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嫣
发表于 2021-3-22 21:04:48
我举个例子。
温酒之子温文成穿越了,孤家寡人一个,流落仙界。被一个大佬看重以后收留培养,送到了天下最大的门派去修仙。叛逆的温文成在校园霸凌中爆发,反杀,出逃,遇到一个没落贵族大派的遗冢。大派已经破落不堪,保姆当家,少主还是年幼姑娘,温文成被收留,并且被传授大派祖传的秘籍。
大派很早以前跑出去一个散修,散修教了个魔女徒弟,徒弟现在趁你病要你命回来收债了,顺便想把祖宗的基业都抢走,攻入遗冢。保姆不幸战死,温文成和年幼姑娘身受重伤,面临生死,堪堪逃出,发展出了刻骨铭心的恋情。
魔教席卷修仙大陆,正派联盟难以抵抗,关键时刻,温文成和年有姑娘卷入纷争,用秘传大败魔教法王。由此开始,各种好事多磨,男女主多次聚散,分别经历一些类似正派修仙大会啊,迷途谷中迷途之类的险境,再来个十几二十年的生离死别。这期间男主要有点奇遇,收点飞龙做宠物什么的。
最终,痴情男主在二十年后的某个绝境找到了大难不死的女主,重返世界,有怨抱怨,有仇报仇,顺便把魔教给办了。为维护修仙界正道沧桑立下汗马功劳。然后携带女主,骑着飞龙,悠然远去。
=================
我写的是修仙小说吗?
不是的。
我明明在写神雕侠侣。
写不来小说怎么办?
抄他娘的。
312489671
发表于 2021-3-22 21:05:25
有的时候不是你的写作能力问题,而是你还没发现选择的魅力。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你是一名外科医生,正在你的诊所坐诊。
这时候,突然来了六名患者,其中一名患者较严重,为普通都市白领;其他五名患者症状相同,为社会青年打架互殴所致。
你只有两种选择,同时救治其中五名患者,或只救治那名较严重的患者。
如果你同时救治那五名患者,另外一名较严重的患者就会死亡;如果你救治那名较严重的患者,花去很多时间,另外五名患者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陷入危急状态,他们可能全部失去生命。
现在已经等不及你做进一步调查和思考了,紧急关头,你会怎么做?
是拯救一名踏实肯干的白领,让其他五人死亡,还是拯救五名社会分子,让那位白领牺牲?
到底应该如何写,小说才能动人心魄,极具吸引力?
通过上面的问题就可以看出,答案是——选择。让你的角色面临不得不抓耳挠腮的选择,而且这个选择还有deadline。扣入人性、道德,甚至以死相逼,把选择的难度和必须选择的紧迫度融合,你的小说就成功一半了。
以选项的内涵反映小说的主旨,以人物的方向阐述你的思想。
你想说的,想表达的,就是你的小说的中心。
任何小说想要出彩,需要靠人物的动作、抉择来展现。
举个例子,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讲的是贾府一干人的起承兴衰,第一主人公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贾宝玉,而宝玉对于爱,除了袭人之外的几位贴身丫鬟,主要面临了两个选择,一为葬花的黛玉,一为官配的宝钗。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宝玉是爱着黛玉的,但是宝钗才是长辈们安排的与宝玉的成婚对象,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本文引用注)中,宝玉被王熙凤欺骗,到了结婚之时还认为自己是和黛玉结婚:
那新人坐了帐,就要揭盖头的。凤姐早已防备,请了贾母王夫人等进去照应。
宝玉此时到底有些傻气,便走到新人跟前说道:“妹妹,身上好了?好些天不见了。
盖着这劳什子做什么?”欲待要揭去,反把贾母急出一身冷汗来。宝玉又转念一想
道:“林妹妹是爱生气的,不可造次了。”又歇了一歇,仍是按捺不住,只得上前,
揭了盖头。喜娘接去,雪雁走开,莺儿上来伺候。宝玉睁眼一看,好像是宝钗。心
中不信,自己一手持灯,一手擦眼一看,可不是宝钗么!见他盛妆艳服,丰肩软
体,鬟低鬓微,论雅淡似荷粉露垂,看娇羞真是杏花烟润了。
宝玉发了一回怔,又见莺儿立在傍边,不见了雪雁。此时心无主意,自己反以
为是梦中了,呆呆的只管站着。众人接过灯去,扶着坐下,两眼直视,半语全无。
贾母恐他病发,亲自过来招呼着。凤姐尤氏请了宝钗进入里间坐下。宝钗此时自然
是低头不语。宝玉定了一回神,见贾母王夫人坐在那边,便轻轻的叫袭人道:“我
是在那里呢?这不是做梦么?”袭人道:“你今日好日子,什么梦不梦的混说!老爷
可在外头呢。”宝玉悄悄的拿手指着道:“坐在那里的这一位美人儿是谁?”袭人
握了自己的嘴,笑的说不出话来,半日才说道:“那是新娶的二奶奶。”众人也都
回过头去忍不住的笑。宝玉又道:“好糊涂!你说‘二奶奶’,到底是谁?”袭人
道:“宝姑娘。”宝玉道:“林姑娘呢?”袭人道:“老爷作主娶的是宝姑娘,怎
么混说起林姑娘来?”宝玉道:“我才刚看见林姑娘了么,还有雪雁呢。怎么说没
有?你们这都是做什么玩呢?”凤姐便走上来,轻轻的说道:“宝姑娘在屋里坐着
呢,别混说。回来得罪了他,老太太不依的。”宝玉听了,这会子糊涂的更利害了。
本来原有昏愦的病,加以今夜神出鬼没,更叫他不得主意,便也不顾别的,口口声
声只要找林妹妹去。
——取自《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宝玉是幸运的,他又是不幸的,在爱与服从之中,他无法反抗,也正是这两种对立,让《红楼梦》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意义。
