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心随衣动
发表于 2021-3-23 07:43:18
以后的写作干货都有视频可以看咯~~~宝贝们多多支持哦!!!
越来越过分了哦!收藏飙到了2700+,结果点赞数???我的心在滴血!
兄嘚们收藏前记得点赞呀,这样才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鸭!
~~~~~~~~~~~~~~~~~~以下是原回答
就是看了这本书,才终于让我决定对写小说下手!书名叫《这样写出好故事》,作者詹姆斯·斯科特·贝尔(美)。
一句话介绍作者:
作者出版过很多关于写作的书,但对我产生启蒙意义的,就是这本。
这本书干货超级多(可能因为当初完全是个小白),因此笔记也是密密麻麻一大堆。
这是当初用幕布做的读书笔记
可想而知,对于小白来说,仿佛就是抱到了大腿一样的。
看的过程也是有些煎熬的,笔记太多,书的内容也很丰富,所以进度很慢。
昨天在一个问题下列了基本最近看的写作手册,竟然把这本书给忘了
如何写作? - 无天大圣的回答 - 知乎 <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949078/answer/726175433" class="interna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49078/answer/726175433
这些关于写作的书籍,每本书都让我学到了一些技巧,很实用。
希望也能对你有用。
周秀仙
发表于 2021-3-23 07:43:28
推荐《讲出一个精彩故事》,作者是麦成辉。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开始着手写,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故事讲精彩,那么看这本书肯定没错了。
首先作者认为,故事就是人生的一种隐喻,一种发生的可能性。得让读者喜欢人物情节或者对故事整体有很深的印象,故事里面人物常常带有特别的想法,勇敢的行动与上有趣的人物也得有出人意料的结果。简单来说,故事得有趣,有用,有料,有教导意义。
其次作者从人物,情节,叙事观点上来说,怎么讲一个精彩的故事。
人物:人物必须个性鲜明,反应敏锐,行为举止出人意表,性格转换迅速。故事人物最终必然会经历性格上的冲击与变奏,这样大家才会更加明白。作者在此引入,美国学者皮尔森在内在英雄中提出的六种人格发展原型,对学习讲故事的人物很有帮助。
●天真者,内心单纯的相信世界的正义和美善
●孤儿,是天真者受挫之后的状态,内心被世界的黑暗面笼罩
●流浪者,处于一种矛盾状态,未能解脱之下茫然寻求探索周围
●战士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努力前进
●殉道者,为了完成更高的目标,不惜牺牲个人的喜恶和当初最珍惜的东西,甚至生命
●魔法师,掌握了改变现实,超越常人的能力。
用这六种人格,去让故事人物的性格去转变。
情节,故事的情节发展,必备的五个情节阶段。
●期待阶段,初步介绍人物背景矛盾冲突的发生
●幻想阶段,事情进展顺利,好像都可以解决,其实只是幻想(事情发展的很顺利,很美好)
●受挫阶段,正面看到真正的大险阻,前面阶段的幻象破灭
●噩梦阶段,故事进入高潮,一切逐渐又看似绝望
●决定性结局,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克服险阻,通常是同时也克服了个人内心弱点或困境。
有别于传统的开端(起承),转折(转),结局(合)。五段式的情节发展比三段式的更加精彩。
叙事观点:采用不同叙事观点有不同的优缺点。
●第一人称观点,也就是用“我”去讲。
可以细致描述个人的观察和感受,听众容易带入故事,产生共鸣和同情心。
存在局限性,若剧情需要,必须离开“我”的视野叙事。
●全知观点
可以交代一切故事细节,没有时序限制。
与听众的距离较远,听众不容易融入故事人物的内在
●第三人称观点
介于第一人称观点和全知观点之间,视角比全知观点狭窄,又比第一人称观点广阔。
缺点,比较不容易操控。
最后还讲了故事三要素:叙事,场景,对白。灵活的运用这三个要素,能让故事更加丰富。
以上就是这本书大概讲的内容,这本书的篇幅并不长。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按照这本书给的框架实操下。
祝福每个人的文字,都能像被天使吻过一般,清澈。
肖阳业
发表于 2021-3-23 07:43:53
承蒙谢邀
个人感觉看什么书都无法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只能系统的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因为大部分人看完 如果不去实践 就忘了,然后还要再翻再看。
