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传
第一章子不语和伏羲(1)孔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不语,是谁?他也不知道,他只知自己从混沌走来,不知将往何处,不知为何而生,他冥冥中,认识到,也许自己,有一个使命,他本能的手指一点,时空之门显露,一闪而入。
这是地球的一方,草木高大茂盛,虫类众多,兽类横行,子不语看到了人类,他走了过去。
两个精壮男子,手持硬木和石片精心做成的长矛,两个人有默契的时不时交流着疑惑,仔细打量着子不语,他们感觉到了子不语的气场,这种力量只有他们族长身上才有,那是深邃,那是静谧,那是阳光。
其中一个双手合十道:这位善士,从哪里来?去往哪里?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子不语同样还礼道:我从混沌来,找你们族长,请教一些问题!
“请跟我来”
子不语随着他前行,另一人依旧像苍松一样站岗。
子不语打量着巨大的木质结构的大门,其手艺独具匠心,极其威武牢固,看的出:建造人的这方面神通。
这里的人们,大多身着兽皮,手工精巧,,他们不时盯着子不语,不时议论什么。
子不语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不知他们居住群落方圆几何,满眼是木屋,石洞,生活器具,形色各异的人们。
在装饰明显比其他石洞繁杂,更是其他三四倍的石洞前,他们站住了,这名男子道”请稍等“”,子不语点点头。
这名男子在门口跺了三下脚,然后慢步进入。
族长的居所,简朴不失天真,宏大不失敦厚。他的目光落到一块巨石上,上面刻画了简单的符号,由三画组成,有规律的组成了各种图画,巨石的面前,显然因为人们走动的太多,形成了及其明显的痕迹。
随着一点声响,族长出现了,他给人高大如山岳的感觉,敦厚又极其神敏的眼睛注视着子不语,尤其是额头的胎记像是第三只眼。身着黑虎的皮衣,更显得英武如天神般。
子不语向前施礼,族长先一步张开健壮的双臂拥抱他,笑到:贵客到来,还请以神明示我。
子不语道:不敢不敢,族长慧心通天,特来请教。
说着俩人步入石洞,这里并不晦暗,人工开凿的透光窗,使得屋里温暖如春。
族长请子不语落座后,道:先生不是凡人,感觉是我梦中之师,今日得见,神明助我,定要感谢上苍,不知先生名讳?
子不语道:族长不避生气,海涵大度,亲近如兄如父,愿天佑之,子不语如能师从三五日,定要焚香祭天。不知族长氏衍?
“不语我兄,自伏氏先祖移居河之南,不知年月,草木兽虫不知食几,繁衍至今,伏氏族人幸得余十万之众,前几年,做得些许小事,大家拥我为长,伏羲德薄才疏,日夜参天地万物,祁得明物,以惠及众人,不负众望。前几日夜观天象,知今日天降神人以賜道,愿聆听教诲!!!”
子不语连忙作揖道:我乃从混沌中来,懵懂无知,心中疑惑甚多,特此求教,胎时恍若人言:伏羲画八卦,福及后代数千年,特此求学,望前辈教诲!!!
伏羲大笑道:一点小悟,不值一提,兄长如有疑惑尽管说,愿共同参详。
子不语作揖道:八卦从何而来,一者何也?
“我观天地万物,眼见者莫不从一开始,不见者如是也。”
“二为何也?”
“眼见者眼不见者”
“”三为何也?”
“两者之互动也”
“可否细谈之?”
“呵呵,当然,你从混沌中来,是为不可见者,山川河流,草木虫兽,是可见者,不可见者为可见者之躯,可见者为不可见者之手足,犹如日之东升西落,循环往复。
然,循环者,万物附焉,万物生矣,万物灭矣,如此周流不息。
子不语萌问:善!我们知道了,又如何?