如果当时宝玉坚持了黛玉,或者当时的社会开明,贾府的长辈们直接给宝玉配了黛玉,也就没有后来的一系列悲剧故事了。也许黛玉就不会伤痛最后离世,也许宝玉因为爱的人相伴,最后变得清醒,不再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他们都选择了对抗——即使面临牺牲。
因此,小说的写作,务必要让人物有艰难的抉择,并把小说的主旨放在抉择之中。
比如,你的主人公是战争年代的一名特工,他却在地下对抗中,爱上了敌人的一名女杀手,此时,他就面临着抉择:
一是:忠于自己的组织,含泪杀掉自己心爱的女人;
二是:选择爱,背叛自己的组织和信仰,甚至于自己的原组织为敌。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爱和自我就会产生激烈对抗,主人公会陷入挣扎和选择困难,究竟是选择哪边?而最后的选择结果,又和你的小说主旨紧密结合,最后写出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也极致体现人性。
写作大师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即你的小说,表面上看到的部分其实很少,真正的内涵、主旨都隐藏在冰上之下。
作者要用各种方法去留住读者,设悬念、埋伏笔、倒叙、抒情、反衬…怎么吸引人怎么写,怎么有诱惑力怎么设置,然后让读者自行去解读你的故事,只要他们对你的小说主旨感兴趣了,那么活下去就有了希望。
最后问三句话,
你的小说主旨是什么?你的人物选择了吗?你的情节有没有起伏跌宕?
查看写作经验、技巧分享、投稿信息,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征文约稿小助手(ID:yitiaoyingyugou),我们不见不散。
沁瑶
发表于 2021-3-22 21:06:07
想要提升写作能力,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多读写作类书籍。
给你讲讲我的个人体会吧!
每次朋友开玩笑说我的职业是作家时,我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因为我深知,我目前的写作水平与“作家”两个字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即使参加过诸多写作课程,写过无数篇新媒体文章,我依然是写作领域里的一个小学生。每当与别人谈起工作时,我绝不敢用“作家”二字形容自己,而是向对方明确表示我是个写手、写作者、自由撰稿人、XX文章的作者……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也有过作家梦。我曾经尝试写一部小说,但是开头不久之后就遭遇了瓶颈,再也无法让故事进行下去。于是我只好暂时搁置这个梦想,然后广泛阅读相关书籍,从头学起。
在我读过的教授小说写作的书籍中,若论影响与实用性,艾丽斯·马蒂森的《写作课》当之无愧可排在前三位。
《写作课》的副标题是“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它是一本详尽的小说写作指南,集趣味性、文学性、实用性于一体。书中不仅介绍了小说写作的各种方法与技巧,还点明了大部分人在创作时常见的误区。每一个理论要点都配以具体的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可谓是手把手地指导读者构筑作家梦。《图书馆杂志》评价说:“这本书给人一种在作家工坊里互相交流的感觉”。
作者艾丽斯·马蒂森是哈佛大学文学硕士、作家、写作课教师。曾在耶鲁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等地教授写作课程,有着二十多年的执教经验。不仅如此,她还出版过多部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曾获得过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小推车奖等。
整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讲述了如何运用常识积累素材;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塑造人物的技巧;第三章分析了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的区别;第四章比较偏重作家心理层面,提供了讲故事顺利进行下去的几个方法;第五章则着重讲解修改、出版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任何水平的创作者都可以从中识别出自身潜在的问题,并得到解决方法。
一、优秀作家必须具备虐待才智
纪伯伦曾经说过:如果你要写作(只有圣人才晓得你为什么要写作),你必须有知识、艺术和魔术——字句的音乐的知识,不矫揉造作的艺术,和热爱你读者的魔术。但艾丽斯·马蒂森在《写作课》一书中指出,除了知识、艺术和魔术,以及人们常说的灵感和耐心,优秀的作家还必须具备一种特质:虐待才智。