真正能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就是多读多写,还要看当下最火的网络小说。只要你有时间 就多看一些专门针对写作的专栏文章,最好是视频教学。
因为只有这种声色俱全的多媒体教学 才能全面刺激感官,不断给人加深印象,让人久久难忘。
再多看一些网文大神分享的写作技巧,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 不断完善提高,最后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我还真没听说过 网文大神 出“写作技巧”类书籍,如果他们能出版,肯定都是干货类的精华,N年多宝贵的写作经验。但是他们没时间,也不屑。
PS:能出书的人也不一定是大神,也许水平一般般,总之在买书之前要 深思熟虑。钱不是问题,问题是 有没有时间 看!!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87138295756443648">
smartwms
发表于 2021-3-23 07:44:38
只说一下关于主角成长路线方面的书,其他不讲。
《千面英雄》
神话学著作,很多理念来源于荣格的思想,可以算作是好莱坞主流叙事的理论来源。如果再往上去读荣格,会更加明白,为什么讲电影要三幕式。
《作家之旅》
把千面英雄的理论应用在剧作上,编剧简化版。,也是现在英雄成长路线的模板。
《电影剧作基础》
把作家之旅再简化成三幕式。
《故事》
这个就不多说了。
《编剧的核心技巧》
更侧重剧作、人物、动机等等深层的张力。
《美剧编剧入门》
看上去讲的很泛泛,但只要你有过实际操作,就会发现里面写的都是非常有用的经验。
最好从上往下看,前面是源头,后面是根据前面理论而做的延伸探讨,系统地学习一样东西,最好知道这种理论从哪来,到哪去。
市面上几乎所有编剧技巧的书我都看过,家里摆了半书架,很多其实没什么意思,什么《故事策略》《序列编剧法》《救猫咪》就算了,里面的所有干货几乎都源于《作家之旅》,有些连读书笔记都算不上,有看这个的功夫,不如复习一下《作家之旅》。
等这些你都看完了,会发现……和写好网文关系也不大。
再看点《引爆点》《文本盗猎者》《影响力》这种营销、传播、通俗文化方面的书。
这时候你才会发现……和写好网文关系也不大。
网文实在是个玄学,你可以找到提升声乐水平的方法,规范又好操作,但你想唱流行歌曲走红,这实在就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了,甚至你的剧作理论会成为你写网文的障碍。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不要看超出自己能力太多的文学作品,保持一种无知无畏的状态,觉得哈利波特情节俗套,指环王设定没自己细,权利的游戏不考虑读者感受,红楼梦的后宫开的不够爽,金庸过时了,这个时候,你的网文技艺算是可以开头了。
hzgold289
发表于 2021-3-23 07:44:59
顺着朋友的回答进来的
其实好多大佬和朋友的回答都非常专业了
不过个人觉得,会让很多萌新不知所措。
我就站在新人以及扑街的角度来讲一讲吧。
以下技巧为个人扑街经验
一、基础训练
学会以下几点
1.标点符号用法
2.网文如何分段
3.网文如何写出精彩的对话
4.词语成语的巩固
很多新人的书,标点符号乱用,不会分段,不会写对话,看着都头疼。
想提高写作水平,先把基础练好。
否则你写的再好,不会分段,也是白瞎了文笔。
推荐圣经般的存在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
二、兴趣训练
找准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看哪类文章,喜欢写哪类题材。
喜欢言情的,就看言情;
喜欢校园的,就看校园;
喜欢宫斗的,就看宫斗;
先培养自己的兴趣,找准自己的方向。
然后再朝着这个方向去学习,训练,仿写。
三、思维导图
思维训练书籍5册:最强大脑+思维导图+思维风暴+超级自控力+超级记忆术 大脑使用书大脑开发训练书 5册
提高写作水平,学会思维导图,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是网上找的
思维导图,可以清晰的把网文的人物关系图、时间线、主线、支线、功法、门派等等都展现出来。在写作的时候,能非常快速的找到人物的关系,找到自己埋的坑,也能快速的将故事写下去。
四、逻辑思维能力
其实,只要能融会贯通的掌握了思维导图,那么自己小说的逻辑也不会出现太大纰漏
不过鉴于很多小伙伴的逻辑能力实在是难以言喻
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得靠日积月累的自我训练。
前两天回答了一个问题
屠夫和医生相互叫起床,屠夫上天堂医生下地狱
这个故事就存在严重的逻辑问题
大家可以先自己分析一下这个故事问题出在哪
故事如下
医生与屠夫是好友。
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多年后,医生与屠夫相继去世了。
屠夫去上天堂了,而医生却下地狱了。
为什么?