伏羲仰望苍穹道:天地万物,知道了此理,便可以繁衍生息,你看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便是顺应天地。有其理,便有其物!下一步,我们就要抓其规律,为我所用。比如天气,狩猎,病痛等等。 子不语沉吟片刻:族长在门前立石,刻画八卦,还有许多图案,可否一一赐教?!
伏羲道:我族先辈们顺天应人,生存繁衍,日积月累,留下了许多神示,依靠此,许多大小群落依附得以生息,然,地域各异,言语参差不齐,我根据先辈教诲,参天地万物,以画天,地,日,月,风,雷,火,水。
大小部落相聚,便以示之!
子不语叹服道:如此则可三而一也,其中奥秘请详谈之
伏羲道:生存之道也,人们捕猎,采果,魚以食之,止饥全形,以皮毛附体。离不开此八种神示。
天者,善变,或阳光灿烂,或阴雨,对人们狩猎影响极大,顺之篝火庆之,逆之人死饥荒。为此需精心观之,以告头领,全命族人。
地者,土木沙石,或沼泽或浅滩,或沟穴或山峦,虫兽横行,皆遍布四野,如何不知?!
日者,神也,它指挥万物,或动或静,生天凝地,知者,便可感万物。
月者,同日司万物,引潮汐,降云气,润万物,动夜物。
风雷火水,交叉纵横其中,引天地万物,万象纷纷,岂能不知?
子不语施礼,恭敬道:善,此乃神示也!然我还有迷茫,如坠云雾,草木虫兽人,各有所长,必有其理,伏羲为族长,别人不能,此为上下有别,或者贱贵之分,人喜贵恶贱,其必生灾乱。愿闻之?!
伏羲深深看了子不语一眼,“三眼”再次透过石窗望向天空,良久,道:不语兄和我皆有同感,我无良方,正所谓万物不齐,则乱,乱则生,人取万物补己,万物伤,然又生。
人若取同类补己,则人伤,我伏羲取食物于族群,战战兢兢,所以观天地以为族人所用,以祁劳与功得以平衡,就像日月周流不止,深恐日不出,月不落。
我尚且如此,族人中人们贤愚不一,犹如巢居和石洞之别,对于此种情况,我的心得不能全白天下,让匠人知匠,让猎人知猎,让魚人知魚,诸如此类。
伏羲揉揉额头接着道:我只刻画八卦以用之必须,然其它所得,让其湮灭,归藏,我只画卦,不画其他,不让其理万世流传,如流与后世,祸乱必生!
子不语道:也许吧,后世有文化传承,有石木以记录天下,也有语化文字以白天下,三千大道纷争,尔虞我诈,鲸吞天地万物,苦难如草木丛生,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伏羲施礼道:不语先生,身兼重任,盼找到神法,以救苍生!!!
子不语还礼道:伏羲我族,晚辈去也。说完一点虚空,消失不见。 二章 子不语与黄帝(1)
俗语说:人闲,屎念多!虫兽每日为形体所需,而寻找食物,此一项便束缚其终生,不得闲暇。
人呢?或者一部分人,满足了果腹,不为下一顿食物所困扰,从四肢百骸的基本需求,进而重点思索万物,人生,探求秘密!
心神之学,继而发展开来。子不语认为伏羲最怕的事情发生了,因为没有良方,而不白天下,然,还是生根发芽了。
子不语立定这方时空,这里的物种明显比伏羲时代多了一些,花草树木矮小了许多,空气淡泊了许多,也许各物种往小处发展?!
子不语发现自己的身体自动调整,以适应这方天地。
“嗯,那里有人类”
子不语走到巨大土城前,迎面飞奔而来七八个大汉,他们的坐骑是老虎,豹子,熊。
其中一位手拿长矛,一指子不语,道:什么人?
子不语道:我乃天师歧伯旧交,今日特来拜会!