很多作者在写小说时,不愿意全力制造冲突,而是过分努力地刻画人物形象,或者是进行大量的景物描写。为了让故事进行下去,他们也会为主角制造一些小麻烦,但总体上却刻意维持着“一切看起来都很OK”的状态。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类作者的心理的话,那就是保护欲泛滥。而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作者无法分清人物特质与人物特质的呈现方式,因而没能将情感“嵌”在具体的行动之中。比如他们往往为人物安排大量的心理描写,而不是用人物的行动来诠释他此时时刻的感受。
二是他们担心那些虚构出来的坏事情会在现实中应验。这类作者在创作时有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塑造人物时习惯以自身或亲朋好友为原型。但是,麻烦和冲突才是故事的灵魂,小红帽就该遇见大灰狼。保护欲泛滥的作者写不出精彩的故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艾丽斯·马蒂森建议作者要学会养成虐待才智,让笔下的人物去以身犯险、饱经沧桑。只有这样,故事才能具有真实性和吸引了。
二、如果灵感不来,那就去找它
提到写作,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寻找灵感。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曾说:
“世上没有点子仓库,没有故事中心,也没有畅销书埋藏岛;好故事点子真的来自乌有之乡,凭空朝你飞过来。”按照他的说法,作家能做的似乎只有原地等待。可即使是产量颇高的作家,偶尔也会被灵感“放鸽子”。这时该怎么办呢?
艾丽斯·马蒂森建议我们,应该“从现实世界中搜寻那些产生可观影响的事件,而不是那些仅仅改变了主观感受的事件。”
简单来说,就是当灵感没有如约而至时,你要积极地采取行动去寻找它。具体做法如下:
1.把自己代入到人物的处境,思考可能发生的事情。选择一个特定的情节,然后将有可能推进故事发展的小插曲全部罗列出来,然后从中筛选。
2.通过任意性练习活跃思维。比如,规定作品中的下一个情境中要包含某一特定物品,某个新闻事件,或者是翻开字典看到的第一个词语等等。
3.换个环境,独处一会,然后随心随欲地乱写一通,把脑海中的所有念头全部记录下来。
4.接受一些艺术熏陶,比如欣赏画作,观察雕塑,聆听音乐等。
5.去超市转转,寻找能激发出创作灵感的目标人物,以他们身上的特别之处为起点,虚构一段故事。
6.如果担心一直观察别人会带来麻烦,也可以自行想象两个从楼道里走出来的人,然后对他们的情况展开想象。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有帮助,那就无所事事地发发呆吧。不必担心浪费时间,因为灵感有时候也喜欢玩捉迷藏,当你找累了,它才会得意地现身。
三、创作长篇小说,不妨试试“采石场”笔记
艾丽斯·马蒂森在《写作课》一书中,提到了自己特别喜欢的一部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契》。这部小说的作者是乔治·艾略特,英语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除了作品本身的伟大之外,乔治·艾略特在创作《米德尔马契》时使用的“采石场”笔记,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采石场”笔记主要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阅读笔记。《米德尔马契》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男医生,为了更好地刻画这一形象,艾略特广泛阅读了相关的医学资料,并将所有感兴趣的内容详细记录了下来。
2.地图。艾略特将米德尔马契小镇及周边村庄的位置粗略地画了出来。
3.人物关系列表。把所有有关联的人物用列表标示出来,不仅可以避免处理多个人物时导致混乱,还可以根据情节灵活地调整人物关系。
4.事件年表。这张表标注了小说中各个事件的年份,使得情节更加清晰有序。
5.人物生平履历。艾略特为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写了一份生平履历,把相关事件按照人物生活进程排序,以此来增加悬念的合理性。
“采石场”一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以开凿和爆破等方法获取建筑及其他用途石材的露天开采场地。
艾略特将自己的笔记戏称为“采石场”,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是一座取之不竭的宝藏,随时可以在其中找到有用之材;二是因为它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打磨掉杂乱无章的表层就会呈现出清晰的纹理。这种创作方法适用于很多大型脑力工作,因为它兼具组织性与灵活性,能够同时调动理性及非理性思维。
艾丽斯·马蒂森在《写作课》一书中,用放风筝来比喻写作。她认为,写满字的书稿就像是一只风筝,作家心中倾泻而出的情感如同天上的狂风,而风筝线则代表了创作的规则、技巧和方法。想要写出一部优秀的小说,三者缺一不可。
除此之外,作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敢于在一年中风最大的那天出门放飞。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祝写作顺利。
J赵雪儿W5