因为屠夫天天作善事,叫医生起来救人,相反地,医生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故事有很多版本,有牧师和司机,和尚和屠夫等,但是内核都差不多。
另外一些逻辑训练
例如这次疫情,XX明显捐了多少
他赚那么多钱,才捐这么点
她穿那么少,怪不得会被强奸
他长得那么老,女的那么年轻,那女的肯定是图他的钱
……
类似很多逻辑混乱的言论和案例
推荐书籍
首推:金字塔原理
这书的彩虹屁我就不吹了,几乎是写商务文章的必修课了。
些网文也用得上,而且很管用。
五、故事情节
想推荐的书没有链接,想恰饭都不行。
《故事技巧》这本书里面收集的一些示范样文感觉不咋滴,可能是翻译的问题。
但是对于写作很有启发,值得一看。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33479737684492288">六、人物细节
犯罪心理学
人格
微表情
减100】心理学畅销大全集(全5册):微表情心理学+九型人格心理学+墨菲定律+读心术+心理学的诡
人在老婆娘家,有几本书在自己家,回不去,不能拍照给大家看了。
微表情对写作很有帮助
特别是写悬疑的,推理的,宫斗的
或者注重心理描写和人物表情方面
微表情这书值得一看。
七、专注个人擅长的领域
没别的,就这句话。
<hr/>收藏是点赞的六倍。也是厉害了。
送上微表情的目录
开心胖哥
发表于 2021-3-23 07:45:30
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
关于写作,我只推荐一本书:[美]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的《写出我心》
读中小学的时候,我是个曲意承欢的模范宝宝。我想让老师喜欢我,我学习逗点、冒号和分号;写起作文来,句句清楚分明,然而既乏味又枯燥,文中不带一丝个人原创的想法和真实的感受。我只是急于把我以为老师们想要的东西拿给他们看。
到了大学时代,我爱上了文学,简直是狂爱哟。为了要记牢杰拉德· 曼利·霍普金斯的诗作,我用打字机一遍遍地把诗句打了又打。我大声诵读弥尔顿(John Milton)、雪莱(Shelley)和济慈(Keats)的诗,然后晕乎乎地躺在宿舍窄小的床铺上。在六十年代末期就读大学时,我几乎清一色只读英格 兰和欧洲其他地区的男作家作品,而这些作家大多已不在人世。他们和我的日常1生活距离十分遥远,虽然我热爱他们的作品,但无一能反映我的生活经验。我想必是 下意识在猜度,写作并不在我的知识范畴内。我当时完全没想过要提笔写作,不过私底下憧憬着能嫁给诗人。大学毕业以后,我发觉没有人会聘请我读小说以及为诗而眩晕陶醉,于是和三个朋友在密歇根州安娜堡的纽曼中心地下室,合伙开了家福利餐厅,供应自然食品午 餐。当时正值七十年代初,餐厅开张前一年,我尝到生平*颗鳄梨。餐厅的名字叫“裸体午餐”(Naked Lunch),语出威廉·巴勒斯1 的小说──“在时光凝冻的那一片刻,人人都看到了每根叉子顶端叉住了什么东西。”早上,我烘焙葡萄干松饼和蓝莓松饼;兴致来的时候,甚至会烤花生酱口味 的。我当然希望顾客会爱吃这些松饼,不过我晓得,如果我怀着在意的心情烤饼,它们通常都蛮好吃的。我们创造了那家餐厅,我们再也不需要回答伟大的答案,以 便在学校里拿到A的好成绩。就从那时起,我开始学会信任自己的心灵。
有个星期二,我煮普罗旺斯煨什蔬当午餐。当你为餐厅做这道菜时,可不是光切颗洋葱和茄子便可了事;料理台上堆满了洋葱、茄子、节瓜、西红柿和大蒜。我花好 几个小时切菜,有的切块,有的则是切片。那天晚上下班后的回家途中,我在史戴特街上的珊提柯书店停下脚步,在书架之间流连。我看到一本薄薄的诗集,是艾瑞 卡·琼的《水果和蔬菜》。(琼当时还未出版小说《怕飞》,尚且默默无名。)我翻开书页看到的*首诗,讲的竟是煮茄子的事!我好惊讶:“你的意思是说,这 种事也可以拿来作文章吗?”这么司空见惯的事物?我日常做的事?我茅塞顿开。回家以后,我决心开始写我知道的事,开始相信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去顾盼自己 身外的事物。我已经不是小学生了,我想说什么便说什么。我提笔写起我的家人,因为没有人会指责我说得不对,在这世上,我*了解的人就是他们。
这一切都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了。有位朋友曾对我说:“相信爱,它便会带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我想加上以下几句:“相信你所爱的事物,坚持做下去,它便带 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别太过担忧安全与否的问题,一旦你开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内心深处终将获得很大的安全感。话说回来,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享有高收入的 人真的拥有安全感呢?
