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了不少网文和文学作品,却依然无法构思故事?
想试着写写网文,能设想一个世界观和一些人物场景,但不知道怎么怎么串起来变成故事。请各位大神赐教。 题主给我点了一百七十多个赞,应该知道这类的问题,我已经有过好几篇回答了,里面包括事无巨细的拆解和被人戏称为胎教式的回答。所以,咱们换个思路聊这个问题吧。
看书和写书,终究是两回事,这点应该不存在争议。
我们先假设这样一个问题:“你所理解的‘故事’,究竟是什么?”
……
通常情况下,新人作者遇到这个问题会回到说‘故事就是故事’,是一种幻想,是一场虚幻的梦。
这样理解并没有错,讲故事的本质可以说是一项‘谎言的技术’。
……
如果有过一定创作经验,亲身写过一些故事的作者则会说‘故事是一个又一个的事件’。
我们通过‘因果’与‘意外’将一些事件组合在一起,最后就会形成一个故事。
因果是‘情理之中’,意外是‘预料之外’,逻辑与巧合是串联事件的绳索,将故事编织在一起。
……
但如果更深一层,作者对创作理论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则会说‘故事是人物,情节,环境’。
这是教科书上每个人都学过的‘小说三要素’。
既是一种理论概念,又是一种实践总结,但凡故事,都是在这个三角形之内进行编织。
这就好像任何颜色都不能脱离‘红黄蓝’的三原色的概念,故事的核心同样是从这三点出发。
……
现在,如果我再问你‘故事究竟是什么?’,我想你的脑袋一定很乱。
这种乱,正是你无法构思故事的原因。
……
但故事实际上没那么复杂,写小说,本身就是一件将复杂的问题不断简单化的过程。
毕竟,每个人其实都会编故事。
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什么样的教育背景,什么样的人生轨迹,都肯定编过故事。
……
你在小时候有没有对父母老师撒过谎?
你有没有跟朋友吹过牛?
你有没有想象过英雄救美,升职加薪?
你在遭受侮辱,委屈,不公平对待时有没有想过一巴掌呼在对方脸上?
……
网文所做的不过是将写小说这件事从神坛上拉下来,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讲自己的故事而已。
不知道怎么构思故事?
很简单,你可以将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角。
一觉醒来,你现在穿越了,穿越到一个你所希望的世界,你会遇到一些人,会发生一些事。
……
如果你遇到自己理想型的女孩,你怎么做。
如果有人在追杀你,你该怎么办。
如果那个女孩的父母无论如何都不同意你们在一起,你怎么做。
如果追杀你的人是你前女友,你该怎么办。
这所有的构思之中,哪些是有趣的,哪些是无趣的,哪些会让你觉得心里很痛快,哪些会让你很有感触的。
……
上述这些,只是一种文字形容,我不是真的让你这么羞耻的代入进去。
但你要找到这样的感觉。
讲故事的感觉,编故事的感觉,幻想的感觉,说谎的感觉,心动的感觉,抉择的感觉。
……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个侦探,正在帮警察破获连环凶杀案。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宇航员,飞上太空,发现了外星生物。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魔法师,在密林中的高塔里追寻真理。
这都是很原始的故事思路,虽然‘俗套’,你可以放肆想象,看看心里藏着怎样的故事。
……
试着找到你自己真正想要写的东西,然后试着动笔将他们写出来。
这时候你才需要‘技巧’。
但技巧是无法走捷径的,单凭看书,可学不会怎样写书。
你要做的是切实的动笔,不论成绩,不论评价,先迈过从‘零’到‘一’的门槛。
这中间的过程,难是肯定的。
怕难就不要写网文。
这世界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不去耕耘,肯定没有收获。
……
以上,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很多人都在回答怎么构思的技巧,但我觉得这个问题的中心在于所谓的读过“不少”的网文和文学作品,到底是多少。
打个比方,我属于在文学上天赋偏低的理工男,但是识字是比较早的,小学一年级大概就能捧着字典啃《西游后记》,到了二年级就不需要字典了,所以我的阅读习惯大概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一开始看传统的小说、世界名著,这是当时唯一的消遣,所以寒暑假也是到处借书看。
名著级别的书会读得比较慢,初高中开始接触网文,高中四年时间,三百页左右的盗版书,每天会租六到八本,反正学校周围的四五个租书店,包括漫画或者言情小说都看完了,而这个阅读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
电脑和网络更方便的时候,看书的兴趣可以延伸到影视上去,所以在三十岁之前,也基本上看完了网络上可以找到的所有优秀电影,至今有任何电影上映,只要口碑较好,也是得去看完的。
有的回答提到“输入”,这就是输入的环节,那么,题主说到的“不少”,具体是有多“不少”?