发表于 2021-3-22 21:06:40
提升写作能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多写。
先从中短篇开始写,写完继续写,不要回头看,等你写完五部短篇后回头再看第一篇你自然就会发现以前的是垃圾,而你也将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gzh0762
发表于 2021-3-22 21:07:38
想写文字的人很多,很多新人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心里很想写,但一提笔脑子就一片空白。这样的问题我也曾经遇见过,可以说很多新人阶段都会遇到。
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丰富的素材库,存放我们刹那间的洁光片羽,分门别类的记录收藏,以便于查找。如心灵感悟,成长励志,读书感等等。
建议大家用有道云笔记,手机电脑平板都可以自动同步保存,用微信号登陆,不用担心被丢,还可以随时翻出来看看。
时刻保持好奇心,敏感心,用孩童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带着问题来看待周遭的所有事物,让一切为写作铺垫,为写作服务,用眼用心用情感受世间万物。
素材库分为自己记录的直接素材,还可以是别人文章里优秀的金句,名人名言等。
丰富的素材库就是写作者的无价宝藏,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粮,提笔不慌。随时素材库里要有50个选题备存,找到安静整块时间时,从中挑选自己有感觉能写成文的一个主题,最好一气呵成写成文章。
刻意练习法
美国著名作家富兰格林,他写作初期的训练方式很值得新人借鉴,也就是人们常提到的“刻意练习法”。
富兰克林找出自己喜欢的文章,阅读三遍以上,做笔记,拆解它,放几天后,再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出来,找出自己所写的文与原作者的差距在哪里,从字句段落到整篇文章进行对比,从文笔到思想深度。
我们在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中,不断记录好词好句,扩充自己的词汇量,这是最笨最稳的办法。
当你写不出来时,可以试试这种办法进行刻意练习,如此练习三月到半年,再也不会提笔头脑一片空白了,因为你积累了很多文章中的素材和案例,脑海中存了很多写作的材料和方法。
“复述式写作法”
“复述式写作法”和上面的“刻意练习法”有相似之处,但是“复述式写作法是”把看到的文章中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进行发散延伸,结合自己经历的事例,再查找一些资料写成一篇文章,很适合新人练笔阶段。
比如现在的自媒体爆文,多数文章所讲大道理都是大同小异,如三观、教养、自律、读书,情商等观点。不同的作者是结合不同的案例,最终所表达主题是类似的。
三观不合的人相处是多么累;有教养的是有哪些共同特征;自律等于自由,自律就是生产力;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情商高的说话就是不给人添堵,无外乎就是这些道理。
那么我们看到读书改变命运的文章,是不是会联想到自己和身边的人,那你就可以用你自己熟悉的事例,自己所理解的角度去写这个主题。
“复述式写作法”主要是指:
1.发现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现有的能力去理解它,让这些知识和个人的理解产生碰撞,产生灵感。
2.进一步思考,将所学的知识主动运用,把所学的新知识合上书本写下来。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查找相关案例,论证刚看到的观点知识。
4.进一步思考,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开始实践写作。
也就是抓住有用信息理解概括,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理解的意思运用。总而言之就是用大脑加工信息,输出信息。
记得古典老师在《跃迁》中说,这个时代的文盲不是指不认识汉字的人,而是不懂得用搜索引擎在网络查找资料的人。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按问题脉络往下挖掘,搭建自己对于某一方面完整的知识结构,同类型的书籍得多看几个作者所写的文字,让自己这块知识形成体系化。
找到书中关键点和答案用自己的方式记下来,可以是日常话的语句,可以是触动自己的独特观点。
读书是积累,积累词汇,积累语句,就是贯彻毛老人家提出的“拿来主义”,然后是逻辑,这个是潜移默化中培养的;不过关键的是你要动笔,动笔的过程就是将写作能力内化的过程,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动笔千遍,下笔如有神助。
不管是“刻意练习法”还是“复述式写作法”,都得亲自去行动实践,否则仍然是一句空话,仍然提笔头脑一片空白。
作者:齐帆齐,中国作协网络作家班成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多平台人气作者。已出版《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谁的逆袭不带伤》编著《遇见梦想,遇见花开》