过去十一年来,我在许多地方教写作班。在新墨西哥大学;在喇嘛基金会;在新墨西哥州的道斯(Taos)教嬉皮;在阿布奎基(Albuquerque)教修 女;在布尔德(Boulder)教少年犯;任教于明尼苏达大学及内布拉斯加州诺福克(Norfolk)一所名为东北学院的技术学院;担任明尼苏达州的校际 诗人;在家里为同性恋团体开星期日晚上写作班。我一遍又一遍地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生,那是一项基本知识,也就是相信你自己的心,并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培养 出信心。我百教不厌不说,更因此有了益发深入的了解。
我从一九七四年起开始学打坐。自一九七八至一九八四年,我在明尼亚波利斯的明尼苏达禅学中心正式拜在片桐大忍老师(DaininKatagiri Roshi,Roshi 即为老师,是禅师的头衔)门下学禅。每当我去看他并请教学佛的疑惑,每每听得一头雾水,直到他说:“你晓得,就好像在写作的时候,你……”他一举写作为 例,我便了解了。大约三年前,他对我说:“你为什么来学打坐?为什么不用写作来修行?只要你钻研写作够深入透彻,便可随心所欲。”
这本书谈的便是写作,它也谈到用写作来修行,帮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澄。书中所谈有关写作的各点,亦可转而应用在跑步、绘画,或任何你所喜爱并决 心在生活中从事的事物上。当我把书中数章读给吾友──克雷超级计算机公司(Cray Research)的总裁约翰·罗维根(John Rollwagen)听时,他说:“怎么搞的,娜塔莉,你是在谈做生意嘛。做生意也是这样,没有什么不同。”
学习写作并非一个线性的过程,没有什么从A 至B至C 的逻辑方式可以让人变成好作家。关于写作,并没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真理便足以解答所有的疑惑,世上有许多关于写作的真理存在。练习写作意味着*终你得全面探 讨自己的生命。指点你如何将脚踝断骨接合的知识,并不能教你如何补蛀牙。本书的某一段落可能会表示写作须简洁明朗,这是为了帮你改掉行文抽象、散漫不着边 际的毛病。然而,另外一章却又叫你放松,顺着情绪的波动而写,这是为了激励你确实说出内心深处需要说的话。或者在某一章里头说设立工作室,因为你需要有私 人的写作空间;可是到了下一章又讲:“走出家门,远离肮脏的碗盘,去咖啡馆写作。”有些技巧适用于某些时候,有些则适用于其他时候。每个片刻都不一样,需 以不一样的方式对应才会奏效。凡事皆无一定的对错。
我教学生时,总要他们“写下骨干”,亦即写出他们心中基本且清明的想法。然而我也晓得,我不能光是讲:“好,把事情写清楚,而且要实话实说。”我们在课堂 上试用不同的技巧或方法,学生到头来终于开窍了,便会明白他们需要说什么,以及需要如何说出来。不过,我可不会讲:“好,到了第三堂课,等我们探讨过这个 和那个,你们就会写得好了。”
读这本书也是如此。你可以一口气把书看完,头一回读毕时效果或许会不错;你也可以随意翻开一章,就读那一章,书中每一章都自成完整的段落。看书时放松心情,用整个的身体和心灵慢慢地吸收。而且,不要光是看书而已,动手写吧,相信自己,明白自己的需求,并且运用这本书。作者简介:
[美]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
诗人、画家、作家、书写教练,至今已出版作品14部。
1986年出版代表作《写出我心》,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而她倡导的“用写作来修行”,使她成为了世界级的写作名师。
她结合禅修和书写开办“真正的秘密”写作营,一教三十余年,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她认为写作跟修行一样,都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心,以专注、创意和开放的态度,回到当下,洞察生活的细节,正视内心真实的模样。
我们具体看一看
细节:
大夫,我找了你好久哇
我欠你两块钱
你好吧?
很好,等我一弄到钱
就带来给你在他的诗集中,可以看到许多处方笺篇幅的诗作。
有时,你可能会想把思绪直接用打字机打出来,而不想写在笔记本上。写作运用到身体,因此会受所用工具的影响。打字时,你用手指敲键盘,打出来的是一个个黑色 的字体:你内在的另一个层面可能会因而浮现。我发觉当我在写带有强烈情绪的文章时,我非得先写在纸上不可。手写的动作和心情的波动有着比较紧密的关联。然 而,当我要写故事的时候,则会直接用打字机。
还有件事你不妨一试,那就是对着录音机讲话,看看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直接将声音录下来的感觉如何。或者把它当成方便行事的办法:你可能正在缝衣服的边,而这让你想起了有关你前夫的往事,你想把它写下来。你的双手忙着缝纫,可是你有张嘴可以对录音机讲话。
我很少用电脑工作,但我能想象用苹果计算机写作的滋味:把键盘放在膝上,闭上双眼,就这么一直打下去。计算机会自动换行,那叫做“线回”(wrap-around),你可以没完没了地敲下去,不必担心打字机到了一行终了,会发出叮的一声。
勇于实践,甚至试着在大张的绘图纸上写作。内在的世界诚然会创造外在的世界,然而外在世界和我们所使用的工具也会影响我们思想成形的方式。试着用飞机在空中喷烟写作。