除却阅读的数量问题,还有阅读的质量问题。譬如说,我们以前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我个人也比较内向,所以看书乃至于看书以后,思维会不断的在书里塑造的世界中打转,会不断咀嚼书中受到的感动,我们连晚上做梦,都会梦到那些好作品里的氛围。这样的输入状态,比那些吊儿郎当的输入,就要有效率好几倍。
那么,你的输入状态是什么样的?
书是你唯一的消遣,或者仅仅是很多消遣中的一个?你是每天用碎片时间看了一个小时的小说,还是有比较持续的时间,专注地感受这些艺术作品一个小时,或者几个小时?当你晚上做梦,你会不会梦到它?
我们的大脑工作的区域,绝大部分位于潜意识,如果你专注地看书几个小时,那么即便你休息的时候,你的潜意识依旧在进行高质量的感受与运作,这就是你晚上做梦的原因。如果你到不了这个程度,也许你用碎片时间看了十个小时的书,都比不过别人一小时的阅读有价值。
你的阅读量乘以阅读质量,在什么水平上?
蛤蟆说这东西纯粹是天分,可是你们谁知道,他当年看过多少书?在那个大家都没有消遣方式的年代,他看完书后,潜意识里进行了多少的活动?
而在进行了高效的输入后,如果要转化为输出,也不见得会很顺利,这里就有真正的天分之别了,有些人的思维方式就是比较适合这种转化,他们就成了有写作天赋的人,但这种天赋仍旧是要求输入端的工作的。
对我而言,即便阅读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的兴趣,在我整个学生时代,想要构思一个完整的故事,依然很难。题主说他构思了一些片段,对,我们一开始能把握的就是这些片段,有了这些片段后,我们可以尝试构思一些平庸的来龙去脉,一开始我们不要求这些来龙去脉有多少的可看性,然后我们意识到这些片段不好看,再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尽量把这些衔接都做得好看,这就是创作者不断进行思考的水磨功夫。回忆我高中时写的一些东西,无非就是一些拙劣的来龙去脉,把一个无趣的故事说圆了而已……
这就是整个创作的逻辑链,确实有所谓天赋的加成,但总体来说没什么捷径。
回到开头,“不少”是多少?一年?五年?十年?二十年?
再乘以你的阅读质量。质量有多高?你有长期的阅读习惯,它是你打发时间的第一选择、第二第三选择,还是仅仅在无聊而又不想刷抖音的时候进行一些碎片阅读?