微信公众号:齐帆齐微刊(更多干货原创在这里)
东方朋友
发表于 2021-3-22 21:07:47
写个小说还要搞出什么什么法则,什么什么定理,把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常识冠以抽象的名词,以显示自己那份与众不同的博学。
什么傅里叶变换、马斯洛需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星法则……
这么厉害,跟我学编程吧,搞什么文学。
静静的守护life
发表于 2021-3-22 21:07:54
最近我在跟一个18岁的作者聊天。
这个年轻人写了一部幻想小说,只开了个头,他迫切地想要描写某个架空世界里的底层少年,如何艰难求生,如何觉得自己“是被选中的”,如何在被揍且失去工作的情况下靠自己的积蓄养伤,又如何被高高在上的公爵女儿看上还互寄情书,顺便还鄙夷了那些过着重复生活的大人……
我说他太年轻了,并不真正了解他所写的主题。发现自己是庸众之一,发现自己并不特别,在这种发现里获得成长,才是他应该表达的。
没想到他也给我发了长长的小作文,劈头就说中国的当代文学一直带给他一种刻板印象,接着我看到了“新中国成立”、“20世纪的中国”、“巨大变革”这些词……他说他想写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大背景,最终反映当代青年精神面貌的长篇小说,介绍都写好了,就以他自己的经历为蓝本,足有三千多字,分3次给我发到微信里。
你看,我们的作者的倾诉欲是多么旺盛,一旦我表现得像一个出口,就会收获源源不断的意外和惊喜。
可是如果你们还停留在“我想知道我写这个行不行”“不行的话我可以换另一个”“你帮我看看这样写有没有可读性”“你看我这样写能卖吗”的话,都大可不必去写。
尤其是只有一个构想,还没有实际内容的时候,就以“行不行”去问一个编辑。就好比去面试,没作品就搁那画饼,完之后问人家“您看我这个作品行不行?”是不是要大眼瞪小眼?我们去推一个选题的时候,如果抱的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的态度,那就肯定不行。
要知道自己该写什么早去写了,这么问不就是在赌吗?根本就没想好要写啥,那干嘛还写呢?真想写的我拦得住吗?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这样写对不对,就说明还是看书太少。
2018年在简书的时候我就说了《如果阅读和学习还不能阻止你们写作,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
写作其实是一种本能,但不只是饿了要吃饭那么单纯的本能,是我今天要吃咖喱蛋包饭就必须要吃到它,咖喱饭或者蛋包饭都不行,不是那一家做的也不行,不是我想吃的配菜也不行,离家远也没关系,下了地铁还要走很远也没关系,下雨也没关系,必须今天立刻马上吃到壱番屋的番茄菠菜咖喱蛋包饭再加一份秋葵豆腐!吃不到的话就算饿死也不想吃其他的!绝对不能凑合!
如果有这样的坚决,再去写吧。只有必须要写、如果不写出来就会死的才是你该写的东西。希望写作的你有体会过这样的时刻,那你就会明白我在讲什么。
我们曾发过一篇文章题为《“不值得写”的故事像岩浆一样喷发》,建议再读。
<hr/>最近我在用很慢的速度看一些小说,短篇的看陈春成、贾行家和约翰·契弗,长篇的看完了《正常人》、《外出偷马》,《奇风岁月》看了一半。同时为了发公号,看了很多很多小说评论。“小说家不解决问题”这个说法,出现在我眼前多次。但我当时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就来回咂吧这个句子。后来在契弗的小说和纳博科夫评契诃夫的文章里,逐渐拼凑出一个具体的答案。
契弗的小说大多先是勾勒出一个场景,然后告诉你都有些什么人物,他们发生了些什么事儿,说了什么话。人物外貌特征并不十分明显,但你脑中总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身影,等契弗讲完他们发生的那一小段故事,小说就结束了。而高潮总是离结尾很近,前面的叙述慢悠悠的,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引人入瓮,高潮总是一句扎心的话或是扎心的事儿,场面急转直下,这让有的结尾显得狼狈又潦草。
像是《哈利特一家》,我还在想是不是要为刚刚发生的惨剧表示同情,哈利特夫妇已经趁夜色匆匆离开,小说旋即结束。女儿的猝然惨死像是让两个人都松了口气般的,虽然也是“伤心欲绝”的,但可能是对这样的生活本身感到伤心欲绝吧。
如果不那样结尾,肤浅如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觉得与真实的生活过分相像了——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些人事,哪怕是亲眼看到的,也只能“看”到那么一点点而已,多的是一别之后杳无音讯,后面发生的事,作者无权也没有必要由着性子添油加醋。
文学之所以叫做文学,就因为它是按照生活缘由的样子来描绘生活的。它的宗旨是真实,是无条件的老老实实的真实。——《契诃夫书信集》
契弗仿佛是个冷酷无情的开膛手,一言不发一丝不苟地把人体分解得明明白白,无视对方的痛苦、恐惧、尖叫,和流淌下来的鲜血、脂肪、秽物,最后整整齐齐都摆在你面前,轻松地说“喏,就是这样了。”情绪、动作、语言都是多余的东西,人不就是这么些个东西吗?生活不就这么些个样子吗?
