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鲁迅留下的作品中对现当代最有贡献的是《中国小说史略》,钱钟书的《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这些专业性强学术类著作,而不是嬉笑怒骂名噪一时的杂文。拿80,90零后作家的文风和文笔来对比以前的作家并不可取。
就你所说的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他们的作品我或多或少都有看过。拿郭敬明来说,我也不喜欢他写的书,但客观讲他的文笔并不差,不喜欢的原因在于他青春文学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深度出发点就并不高,适应的人群也有限,所以很多读过他书的人过了某个年龄阶段就会感到厌弃。时代在变,语境在变,单拿文笔来比较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一个作家能写出好的作品与其说是时代处境给予他们的帮助,不如说是他们自己能顺应时代,洞悉时代的个人努力。科技的发展冲击的并不止文学领域。对比民国作家你觉得文革那批的作家写的不咋地,对比60,70作家你会认为80,90写的并不好,再往后去,等零零后的孩子能拿起笔写文章,你会不会在青春文学那批人的作品上找到亮点和可取之处?盲目的代际批判不可取,一竿子打不翻一代人。
无论好的坏的,存在即合理。作品需要沉淀,需要时间去淘洗。这对读者也是一个道理。喜爱纯文学的自然会留下来,喜欢读快餐文的也慢走不送,这个圈子无论小众还是大众,它始终在发展。对文化的态度还是应该求同存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