所谓的天赋。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转化率,那才是关系到所谓写作天赋的东西。
(输入不仅仅局限于书或者电影,任何能出发你思维波动的,都可以视为一种输入,譬如你的人生阅历。只不过在这些艺术类的方面,很多人常常是在自己的娱乐、生活当中悄悄完成了积累,我们看书,看电影,在生活中受到一些颠簸,产生一些感悟,似乎都很自然,但是在冥冥当中,这些感悟一定都是可以计算的。蛤蟆是天赋很好的作者,但如果没有那些阅读的经历,晚上没有为之做过梦,他也是写不出东西来的。) 谢邀。
这个问题,我就不费心回答了。
因为我已经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了。
我就直接把那个回答摘抄过来,倒是也简单。
这里我说一个如何把平凡简单的事情戏剧化方法,也就是怎么编一个故事出来。
在构建这样故事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想出一条基础时间线,也就是一个大概的主线方向。
首先我们来第一步,添加一个主线方向。
比如说这样一个情节:
主角中午去饭馆吃饭结果被警察抓走了。
好,这就是一个主线,看上去平平无奇,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了一个方向。
那么第二步就是添加元素,把这个主线丰富一下,就变成了下面这样:
主角中午走出校门吃饭,在大门口突然看到了一场车祸,肇事司机弃车逃跑,主角怕惹麻烦立刻躲开,来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家饭馆吃饭。
你看,这第二步就添加了一个元素,肇事司机,这样情节就丰富了一部分。
第三部分,增加冲突悬念:
在上面的基础上继续增加。
主角中午走出校门吃饭,在大门口目睹了一场车祸,肇事司机弃车逃跑,主角怕热麻烦立刻躲开,来到学校附近的一家饭馆吃饭。
吃到一半,突然有个戴着帽子的人坐在了他旁边,主角余光一瞥,发现竟然是那个肇事逃逸的司机,司机威胁他不得声张,否则就跟他拼命。
主角怕惹事,以为吃完开溜就行了,也就低头吃饭,吃完立刻离开,结果出门就被这司机劫持了。
第四部分,增加旁白和心理描写
在上面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人设和增加现实感。
增加肇事司机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里可以增加肇事司机在逃跑的时候,发现了马路对面的主角。
知道他看到了自己的样子,于是就在离开车的时候,带走了车里的替换衣服和帽子。
这时候可以增加一个肇事司机的合理身份,让他车上有帽子和衣服很合理,比如说他是个剧组的道具师等等。
同时可以添加这个司机身上本来就有命案,所以铤而走险决定先解决了主角。
这样一来事情就扑朔迷离起来了。
第五部分,添加结局。
在整个故事架构都出来以后,最后就是添加结局了,初始设定是被警察抓走。
那么这里结局就能设置为,车祸发生以后,警察利用大数据和天眼录像。
发现了主角和肇事司机曾经在一起吃过饭,在饭桌上还谈了很久的话。
最后两人同时离开,警察就把主角列为同案犯,涉嫌包庇罪,同时还有前两件命案同伙的嫌疑。
这样就符合了原来的设定,警察在通过技术手段找到主角和肇事司机,在司机还没动手杀人的时候,把两人全部抓了起来。
为什么?因为警察认为他们是同党,主角声称的被劫持的控诉,警察不予采纳。
第六部分,后续延伸。
肇事司机为了减轻罪责,把前两件命案的责任全都推到了主角身上,妄图转为污点证人,以避免死刑。
这样一来一个故事就能顺利展开了,至于后续怎么发展,完全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来。
通过六步,就把一个简单的吃饭被警察抓走的设定,成功的扩展为数十万字的一个小说情节。
你看,要把一个简单的事情戏剧化,其实也不是太难,通过六步就可以。
但我只想说,这是我自己的方法,对别人有没有用我不知道,起码对我很有用。
我写故事,就喜欢用这种层层上色的方法构建剧情,最后把一个简单平凡的设定,扩展成更加的丰富剧情。
以上内容,最近关注我的朋友应该都没看过,所以干脆摘录出来给大家看看。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逼乎柯镇恶,喷人大帝,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网文拖拉机,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这是正常现象,能构思故事的那些……是极少数个别!
就打个比方说,我在知乎见过最少一万人,问我的文笔能不能写网文……
真有几个知道自己文笔不行的?有几个能醒悟网文是靠故事更多?我不理解,为什么能想通这么简单的事儿的人这么少,但现实就是这么少……
一个说自己看了好多还不会构思故事的人,我可以教你一万种方法,但……
现实就是,就算把所有网文作者都叫过来,每个人都倾囊相授,题主还是不会……
这是现实……
所以告诉你怎么写,没意义……
真要能写,看一两本书就能写了……
教人写小说的文章,满天飞,能看这些书学会的人……不说了吧。
我其实很绝望。
一如当年,我看了各种画册,那时候网络还没这么发达,看着那些人类高品质画家的作品,知道自己永远达不到,清楚的知道自己想吃美术这口饭太难太难,我很绝望……
我知道有些人总想着,一定有办法,万一呢?