反观我们收到的那些投稿,大家可能都太想解决什么问题了,最大的恐惧就是承认自己过了无用的一生,无一不是在拼了命地要把自己或父辈的人生硬生生地全部塞进自己的作品里,情情爱爱的变化如便秘和腹泻轮番上演一般。他们呐喊,他们质问,像咆哮祖师马景涛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眼前,结尾一定要升华,要像国产片那样都拥有一个大团圆结局。可看起来都大同小异,碌碌庸众罢了,谁不是含辛茹苦的一辈子?那么用力写出来的,还是轻得不值一提,毫无价值。“他们如此普通,却又如此自信”,用在这里也非常合适。
其实这些投稿,不管写作者年纪几何,大都可以归为伤痕文学——你只要身处于生活之中,又处处不与生活发生关系,像一个生活的陌生人来冷眼旁观,再自以为是地将生活评价一番,还总想逃离生活,你就能写伤痕文学了。
而伟大的小说家是怎么做的呢?他会把这种写伤痕文学的人当做小说人物来写,比如纳博科夫谈契诃夫:
在契诃夫所有的短篇小说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连续不断的颠踬,那是一个人因凝视星空而导致的颠踬。他是一个不幸的人,并且他还使别人不幸,他不爱他的兄弟,不爱最接近他的人们,却爱离他最遥远的人们。遐方绝域的黑人、中国的苦力、乌拉尔山僻处的劳工,这些人们的困境比他邻人的不幸和他妻子的烦恼更使他强烈地感到一种道义上的痛苦。契弗在《再见了,我的兄弟》里也写了这样一个人,他是主人公的弟弟,与家里其他成员全都格格不入,从小就如局外人般冷眼旁观他这个家庭,并十分精通于通过不合时宜的质问和从来没出现过的幽默感把自己置于更孤绝的境地。小说的结尾,当这个弟弟再一次不合时宜地指出这个家庭每个人都避而不谈的问题时,主人公终于忍不住再一次揍了他,看到这里的我忍不住要喊一声“打得好!”
可你们想一想,当这样的人物真实存在,且只能以他仅有的经历写出几十万上百万字的稿子,里面不管有多少人物,都在写他自己,这该是多么可怕又糟糕的事情啊!
纳博科夫那篇文章主要是细读了契诃夫的《带小狗的女人》这篇小说,文章的结尾他写道:
在这个只有二十页左右的短篇小说里,一切传统的小说写法都被打破了。小说没有提出什么问题,没有通常的高潮,也没有一个有意义的结尾。然而这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没有提出什么问题”,小说为什么要提出问题呢?小说家并不是一群为了解决问题而写作的人,他们只是始终怀抱着问题,我是说如果不是因为带着问题,根本没有必要写什么小说。
文/版君
<hr/>行距文化是国内一家专注于原创作者版权开发与代理的公司。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文学创作、人文历史、出版咨询事宜,欢迎您向行距文化公司的邮箱pub@hangju-pub.coom垂询或者投稿,也可以关注行距文化的微信公众号:在下版君。
oulei
发表于 2021-3-22 21:07:59
首先,千万不要像高票答案说的,去看那些火的网络小说。因为凡是火过的都会有一大堆跟风,你现在估计连剩饭残羹都吃不到。
况且,某个网文火,常常有很多其他因素在,综合造成,不是光凭文笔或者所谓的善于制造爽点就能保证的。
所以,你要写自己真正想写的、自己也爱看的小说。首先想的是满足自己。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俗人,很可能也包括你。你的YY通常也代表着大众的YY,你的幻想,通常也是大多数俗人的幻想。
所以,不要研究别人爱看什么样的,也不要过于揣度、迎合所谓的“市场”(市场的口味永远在变化中)。你就写自己喜欢的。除非……
——你不是一个“俗人”。
那就不要写浪费你才华和境界的网文了,做严肃文学作家去。
写网文,文笔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故事讲得顺畅,吸引人。
所以,一定不要为了显摆自己那点可怜的文采,结果写得啰里啰嗦,读者半天都看不到个好好的故事。
句子一定要写得简单直截,宁可用故事会的那种语言风格,特别是要像某些学古龙的,古龙的优点没有模仿到,倒是学到啰嗦拖沓和强行装B。
至于故事。上面说了,写你自己想看的。
请问你平时在没有过关于自己人生的YY吗?
