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学观点] 《平凡的世界》:魅力来自作家真诚的写作姿态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8-11-19 19: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路遥对写作抱有真诚的态度,他是发自内心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要表达的也正是他自己力图做到的,比方说,小说中的人物积极面对苦难,也正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苦难,是路遥一生的伴侣,正视苦难,积极乐观地面对苦难,也是路遥最重要的文学资源。路遥小时候生活很苦,他是大伯带大的,大伯自己还有两个孩子,没有钱,大伯就不让孩子读书。路遥读了小学,准备参加全县的升初中考试,大伯不让他参加考试。路遥说不让继续上学可以,但还是让我去考试吧,考一下证明我学习得怎么样。就这样他参加了考试,一考考了全县第二名。路遥把录取通知书也领回来了,但大伯不吭声。直到开学报到那一天,大伯说,这学肯定不能上,天王老子说了也没用!路遥就去找村支书,他跑到村支书跟前,哭着说,干大,我想上学,你给我想想办法!村里也穷,村支书就挨家挨户借了两斗黑豆,交给路遥,让路遥换成钱去交报名费。路遥进了城,卖了黑豆,换了钱,跑到县中学去报名,但县中学不收他了,因为学校有规定,新生超过一个星期不报到就除名。路遥再一次哭着找到村支书,说学校已经不收我了!村支书又专程赶到县中学,找到校长,恳求学校网开一面,校长被打动,才破例收了路遥。路遥一方面真实感受到生活的苦难,另一方面,他也特别珍惜苦难中的友谊和善良。没有这次自己的争取上学,也许就没有了一个伟大的作家路遥和伟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但同时也因为在经历苦难的过程中,培育起他的积极乐观的世界观,这更是成就他的关键。

在路遥的小说里,苦难是重要的内容,路遥写苦难,都有着切身的体验,比方饥饿感,对于路遥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他一生经受的饥饿折磨太多了。所以他写《平凡的世界》,不由自主地就从孙少平吃午饭开始了小说的叙述。小说的第一章写的就是孙少平在读高中时吃午饭的尴尬情景,因为贫穷,他与另外一名女学生都是拖到最后才去取饭,这样就避免了被人嘲笑。小说写到饥饿时,都写得特别细致,比如:“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样的细节让人身临其境,这也是一个亲身感受过饥饿的作家才能写得出来的。

《平凡的世界》出版后,并没有马上引起热烈反响,甚至文学界对它的评价还不高。但这部小说逐渐受到了普通读者的欢迎,我们先引几段读者的话。

一位读者说:初冬的风呼呼地刮着,夜色从大地升起,渐次笼罩着茫茫的大平原。望着眼前的一切,我进退两难,欲哭无泪,心情降到了冰点。就在这困难的时刻,我蓦然想起了路遥,想起了《平凡的世界》里在街头秋风秋雨中茫然无路却咬牙坚挺的孙少平。

另一位大学生读者说:路遥能在平凡中揭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所忽视的东西,能有一种感人至深的震撼,在平凡中告诉我的却是不平凡。生活这本书,路遥读得很认真,抓住了不为常人所注意的农村的生活现实,然后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伟大的作品。

还有一位打工者说:这本书为我们艰苦的打工生活增添了一层希望的亮色和奋斗的力量。

显然,读者在阅读《平凡的世界》时,是被小说中的人物所感动,所鼓舞,他们从中获得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平凡的世界》有着明显的励志作用,励志是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精神魅力。图书分类中有一种类型叫励志类图书。其实,很多读者就是把《平凡的世界》当成励志小说来读的。这部小说真实地描写了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发生的巨大社会变动中,生活在基层的各色普通人物为改变命运、为争取幸福而作出的努力。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挫折与追求,精神的痛苦与愉悦,伴随着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令读者感慨万端。特别是主人公孙少平和孙少安,虽然两个农村青年选择的道路不一样,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在苦难面前敢于进行抗争,在人生道路上勇于开拓进取,读者往往都会以他们作为激励的楷模。

励志小说一般是以人物的困苦和磨难为主要叙述内容,具有真情实感,可以达到激励他人的效果。励志小说不见得是被文学研究者公认的经典作品,但它因为励志效果,会拥有大量的读者。比较典型的励志小说有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有人把新世纪以后出版的《杜拉拉升职记》看成是与今天时代相吻合的励志小说。但即使从励志的角度看,《平凡的世界》也比其他励志类图书更具有魅力。这种魅力就来自作者路遥的真诚和诚实。就是说,路遥写这部小说是以真诚的态度表达了他自己在人生磨难中的体验,诚实地书写了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路遥对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他把这种体验不打折扣地还原在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所以人们在读到那些关于苦难的书写时,才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深深被打动。当然,光有真实的苦难体验,还起不到励志的作用。要说写苦难,有的作家写得比路遥更狠更惨,比如张贤亮的《绿化树》写知识分子在劳改农场遭受的苦难,又比如陈应松写的一系列以神农架山区贫困农民为对象的小说,但这两位作家对待苦难的态度是和路遥不一样的。他们对待苦难是一种悲剧型的,是带有强烈仇恨感的,因此他们书写苦难的主题也是侧重于批判性的。但路遥对待苦难的态度是积极的,因此他书写苦难的主题也就具有了励志的效果。他也将这种生活态度赋予了小说中的主人公。比如孙少平,经历了许多的生活磨难。原来他是细皮嫩肉的,后来变得又黑又粗,两只手被石头磨得全是硬茧,走路都要拱着腰,别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个揽工汉。苦难在他身上留下如此明显的痕迹,同时也让他对苦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建立起了“关于苦难的学说”,他说他很热爱自己的苦难,因为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在路遥的笔下,孙少平不逃避苦难,面对苦难他反而有一种崇高的感受。这是一种不一样的精神气质,路遥把这种精神气质传达给读者,当然会有一种强烈的励志效果。

《平凡的世界》为什么受到那么多的读者特别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读者的欢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路遥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人生,写的是平凡人有不平凡的理想。小说没有轰轰烈烈的大爱大恨,完全是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呈现,但从中我们又看到了复杂的人性,真实而又无奈的人生,人们在不完美的生活中努力追求完美的路,这一切是那样的真实自然,让读者感到亲切可信。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双水村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位于横断山脉环抱的黄土高原。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两兄弟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他们身上也有着路遥兄弟俩的影子。他们是农村出身贫困的青年形象。孙少安上学时考试总是班上第一,学校的老师都说这个孩子将来准有出息。怎奈孙家家境贫寒,孙少安勉强读完高小便回到队里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和父亲一起挑起这副养家糊口的沉重担子。但孙少安绝不是平庸之辈,他有他的打算,也有他的抱负,他要通过他健壮的体魄和机敏的心智使他家和全村父老摆脱世代的贫困。孙少安是立志要在农村与苦难命运抗争的形象,孙少平则是要走出农村、向往更大的世界的形象。孙少平进城的情景是很难堪的,他在城市尝尽了人情的冷暖:亲戚冷落、旁人冷眼,待遇不公,身体遭创伤。尽管如此,他没有被击倒,反而更加有了克服困难的力量。

小说写的是平凡的人物,他们的经历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也就是说,路遥不是采取传奇化的方式来讲故事,传奇化有利于将人物塑造得更为高大,也会使得情节更有感染力,但路遥是从平凡的生活里提炼出故事情节,这样的故事情节会让读者有一种经验上的共鸣,因为他们的生活中可能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来源:十月文艺(微信公众号),作者简介: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zhaoxiaohang 发表于 2019-2-26 07:38: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到位,这是真实的总结!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