老年朋友共勉,用我们的自省、自爱、自尊的行动,来践行一个新的格言:“老而不讳是为仙”,活出一点神仙的味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