你有没有很详细的YY呢?
拿来做一个作品雏形,然后开始。
也不一定是非常大的YY。。
比如,假如你看到马云停下自行车喝阻偷井盖的新闻报道,你有可能产生一个YY——
你穿越到现场,其实你就是那个偷井盖的人中的一员。年轻的马云当时想喝阻你们,结果你的同伙一拥而上,把年轻的马云打昏,丢下了地下水道。而你知道那是马云,是一个很多年后你要叫他“爸爸”的人……
这个YY是个初步构思。然后——
你要像“解题”一样,把它“解”出来,安排场景、人物以及故事的走向。
当然,这个故事目前还似乎不够吸引人。
没关系啊!加入外星人、神、鬼、妖的元素进去啊。
鉴于马云绰号“外星人”,于是你有了灵感,假如他是真的外星人如何?
既然如此,那干脆把自己所在的偷井盖团设定成一群变成人形的妖怪如何?
因为建国后不能成精,当初你们这些妖怪,在解放后都寄身在生产队的猪马牛身上。。。
以上只是做个范例,我到不是说这就会是个好故事。我的意思是,顺着你最初的YY,按照你自己的口味,顺势联想,一步步拓展,逐步调配。而且每一步都像“解题”。你的每一个设定,都像是给自己开出一道难题,你要像“圆谎”一样地把它编圆,解开它,然后继续给自己下套设题。你有多么会解题,多么会圆谎,就有多么会设置故事和情节发展。能力不够的,往往抄别人现成的题目和解答,读者就会觉得老套乏味了,不过都是过时的桥段。
总而言之,要点在于,要学会如何YY。不要以为人人都会。
你现在最要紧做的,就是每天躺被窝里,只管天马行空YY。锻炼自己YY能力。这个就像肌肉一样,越练越灵活,越练越精细。记住一定不要抄别人的桥段,避免用过时的幻想模式YY。平时做什么,遇到什么,都要YY一下。比如,地铁上看到个美女,就把她YY成老鼠精,如果你当天吃了麻油多的食物,鉴于老鼠最喜欢偷麻油吃,一定会被你身上的气味吸引,她会偷偷跟着你到你住的小区,你感觉有人跟着,回头一看,杳无一人。原来,她化为老鼠原形,已经潜身阴沟。一只被小区变态猫奴天天喂食的流浪猫在沟变虎视眈眈。画面一转,那只猫面朝天躺在地上,脖子上有两个牙印和残余的血渍。美女左右轻摇着肥臀,向你身影消失的那个楼道口走去。一百公里外,一个道士拿着罗盘,追踪妖气。。。(什么!地铁过站了?我靠!)
2336
发表于 2021-3-22 21:08:06
《明星大侦探》第四季第一期“逃出无名岛”出现了案中案、连环案,把“北大还行”撒贝宁都搞得晕乎乎的,只好请来了悬疑推理小说家蔡骏。
蔡骏老师在分析完案情后,立马给出了三招推理分析:
一、凶手用了障眼法掩盖真正的凶器;
二、被害人遇害之后第二人前来行凶落下了凶器;
三、在凶手之前已经有人行凶,但杀人未遂。
在这三个思路下明星侦探们终于找出了凶手。
不得不说,在明侦看到蔡骏老师还是很惊喜的。我仍然记得高中的时候看他的小说《地狱第十九层》想看又不敢看的心情。后来又陆续看了《猫眼》、《荒村公寓》、《蝴蝶公墓》等等作品。
蔡骏老师已经出版的《无尽之夏》《镇墓兽》《谋杀似水年华》《最漫长的那一夜》《天机》等三十余部作品,作品连续14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畅销记录,实体书总销量突破1400万册。《谋杀似水年华》等多部作品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
他的小说虽然有悬疑恐怖的成分,但不是为惊悚而惊悚的恐怖小说,而是心理悬疑,离不开人心与爱。故事的情节设置上也很有个人风格,我一直好奇他到底是怎么写出这么多精彩的作品的。这次他在《故事写作》这本书中揭秘了。
蔡骏老师在书中对中外经典文学、影视剧、电影中的经典故事,进行分析讲解,进而提取好故事的创作原理。对侦探、悬疑、科幻、情感、历史等十大类型小说逐一拆解,为我们呈现了“好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书中列举的故事,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值得一读再读。
经典文学:王安忆《长恨歌》,金庸《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金宇澄《繁花》,司汤达《红与黑》,柯南道尔《福尔摩斯》,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东野圭吾《白夜行》等。类型小说:松本清张《点与线》,森村诚一《青春的证明》,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斯托克《德古拉》,爱伦·坡《莫格街谋杀案》,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劳伦斯·布洛克的《父之罪》等。经典影视:希区柯克《惊魂记》,美剧《绝命毒师》《生活大爆炸》《权利的游戏》,诺兰《盗梦空间》,刘伟强《无间道》等。
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套丰富实用的故事写作课程,还是一个好看到爆的书单。全书25堂课通过大量实例总结出写作规律,是故事的底层逻辑和创作的思维方式。
只要依循一个好故事赖以成形的原理,每个人都能成为写故事的高手。不止是小说,各种文案、剧本、爆文也都遵循这些底层逻辑。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下单了一本,强烈推荐给同样爱好心理悬疑或者写作的朋友。
312489671
发表于 2021-3-22 21:08:58
写作是离不开大量信息支持的,否则你很容易才思枯竭。因此练习写作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用发散思维收集信息—归纳信息—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培养这样的思维,你才能一步一步,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文章。
请注意,这个概念并不是我发明的,而是由美国哲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在 1900 年提出的,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高级的思维模式——反绎推理(abductive)。
01 写作是自由人的表达
数数看,你的朋友圈里有多少人擅长写作?