要慎选工具,可是也不要太过小心翼翼,以致紧张兮兮,或花在文具行的时间比花在写字桌前的还多。
30年前,《写出我心》出版后立刻登上畅销榜,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占据同类书籍的顶端,被列入美国高中读本,影响深远。
在书中,作者将写作和修行结合,分享在写作中找到的驯服自己和释放心灵的方法。如何开始写作?如何寻找题材?如何应对逃避和拖延?如何突破瓶颈?……指导读者通过写作全面探讨自己的生命,重新注视生命的细节。
作者认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写作了解自己、用笔表达喜悦和疼痛,如童年时的愉快暑假、面对父亲生命垂危时的痛不欲生、离婚的煎熬……在勾勒生活事件的过程 中,领会生命的奥义。这本书谈论的不只是写作,更是生活哲学、生命智慧。通过写作给生活赋予光芒、色彩和故事,使我们再次审视这趟凡尘之旅,为平凡的生活 心醉神迷。
我们看看其他人对这本书的
评价
写作也好,跑步也好,亦或者坐禅也罢,生活本身即修行。非常棒的一本书,既教人写作又教人如何生活。许多篇章不仅实用,而且饱含真情,打动人心,无论你想不想学写作,读了都受益颇多。——meiya
非常棒,这不仅仅是教导写作的书,简直是教导人生的书。——水湄物语
娜塔莉用她自己所发展的写作方法,实践了她自己的禅修,用她熟悉且热爱的写作找到了一个驯服自己与释放心灵的方法。任何人拿起纸和笔,依循着她的指示,都可以领会体验娜塔莉书中的字句。这本书,会是你孤独写作、自我陪伴的私房老师。 ——吕旭亚(荣格心理分析师、表达性艺术治疗咨询师)
最后,借用书中的话送给大家:
愿每一个写网文的人能通过此书学到些什么,不单单是写作水平。写作如修行,在修心的这条路上,你不是一个人。
觉得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关注 @瞬哂嫣然 ,
以文字的温婉墨守纤尘,
用知识的力量伴你成长。
野爹
发表于 2021-3-23 07:45:49
写作水平有很多个维度。我们平常看到的“小说”,其实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叫故事,关注的是叙事层面,也就是怎么把一个故事讲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需要熟悉故事模型、人物塑造模型,戏剧推动模型等等;
另一类叫小说,关注的是如何用这种文学形式实现自己的表达。
举个例子,巴尔扎克写过很多揭露社会运作、批判现实的作品,写得非常棒。要想写这种小说,肯定不只是学讲好故事,甚至故事讲得笨也没关系。你要熟悉的,是现实社会运作的方方面面,比如说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方面的东西,巴尔扎克本身有法律背景,频繁接触现实里的人和事儿,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他故事讲的很笨,不耽误他是第一流作家。
而像安吉拉·卡特这样的作家,人家会挑明了讲:我写得压根不是小说,是故事。
安吉拉卡特本身就是个重度的童话故事爱好者,对格林童话之类的作品,熟谙于心,天天研究这个,故事的桥段怎么搭建,剧情发展有哪些变调,人家是得心应手,类似于相声里说的“使活儿”。
自己先掌握大量的故事模型,天天研究天天想,融进骨头里,这就是作艺的基本功,是活。到用的时候,结合具体情境,结合现场气氛,有一百种方法能够把这个活表现出来,比如说改头换面,把人物从清朝拉到当代,东西还是那路东西,这就叫“使活”。
安吉拉·卡特的《焚舟纪》,就是这么一个使活的作品。那里面她讲了很多故事,都是一些有原初故事模型的变调,蓝胡子的故事,灰姑娘的故事,亚当夏娃的故事……改头换面,打乱重组,就会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这是不是一种天才呢?当然是。那么读者会不会喜欢呢?自然喜欢。会看的看门道,一眼就能瞅出作者都使了哪些活,是怎么赋予一个古老童话以现代命题,这就非常有意思。不会看的看热闹,这些故事历经千百年,传到今天,本身就证明了它的生命力,说明里面是有一些可以持续打动人的东西在的。只要你能够把他使出来,那就永远就会有人看。
啰嗦这么多,终于可以回到题主你的诉求了。
你说想要提高网文的写作水平。说白了,你其实并不是想学习写小说。
你想学习的,怎么讲故事,怎么把一个事儿讲的精彩、有趣、吸引人,对吧?
针对这个需求,首先你得有一个充裕的素材积累。
包括你个人的阅读趣味,看别人写的东西的时候,要主动去分析、总结,闹清楚背后的套路,反思自己觉得很爽的地方,到底在爽什么?
由于目前网文本身质量良莠不齐,你还得学会从经典文学里汲取营养,去看看那些非常有生命力、可以传承几百年、上千年的故事,是长什么样子。
我读高中的时候,《鬼吹灯》特别火,为什么这么火呢?一个是盗墓题材在那会儿非常新鲜,再一个是作者的口风很讨人喜欢,有民间故事的感觉,还夹杂点京味儿,这两样都是大家喜欢的。
如果你再仔细看,胡八一+王胖子这么一个经典的人物组合,其实也是有门道的,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主人公都是这么搭配的。
比如有堂吉诃德就有桑丘潘沙,有福尔摩斯就有华生,有没头脑就有不高兴……
作用可能不同,配戏、跟主角形成互补,这一点却是一致的。
那么,有哪些素材,是值得你去反复学习的呢?