上上下下看了子不语好几遍,嚷声道:随我来,黑熊大吼一声领着队伍前行,子不语紧随其后。
这是一座热闹非凡的大城,沿街货物琳琅,人们已有了火具,自然懂得了打铁,狼虫虎豹或栓与屋旁,或囚于笼中待换。最起眼的应该是药炉,十之八九便有药具,行医之人如众星捧月般被众人围住,或诊治,或言传。
子不语暗暗称奇,不一会,他们来到一巨大府邸,石刻三个大字,天师居。
门口已站立一高大男子,披发至腰,宽服其身,脊背挺拔,立如生根!
“你们都退下,这是我的故友”,狼虫虎豹缓慢而离。
“天师在上,晚辈叨扰,多多海涵”,子不语打一辑。
“仙友请随我来,屋里畅谈,我已知来意”岐伯拉者子不语的手,穿过庭院,正是万物萌苏之季,一片春意盎然!令人不自觉放松,伸展四肢!
等进屋坐定,一女端过香茗,闻之沁人心脾。
“仙友请用”
子不语,饮了一小口,感觉立通百骸,赞道“好茶好茶,天师称呼我不语就行了”
岐伯道:君来之意,我以知晓,请下问,知无不告!
子不语道:久闻天师透人之术,知人是以知天下,您的修炼历程是如何呢?
岐伯做了一个请喝茶的姿势,缓慢起身,望着生机勃勃的院落,慢慢言道:我本是神农氏人,偏居一小村落,先辈历来以尝百草,观人之疾为部落服务,我亦之。后炎黄二帝并临天下,黄帝尝询问我全生之法,以师之礼待我,所以人们称我天师!
子不语道:医者,何也?
岐伯道:古有祝由之术,以音动其神,以神动其形,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可谓以不见者控其可见者。君不闻,一曲终而雨下,润苗也。
然则,古之法有,今人神通已消,唯有望气观形,针灸砭石,草木医刀也。此皆可见着,可惜都是小道尔
子不语道:天师以为人如何?
“人者,气之通道,物之所聚,神之所居,治一人,犹如治这方世界。
子不语叹道“后世人言,一沙一世界,天师的意思是调其气道,聚散其物,令神宜居,是为治疾原理?
岐伯道:你看这方世界,人多别物少,医者之本见。黄帝本可像灭蚩尤般令炎帝化土,然合治天下,乃取其神农惠众也,这也是治人的方法
子不语道:我如今不生不灭,可以视为长生者,那我的意义就是你们为医的目标吗?或者是世人的目标吗?
岐伯哈哈大笑道:子不语先生,我不能为你解惑,我探求天道为人道所用,行医之本分,解救人之疾苦,协助黄帝医天下。
子不语作揖道:羡慕你归其位,哎!
“请随我面见黄帝”
门外早以有七只老虎的轩辕待用,子不语和岐伯朝最大宫室而去。
经过几道大城门,在极其雄伟的宫殿前,两人下了轩辕,岐伯朝老虎低语几声,老虎拉车而去,这里的很多人懂得兽语,也许这是黄帝临天下的一方面原因吧!
子不语想到后世的飞机大炮,如果和黄帝的部队打仗,或许很有意思
黄帝已立于内门,见到岐伯先施一礼,子不语观察黄帝,想起《黄帝内经》云: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岐伯说:公孙黄帝,这是我先前说的来人,我退下了
黄帝:天师慢走。恭送自己的老师直到消失在药殿
“先生请随我来”
双方分宾主落座后,黄帝开口道:后世如何?
子不语道:后人称自己炎黄子孙,全生以《黄帝内经》这本医书,治疗疾苦,可谓福泽万代!
黄帝摇摇头笑到:先祖大能何其之功德,谬矣!天师曾言天降神人今日于此,愿聆听教诲!
子不语连忙起座,行大礼说到:后辈不敢,因缘际会,来于此地,心中疑惑甚久,请教先祖列贤,倘若有得,必感念心存!
黄帝扶起子不语,道:我观先生悲天悯人,欲求解众生脱苦之方,奈何我犹如学海一栗,如有可知,必告!