我估计这是个小概率事件,如果你的朋友圈里有 300 个人,会写作的人可能不超过 5 个。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按理说你身边 90% 的人从小学到高中都经过了长期的作文训练。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还是写不了文章呢?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面对写作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事情,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使用模板的方式去训练。
(2)考试的时候,写作资料只能出自我们的大脑(且平时少有时间阅读课外书),这种烧脑的写作方式让大多数人思维枯竭。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作文和好的写作有根本性的不同。
这个不同就是,前者是压迫性表达,而好的写作,是自由人的表达。
什么是自由人的表达呢?这里的自由,是指精神上真正的自由。
「自由人」(liberalist)这个概念最早源于古希腊,主要是指奴隶主(统治阶级,不被束缚的、自由的人)他们有着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认识社会、理解他人等能力。
即使在现代社会,拥有以上能力的人,依旧是社会上的小部分人。
为什么只有自由人的表达才算真正的写作呢?
比如,很多人纯粹为了刷流量而故意写出能够带来流量的东西,这个就非常不自由,这些写作以书单、鸡汤文、没有科学依据的养生文等为主,的确算不上好的写作。
而好的写作是纯粹在某方面获得自由的人,比如,梭罗在瓦尔登湖旁边体验自然的灵力,并没有一个外在目的去胁迫他。
又如,刘慈欣写《三体》,那纯粹就是因为脑子里有复杂的物理架构体系,需要写出来而已。
02 信息整合能力
我们非常有幸生活在一个商业高度发展的社会,人生的种种问题几乎都可以通过价值交换得以解决。
比如吃饭,可以由各个饭馆帮你搞定;去欧洲旅游,即使你不会外语也没有关系,旅行社可以帮你搞定一切。
这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幻觉,认为世界是简单的。
其实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每天都有人通过重组各种信息来改变世界。许多改变世界的人,都有这种信息整合能力,比如乔布斯和埃隆·马斯克。一个好的作家,也应该具备这种信息整合能力。
我把这种能力称为「马斯克的火箭思维」,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收集有关火箭的一切信息。马斯克声称靠自学理解了火箭动力学,他的诀窍就是收集各种相关信息并进行验证。这是第一步,收集信息。
(2)找出火箭的结构。火箭的结构组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定模板往往解决不了问题,需要把信息反复组合,最终找到一套方案。这是第二步,反复归纳信息。
(3)火箭发射升空。终于造出火箭并让它发射升空。这是第三步,获得问题解决方案。
03 收集信息
面对那种复杂的革命性问题,具体该收集什么,每次的情况都不一样。这里就需要用到大脑中的一个重要天赋——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很多时候,我们更习惯回答那些有确定答案的问题(这是机械思维),比如 55×61 等于多少、《马关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如果问你一些开放式问题,比如一个可乐罐,除了装可乐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用途?你有没有想过如何用其他工作方式去达成财富自由的梦想?你要如何设计一次家庭演讲呢?你可能就不擅长这些了。
我们的大脑中有各种区域,就像一座大城市,分为不同的辖区。
机械思维,就像你一直在城市中固定的地方打转。比如,一个老太太在北京帽儿胡同生活了一辈子,虽然视野比较狭窄,但是可以深层次地理解辖区内的东西。
发散思维则像外地游客去北京,上午去故宫转转,下午去琉璃厂看看古玩,晚上又去后海和朋友聚会,到处走走看看,不够深入但是可以拓宽视野。
举一个案例:很多人都很关心脱单的问题,如何写一篇关于「脱单」的文章呢?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