这不是我能解决的问题……
我不相信总能有办法,万一呢
我喜欢选择成功率高的事情,不喜欢等待奇迹,万一,碰大运,买彩票…… 谈一谈写作瓶颈这个事儿吧。
以我个人为例,我在知乎上胡说八道了有两千五百个回答,一多半和写作有关。
但是,包括我甚至很多大家常见的大神们,对于写故事的回答,都是点对点的描述。稍微深一些的,也都是最简单的故事套路。
写故事需要一个非常高深玄妙的整体思路。知乎上的所有回答加在一起,也只触及到了皮毛。
回答者所能做到的,只是拓宽思路,距离解决问题还差得太远。
<hr/>我们假定,写好一个故事需要一百个基点。
这里面包括老生常谈的市场,方向,人设,背景,大纲,剧情,成长线,能力值,金手指。。。(概念罗列,不要在意细节)
上面任何一个点,我都能写出上几万字的教程。而且我可以保证,写出来的教程,很多人看过之后都会觉得有用。
但是,我自己去开一本书,还是会扑街。
这是为什么呢?
<hr/>就算这一百个基点,我全部融会贯通。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依然会顾此失彼。我没有那个能力面面俱到。
这就像老师讲课,同样的知识点,同样的内容,有人考清华,有人考蓝翔。
考上清华,并不一定就赢了。开着挖掘机,也有可能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这一百个点,能抓住一部分,并且无限放大他,就足以成为人生赢家。
<hr/>关键是这一百个点,你必须抓住哪一部分,可以放弃哪一部分?
这其中的模糊运算,是无数大数据下的精准集合,我已经四十多岁了,头早就开始秃了,内存不足。
这是真正的写作瓶颈,想要突破他,必须头铁。
<hr/>领悟道理很简单,做到很难。
创作者看书需要的,是一个逆推思路。
比如我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打开一本上榜文,看完前面几十章(免费章节)之后,把书合上。
想想如果自己来续写,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思路。
然后对照成品。
这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越是遇到好书,就越感觉自己是一个白痴。
好多大神的书,看完全本之后,不但觉得自己不会写,就连照猫画虎,都画不好一个哈士奇。
<hr/>想和做之间,有一道天堑。
就像我总是想和肤白貌美大长腿的小姐姐发生点什么,可是我有一个老婆。
站在岸上看美女,一辈子都没有机会。
自己行不行,只有试试才知道。 这当然也是需要点天赋的了
光拼命看当然没用,但是相互产生化合反应就有用了。说白了还是要走心
比如说,看到一部剧或者一本小说,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想法或者灵感
比方说,看到一部剧或小说,联想到类似的故事,类似的人物,似曾相识,又有点差别
比方说,自己构思情节,会想到曾经看过的某个情节或人物,有机组合起来
以上是我自己经验,感觉刻意读书和看剧,可能会觉得收效甚微。但是不刻意了以后,就发现灵感和想法真是源源不断
<hr/>例如说,通过我看过的几部谍战片,我就产生了很多想法和感动,以及灵感。哪怕我压根就不写谍战剧
伪装者:明台和王天风前期的军校生活,以及后期的死间计划,给我莫大的感动和启发。以及明台、王天风这两个人设
风声:裘庄。这个暴风雪山庄的模式,让所有人都困在其中,氛围感Max
风筝:那种大历史背景下,一个高级特工的人生经历,以及亲情和感情、师生情令我感动
隐秘而伟大:夏处长、王处长、钟处长各有鲜明特色,阴谋阳谋交织在上海警局,简直就像是帮派的三个长老,看他们的对角戏特别带劲
其他可能还有些别的,暂时先不多说了
<hr/>当然我只是小白
我只是说我觉得走心了以后,哪怕看得不多,都能收获很多
我有个毛病,总是觉得看别人的剧和小说,看完就觉得故事情节好容易,哪怕我自己也只是个渣渣。。
比如说《仙剑奇侠传1》的前半截,说穿了就是李逍遥送赵灵儿去南诏国,半路遇到林月如,后来赵灵儿逃走,李逍遥去找她……
比如说《射雕英雄传》的中间部分,说穿了就是桃花岛上郭靖认识周伯通,接着和欧阳克对决三道试题,然后乘船离岛路上中了欧阳锋陷阱,于是都落难到了明霞岛,不久才脱险