首先自然是童话。
童话这个东西,包罗万有,其创作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烈的去中心化特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有所期盼有所痛恨的,关乎情感宣泄的,都在这里头。
掌握了童话,就能够举一反三,抓住主要矛盾。
比如你看周星驰的《美人鱼》,其实完全可以看成童话美人鱼的变体;看《诺丁山》,这不就是个性格转换的灰姑娘吗;甚至于《简爱》,也可以说是蓝胡子故事的一个变体……
童话里包含了许多非常隐秘的情愫。
你可能闹不清它是怎么起作用的,但是你能够感知到它确实有用。
所以首先,我推荐的是果麦出的这版《格林童话》,你可以先把素材库丰富了,没事儿就看个一篇两篇,做到拳不离手。
之所以推荐这个版本,首先是因为它是翻译自德文《格林童话》1857年第7版,全本无删减。其次是因为格林童话在流传过程中,故事讲述发生过很多变化,光是这种变化就够再起一个研究领域了。
翻译者不光把故事翻译了过来,并且对故事的流变,也做了简要的介绍,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能够满足读者期待的。
在阅读格林童话的同时,你还可以同时看安吉拉·卡特的焚舟纪。卡
特本身就是个格林童话的头号粉丝,而且创作能力超级强,你可以看一下,人家是怎么把格林童话的故事,改头换面,进行全新阐释的。
顺便提一下,前两年的诺奖获得者石黑一雄,是安吉拉卡特的学生。
上世纪另外一个致力于童话搜集的作家,还有一位,卡尔维诺。熟悉的读者可能知道,卡尔维诺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故事讲述者,文笔空灵,梦幻,天马行空,他的《树上的男爵》,可以说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故事本身就非常精彩,同时在个人表达上也有很多新鲜的东西。
不过这里要说的,是他编辑整理的《意大利童话集》。
除了上面几个西方文学的作品,还有一些我们自己的故事渊薮,也值得推荐。
比如说《聊斋志异》。
我是看《聊斋志异》长大的,不过当时我压根不知道。那时候,我们那边特别流行一种读物,是一种叫做《鬼故事》的小册子,编的跟《故事会》那样,油印的字,黑乎乎的纸,还要被我们撕成一份一份,在班里散发,看得特别过瘾。我当时就惊叹,这帮子人太厉害了,从哪儿弄这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
等到后面,有机会买了第一套聊斋志异,这才知道,原来这帮人是把人蒲松龄的作品翻译成白话文了。
第二个,《阅微草堂笔记》。
这本书同样非常出名,算是文人笔记里的佼佼者了,就文学性而言,比不过《聊斋志异》,但是如果从素材搜集的角度,同样不容错过。
文人笔记实在是个宝库。当年热播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看的时候可开心了,后面读了一点书再回头看,发现里头很多桥段也并不是编剧发明的,而是从文人笔记里变出来的。
上面这些嘛,属于素材部分。
写作这个事儿,很多时候不是跟输出有关,而是跟输入有关。所谓文学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能吟。说得非常有道理。你读书十年再开笔,文章都是往指尖冒的。
但是现在大家呢,总是不太有耐心,所以老是打听一些技巧性的东西。
我想说,技巧性的东西,可以看,没必要多看,因为看多了也没用。
文章有套路,但并不是说知道了套路就会有文章。现在很多热播剧,一看就是搭好了框架硬往里塞货,最后框架毁了,货就更丑。而观众则是反复被喂这些个东西。
经典人物原型45种,老套路了,可以看看。
掌握这45种模型,搭配组合,足够创造一个宇宙世界观了。
长篇小说能够藏拙,最基础的是什么?结构感。
电影这门艺术,可以把戏剧冲突的设置,精确到分秒的时间轴上,到哪里需要一个小高潮,到哪里冲突应该解决,到哪里人物需要转变……早就被琢磨的明明白白。
悉德菲尔德这套书,就是讲这个的,可以找过来翻翻。
其它阅读类回答:
<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52815813/answer/896059432"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internal">有哪些格局比较大的书籍值得推荐?