子不语说:我看黄帝仪礼初成,尊卑初定,因此惴惴不安!
黄帝说:天师说,心为君主,其他各有所辅,以医术医天下,其理通也。听说上古有各种神通,声音,手势,咒语,字符等都可以治人,治万物治天下。或者天道使然,令其不现。如今大能,神通都已消失,我辈愚钝,只能施下下策,以尽可能全生众人。政治之道,它的开始就是尊卑,贵贱,礼仪,如今世风日下,愈演愈烈,我料定后世,治世者将以刑礼约束众人!
子不语说:不错,后世叫法律
黄帝沉吟良久道:拜访过伏羲先辈了?
“是的,能画而不画,能白而不白”,
子不语道
黄帝望向远方,慢慢道:天有四时,生长收藏,以御万物,先辈之心,天地可鉴!
子不语道“您也认为必须有生长杀伐吗”
“天地之道也,来,上酒上菜,我们边吃边谈” 来,先生请,春季适合吃青色,稍微放点辛料,正所谓时为先,或者人本就是时,人就是春,就是生发,就是万物,调整以符合环境,或者身体就像变色龙随万物变,或开或合,或迎敌或接朋。大到部落也如此,合和则顺,向背则乱,乱则生灵涂炭。”
子不语一边咀嚼豆苗,一边聆听黄帝之言。
良久,子不语道:您之言,总结一字为“利”,这一字有何影响?
黄帝哈哈大笑:我知先生之意,自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皆为众利,口口相传,世间道理无不言利,伏羲画卦,言利而不敢尽白天下,可想而知,利,将是人类历史永恒的追求。然,趋利避害则百害随之生,人类文化的传承就是利字的延续,以后所有学问都将是如何“利”,也许正是这个字,才是众生之苦的根源!
子不语问:我们如何处理这个字?
黄帝把五谷粥吃完,道:没有良方,有个中策可以约束之,我们称之为天道,或者神,比如我们制造轩辕,必阐述其天道以统领,必选择其合适之人从其业,狩猎,渔捕,也如此,等等,尽量符合天道的利,不伤根本的利,正所谓取之有道!
子不语想到清朝末年,这种束缚导致奇技淫巧过火,落后世界,这一方世界生灵涂炭!
子不语打断思绪道:有没有想过把口传变成大家公认的文字?
黄帝笑到:在这个世界前,还有许多世界,都产生过文字,伏羲前辈正是看到河洛之画,变成字符以示天下,先辈不曾尽白于天下,说明文字会给人带来不可控的后果,口口相传或许发展缓慢,但是观世界湮灭重生,正是文字所带来的弊大于利!然我们谁能阻挡?或者正如你所寻找之良方,何其艰难!
子不语点点头,端起茶杯似喝似不喝。
黄帝叹道:此时此地,我辈只能应时,而取策,正所谓这种状况下取这种办法。重塑世界,犹如水中月
子不语道:我不能去到世界之初,或者不能去拜会盘古帝,或许他有引心之术,令人们始终如一,登极乐世界
黄帝道:你认为有鬼神吗
子不语道:怪力乱神,不谈
黄帝道:也许这也是一种治世之术。
子不语道:其他世界您想过吗?
黄帝道:其他世界存在,我想有其法则,或许真有你说的极乐世界,或许你再寻找改变我们这一方法则的法则
子不语摇摇头,表示很迷茫,向黄帝作揖道:我要走了,多珍重
黄帝:珍重!
子不语,盘坐山顶,凝视世界,陷入沉思,三皇五帝,这二位是代表,这里的人们包括帝王,都在为他人着想,使自己的劳与工平衡。但是有了一种萌芽:从研究自然之食物向人的方向转移,为后世的人本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更为寄生创造了环境,更可怕的是如何让寄生变成冠冕堂皇,堂堂正正,这样的后世之学可谓百家争名!
子不语一点虚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