所以有时候我就觉得
要是能多有机地嫁接几部自己印象深刻的作品及其故事情节
感觉就挺丰富的
以上。只是近来的一些感想 回答这个问题,也算是自我阶段性总结。
原先我开始构思故事,总是像完成某个任务一样,总觉得应该有个模糊的目的。
比如,主角到这里应该得到金手指了,主角应该要遭遇到冲突事件了,然后主角碰到阻碍了,他通过金手指突破阻碍并且得到好处了。
这样下来,很多时候故事进程都显得平淡无聊,而且没有重心,能读,但是读着不是很舒服,再者,描写过程中往往需要很多动作、心态和氛围描写,只要有一点文笔不顺畅的地方,读起来就很尬。
后来我读多了网文,最后发现一点,就是情绪,也就是爽点,这才是网文故事的重心和基点,其他的都不重要。
真正的火书,靠的就是爽,故事,剧情和人物都围绕这个点展开,就能事半功倍。 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就是不能让主角有闲工夫。
很多网文都能用一句话概述
就是普通人变牛逼变有钱的故事。
给你打个比方,你去上厕所。
简单的五个字。
那么主角萌生了这个欲望,就要去执行。
那你就可以,写成:
主角下床找拖鞋,发现拖鞋有恶龙把守
想尽办法战胜恶龙穿上拖鞋。
发现卧室门需要谜语,解开谜语
开门,去厕所的路上荆棘遍布怪兽横行
一路披荆斩棘杀到厕所门口
发动战争撞开厕所门
结果因为撞开力度太大,门锁不上了
可以感叹一下反战情绪,自省
最后终于修好了厕所门,锁上以后
裤子脱不下来了,暗叹外功修为不够
脱下裤子,发现没带纸,意外事件
收集龙之触角十个换取一张面巾纸
集齐以后开始步入正题——蹲坑
全书大高潮来了,热血而强悍的上厕所
得意忘形的爽到极点,抽了根烟
导致沼气爆炸,主角猝……
飞升至新纪元……
新的开始……新的篇章……
向你内心的公共厕所——前进!!!
喷神讲了一个层层上色的方法,他是先构建一个整体的框架,然后往里填充细节,让整个故事逐渐鲜活起来。我就再讲一个由点到面的方法,作为补充。
写一本书前,设计人物、情节和构建完整的世界观、补充细节设定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工作,而要构建一个完善自洽的世界观相当繁琐,我更喜欢先想好一个热血沸腾的高潮情节,然后再由此延伸。
举个例子,兵王外出三年,成为国际雇佣兵之王,回家一看,发现妻女住在狗窝,一声令下,十万雇佣军集结复仇。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高潮。往前延伸一下,一个兵王为什么会去当雇佣兵?他完成了什么任务让他成为雇佣兵的王者?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他能指挥十万雇佣兵?
再往后延伸一下,兵王妻女住狗窝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被迫住狗窝而没人帮助他们?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背景?兵王要如何复仇?
这样,一个个人物、场景就连成了线,随着剧情逐步发展,世界背景逐步揭露,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用一句话说就是,为了有这碟醋,然后才包了这顿饺子。
写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难以预测的意外,没谁能保证自己一开始设定好的世界观就没有一点漏洞。一本书也不会只有一个故事,随着剧情发展的需要,最早的世界观难以适应后来故事的需求不是什么少见的事,这往往就会导致出现后期战力崩坏之类的结果。而这种写法的好处在于,你动笔的时候不必已经把整个世界观设计得尽善尽美,可以逐步补充、完善,方便打补丁,也能给读者以期待感和新鲜感。
如果对自己构建世界观的能力不太自信,不确定自己将要写的是一本多长的书,那么无限流和飞升流是比较友好的文体。毕竟不同世界、不同位面有不同的世界观,能相对自然地解决战力崩坏之类的问题,可以参考、尝试。
以上,希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