不得骑姐
发表于 2021-3-23 07:46:27
鄙人还是个网文学习者,只有一些经验之谈。
提高写作水平有两个途径——
一是广泛阅读优秀作品并且精读大师作品,二是模仿学习大师。
所以最好的学习材料其实是白金、大神作者的经典完结作品。
比如《择天记》、《牧神记》,或者十里剑神的《重生之都市修仙》。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直接阅读白金作者的作品并从中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无异于让建筑学新人直接学习建筑大师的作品,多半会沉溺于故事当中,几百万字看完依旧无功而返。
所以首先需要进行相应训练,将个人水平提升到某个基准线上。大概需要做两件事——一个是进行写作练习,进行大纲、设定和情节的设计,并将这些信息和想法落实到叙述性的文字当中;二是学习创作理论,形成关注重要信息的意识,比如情节、结构。
前者让你对网文的学习与实际写作结合,裨补缺漏,后者与前者结合,强化对经典作品可取之处的洞察力。
然后在长期写作中逐渐进境。
按照鄙人的有限经验,阅读网文一般先是囫囵吞枣,纵览全貌;随着写作练习的开展,开始注重作品的情节,模仿过来为自己的故事搭建骨架;随着写作的继续深入,人物和环境开始进入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对于故事的整体设计开始具备复杂性;在这之后,开始关注画龙点睛的闲笔,既能水出更多字数,又能为小说增色。
网文提高之路漫漫,积累是重中之重,感觉也必不可少,如同建筑设计。
136980561
发表于 2021-3-23 07:47:21
看完这本书,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千万不要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这个才是真正秘诀。
fca121
发表于 2021-3-23 07:47:26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自 1997 年初版以来,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无论是写故事、小说还是剧本,这本书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
关于在一个故事中故事要素的处理,往往是从你想象的第一个人物开始的。
当一个人物走入你的想象时,他便带来了丰富的故事可能性。如果你愿意,可以在人物诞生之前便开始讲述,然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追随着他,直到他完成宿愿,寿终正寝。一个人物的生命周期包含数十万个充满活力、复杂而多层面的时刻。
从瞬间到永恒,从方寸到寰宇,每一个人物的生命故事都提供了百科全书般的可能性。大师的标志就是仅仅从中挑选出几个瞬间,却能向我们展示其整个人生。
你也许会从最深层入手,将故事设置在主人公的内心生活中,讲述其思想情感内的整个故事,无论是醒着的还是梦中的;你或许会将故事提高到主人公和家人、朋友、恋人之间个人冲突的层面;或将其扩展到社会机构,将人物设置在与学校、事业、教会、司法制度的矛盾之中;或者更加宏阔地,将人物对立于环境——危险的城市街道、致命的疾病、无法启动的汽车、所剩无几的时间;或所有这些层面的任意组合。
但是,这一浩繁的生活故事必须成为被讲述的故事。要设计一部故事片,你必须将沸扬熙攘的生活故事浓缩在两小时左右,而又同时表达出你所割舍的一切。当一个故事讲得好时,难道不正是这种效果?当朋友们看完一场电影回来,被问及看了些什么时,你是否已经注意到,他们常常会把被讲述的故事装进生活故事里。
「真棒!讲的是一个佃农家长大的孩子。他小时候就跟家人一起在烈日底下劳作,上了学,但成绩不太好,因为他天一亮就得起床,到地里除草锄地。有人送了他一把吉他,他学会了,还自己写歌……最后,厌倦了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离家出走,到低级酒吧演唱,勉强维持生计。后来,他认识了一位歌喉美妙的姑娘,他们相爱了,两人联手,一炮打响,获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然而问题是,聚光灯总是打在姑娘身上。小伙子亲自写歌,安排演唱会,对姑娘鼎力支持,但观众只为她一个人捧场。生活在爱人的阴影里,小伙子开始酗酒。最后,姑娘抛弃了他,他又回到了街头流浪,直到跌入谷底。他在烟尘弥漫的中西部小镇上一家廉价的汽车旅馆里醒来,茫然无着,身无分文,没有朋友,变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酒鬼,连一枚打电话的硬币都没有,就算有,也无人可以接通。」
换言之,这便是从出生开始讲起的《温柔的怜悯》。但是,上面讲到的一切都没有在影片中出现。《温柔的怜悯》开始于罗伯特·杜瓦尔扮演的麦克·斯莱奇在穷愁潦倒时醒来的那个早晨。接下来的两小时讲述了他随后一年的生活经历。然而,在各种场景内和场景间的切换里,我们却渐渐了解了他过去的一切,以及那一年中在斯莱奇身上发生的所有重要事情,直至最后的画面向我们暗示了他的未来。一个人的一生,几乎是从生到死的整整一生,便被悉数捕捉进霍顿·福特的奥斯卡获奖剧本的淡入和淡出里。
结构
在生活故事的漫流中,作家必须做出选择。虚构的世界并不是白日梦,而是一个血汗工厂,我们在里面辛勤地劳作,挑拣浩如烟海的素材,将其裁剪成一部影片。不过,当有人问「你选了什么」时,没有两个作家会做出同样的回答。有人在寻找人物,其他人则在寻找动作或纷争,也或许是对白、意象、心情。但是,没有一个要素能独自构建故事。一部电影并不仅仅是若干个瞬间的冲突或行动、人物个性或情感状态、机智对话或符号象征。作家搜寻的是事件,因为一个事件包含了以上的一切,甚至更多。
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
事件是人为的,或能够影响到人,于是便勾画出人物;事件发生在场景之中,于是便生发出影像、动作和对白;事件从冲突中吸取能量,因而激发出角色和观众类似的情感。但是,选定的事件不能随机或漫不经心地罗列;必须对它们进行构思,如同音乐的「谱曲」一样。什么该取?什么该舍?什么在前?什么置后?
