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恶意yy 发表于 2020-8-20 23:09:49

中华书局出版的《老子道德经校释》,朱谦之编著,参校文献包含河上公、王弼以及唐宋至明清以来的抄本、刻本、碑本、出土帛本,总计数百种。各个版本的不同之处颇多,甚至有的一句话有十几个不同版本,究竟哪个是原文或接近原意,已经很难确定。小编如果有精力,不妨专门研究一下,在头条上连载,完结以后还可以集结出书。

斷腸人year 发表于 2020-8-20 23:10:27

今后所有再版《道德经》,都必须附有新出土版本以作对照,并作出说明。以免后辈再次被旧版本影响,使新出土版本只停留在考古学家的层面上被遗忘,继续贻误后世。

qzf2000 发表于 2020-8-20 23:10:36

感觉没什么相反可言!
1、对于老子时代,通晓混迹社会的道道,就能驾驭好社会上的人和事!
对于老子之后的古人,认为老子时期的道,应该是古之道,而这份道又是大道,贯通古今,故而对老子章句因应时代给予演化,同时,也许能看出演化者并不满意其当时的社会风气,故而怀古,此为无可厚非。也许老子也并不满意他那个时代,才会西出阳关无故人(借用),隐居去了!
2、然而若从积极角度理解,不将今改为古,那么应该这样看,每个时代的社会法则不同,因应时势,必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此种理解,将道字从大道拉回当时的社会规律,掌握并顺应,必能驾驭那个时代所特有之环境。
3、如果从老子隐居的缘由看,可能是不满当时,寻求大道,正如后来之古人演化为古之道。
然而,大家不要忘了,老子五千言是应人所求留下当世之道为人所用,并非老子隐居所内心追求,此处看似矛盾,实则顺理成章。
老子深谙当世之道,应人所求留下五千言,而这些确非老子所向往,故而隐居。
4、综上分析,老子之后的古人,也许是同老子一样,过于追求圣洁,故而主观把道归为大道,古之道,然而,五千言又有多少是被夸大了的呢?
如果能还原成今之道,那么任何时代的人,都能深谙当世之人情事故,确实能驾驭今之所存在的人与事!
5、古圣先贤,抛开其论述,而以其当时之角色,去思考其言论,可能更适合今之所用。
——————

古本: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今本: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十四章,现在我们熟知的意思和老子原本的意思是全然相反了。

qzf2000 发表于 2020-8-20 23:11:23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就这句话就够了,远胜儒家不止十条街[呲牙]

小虫等汉奸 发表于 2020-8-20 23:12:18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古”是曾经的“今”,“今”是未来的“古”这其中讲究一个“变”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新出土《道德经》古本和现本有些差异,对我们产生了不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