要回答这些问题,你必须明确你的目的。构思这些事件是为了什么?一个目的也许是为了表达你的情感,但如果这种表达不足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就变成了自我陶醉。第二个目的也许是为了表达你的思想,但如果观众跟不上你的想法,则会有孤芳自赏之嫌。所以,事件的设计需要一种双重策略。
事件
「事件」意味着变化。如果窗外的街道是干的,但你睡了个午觉之后却发现它湿了,你便可以假设一个事件发生了,这个事件叫下雨。世界从干的变成了湿的。然而,你不可能仅从天气的变化中就构建出一部影片,尽管有人曾经尝试过。故事事件是有意味的,却不是琐碎的。要使变化具有意味,它必须从发生在一个人物身上开始。如果你看见某人在倾盆大雨中淋成了落汤鸡,这多少比一条湿漉漉的街道更富意味。
故事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富有意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一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
要让变化具有意味,你必须表达它,而观众必须对此做出反应,这一切可以用一种价值来衡量。我所说的价值并不是指美德或那种狭义、道德化的、如「家庭价值观」之类的用法。相反,故事价值涵盖着这一概念的一切内涵和外延。价值是故事讲述手法的灵魂。归根结底,我们这门艺术是向世界表达价值观念的艺术。
故事价值是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此一时到彼一时,由正面转化为负面,或由负面转化为正面。
例如,生/死(正面/负面)便是一个故事价值,同样的有爱/恨、自由/奴役、真理/谎言、勇猛/懦弱、忠诚/背叛、智慧/愚昧、力量/软弱、兴奋/无聊,等等。所有这种人类经验中,价值负荷可以随时走向反面的二元特质,便是故事价值。它们可以是道德的,善/恶;可以是伦理的,是/非;或仅仅负荷着纯粹的价值。希望/绝望既不涉及道德,也不属于伦理,但当我们身处这经验两极的任意一端时,必然会确切地感知到。
假如你的窗外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东非,一片被干旱肆虐的原野,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利害攸关的价值:生存,生/死。我们从负面开始:这场旱灾正在夺去成千上万条性命。如果有朝一日天降甘霖,一场季风带来的雨水让大地重返绿色,动物回到草场,人类得以幸存,于是这场雨便会被赋予深刻的含义,因为它将故事的价值从负面转化为正面,从死亡转化为新生。
但是,尽管这一事件力度不凡,它还是没有资格成为一个故事事件,因为它的发生纯属巧合。东非大地上终于降雨。虽然故事手法确实具有设置巧合的余地,但一个故事不可能构建于纯粹的偶然事件,无论这一事件负荷着何等深刻的价值。
故事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富有意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用一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并通过冲突来完成。
同样是一片干旱的世界,这个世界中出现了一个人,他将自己想象为一个「造雨者」。这个人物具有深沉的内心冲突:他一方面热忱地相信自己确实能够呼风唤雨,尽管他从来没有做成过,而另一方面又深深地恐惧自己会不会是一个傻瓜或疯子。他认识了一个女人,爱上了她,女人试图相信他,但最终还是选择离开,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江湖骗子或者更坏的角色。他与社会也有着强烈的冲突——有些人追随他,把他奉为救世主;其他人则用石头砸他,想把他赶出镇外。最后,他还面临着与自然界不可调和的矛盾——灼面的热风、通透的晴空、皲裂的大地。如果这个人能够与他的一切内心冲突和个人冲突抗争到底,排除社会和环境的阻力,最终从万里无云的天空中变化出甘霖,那么这场暴风雨将会变得无限辉煌并具有崇高的意义——因为它是从冲突中撞击出来的变化。我刚刚所描述的便是由理查德·纳什从他的戏剧改编的电影《雨缘》。
场景
就一部典型的电影而言,作者将要选择四十到六十个故事事件,或者换个常用的说法,叫做场景。小说家也许需要六十个以上,戏剧作家则很少达到四十。
场景是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这段动作至少在一个重要程度可以感知的价值层面上,使人物生活中负荷着价值的情境发生转折。理想的场景即是一个故事事件。
你必须认真审视你所描写的每一个场景,并自问:在人物的生活中,此时此刻被押上台面的价值是什么?爱情?真理?还是别的什么?这一价值在这一场景中的性质如何?正面?负面?或二者兼而有之?记一下笔记。然后,转向场景的结尾处,问自己,这一价值现在在哪儿?正面?负面?还是兼而有之?做一下笔记然后进行比较。如果你在场景结尾处写下的答案与开始处相同,那么你还要自问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我的剧本中为什么要采用这个场景?
如果人物生活中,这一负荷着价值的情境从场景的开始到场景的结束毫无变化,则没有发生任何有意味的事情。尽管这个场景中有着一些活动——说说这个、做做那个——但并没有发生任何足以改变其价值的事。于是,这一事件只能称为非事件。
那么,故事中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场景?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