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hxshen 发表于 2022-10-18 15:23:38

小说的原理

作者:知乎
什么是写作?

什么是写作,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说法,理解的层次不一样,说法也就不一样,其实我也有自己的认识,谈不上正确,只能说是自己的一个理解,写作的本质就是把自己心中所想,通过文字的逻辑组织方式表达出来。
如何表达,是否能表达清楚,就是你的写作风格和文笔。
我不谈其他任何人对写作的理解,单看百科的解释:
“写作是人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百科的定义基本揭示了写作的本质,写作就是用文字的方式,表达思维,是思维想法的实例化。
写作体现更多的是手法和技巧,就像雕刻家用手里的笔和刀,通过一定的技巧去雕刻塑像,塑像是否能成为艺术品的关键,在于雕刻家手上的技巧,以及倾注的感情。
什么是小说?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雕刻品能称得上艺术呢,换句话说,到底什么样的小说,才能称得上小说呢?
我这里所说的小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能够流传下去并广为人知的,而不是烂大街的网文。
其实,我之前对小说的概念,还是停留在初高中刚学小说作文那会儿,我认为的小说,无非就是写写故事,只要作文中具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个要素,那它就是小说了。
后来我参加工作,一个比较德高望重的老师告诉我,人要有慧眼,很多事物的本质,都藏在其原理之中。
那时候我恶补了很多原理相关的书籍:《编译原理》《大道至简》《科学研究方法论》《形式逻辑》《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这种原理的书都是极为晦涩难懂的,相当多的书籍其实我都没看完,有些书甚至只翻了一两章。
《故事》是我为数不多看完的原理书之一,这本书讲的就是关于小说的原理。
书里所说的小说,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去叙述一件事,而是为了表达宇宙真理,这个真理即:我们都是人类,都经历同样根本的人类难题,提出同样根本的人类疑问,生活在不断缩进的时间阴影下,比如感情、欲望、生老病死等等。
其描述的不是有关写小说的规则,而是超越所有社会和历史的叙事艺术的基本原理,写作者应该掌握这些原理进行故事的表达。
规则是由人制定,是千篇一律的,任何艺术都不可能通过规则来表达,而原理,则是告诉你,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它可以经过时间的验证,其本身具备某种发散的能量。
规则会将人局限于一种狭隘的、具有具体文化特性的体验之中,陈腐而无特色的庸常形式。
比如,过去的西班牙习俗,女儿出嫁必须以年龄长幼为序。在西班牙文化中,一部关于严父、弱母、嫁不出去的大姑娘和苦待闺中的小女儿的十九世纪家庭影片,也许能够打动那些依稀记得这一习俗的观众;但在西班牙文化之外,观众却未必能够移情于此。作者唯恐故事感召力有限,便诉诸过去曾娱乐过观众的那些熟悉的动作、人物和场景。而结果呢?世人对这些陈词滥调更兴味索然。
然而,如果作家挽起袖子去寻找一个原始模型,这种压抑的习俗则可能成为轰动世界的素材。应用同样的情节外壳,原始模型故事可以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场景和人物,让我们的目光在每一个细节上流连忘返。同时,又引导出对人类而言如此真实存在的普遍冲突,使影片本身得以具备了飞跃不同文化的力量。
比如,在劳拉·埃斯基维尔的《情迷巧克力》中,母女之间就依赖和独立、变化和永恒、自我和他人之间的要求短兵相接——这些冲突都是每一个家庭感同身受的。然而,埃斯基维尔对家庭和社会、亲情和行为的观察和表现是那样地富于人所未见的细节,以至于我们不可抵御地被其人物吸引,沉湎于一个我们从来不曾知闻,亦不可想象的领域。
陈规俗套故事固步自封,而原始模型故事却会不胫而走。从查理·卓别林到英格玛·伯格曼,从萨提雅吉特·雷伊到伍迪·艾伦,诸多电影故事高手为我们提供了渴求已久的双重满足。首先,我们会发现一个不曾了解的世界。无论是言情还是史诗,当代还是历史,具体现实抑或方外幻想,一个出色艺术家的世界总是能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域之情、离奇之叹。就像一名辟路而行的林中探险者,我们瞠目结舌地通过银幕步入一个未曾触及的社会,一个破除了陈规俗套的领域,在那里,腐朽化为神奇,平常变成非凡。
其次,一旦进入这个奇异的世界,我们又重新发现了自己。在这些人物及其冲突的深处,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人性。我们去看电影,进入一个令人痴迷的新世界,去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份初看起来似乎并不同于我们,而其内心却又和我们息息相通的,另一个人的生活。体验一个虚构的世界,却照亮我们的日常现实。我们并不希望逃避生活,而是希望发现生活,以焕然一新的试验性方式,去运用我们的思想,宣泄我们的情感,去欣赏,去学习,去增加生活的深度。故事的问题

1、故事的衰竭

当今社会的故事越发衰竭,漏洞百出和虚假的故事用来取代现实,我们的眼睛被美好麻痹住了,但实际上,有光的地方就一定要暗,我们被居心叵测的人蒙住双眼,然我们感受不到真实世界所发生的悲惨。
我们需要正剧和喜剧,但同样也需要悲剧,我们需要真诚的讽刺和悲剧、正剧、喜剧,用明丽素洁的光来照亮人性和社会的阴暗角落。
2、手艺的失传

写作的门槛极低,任何人只要能打字,会用电脑,那他就一定可以写作,仅仅只是仗着自己脑子有些故事,有些念头,就坐在电脑桌前开始写作,这类人大多不会在意自己的技巧,而是用华丽的辞藻去掩盖脆弱的故事,这种错误如果不被及时指认出来,往往还会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认为这就是写作技巧。

3、把故事讲好

没有经验技巧的人,往往并不能判断一个故事的合理性,以及如何正确表达故事。
作家总要围绕着一种对人生根本价值的认识来构建自己的故事——什么东西值得人们去为它而生、为它而死?什么样的追求是愚蠢的?正义和真理的意义是什么?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作家和社会已经或多或少地就这些问题达成了共识,可是我们的时代却变成了一个在道德和伦理上越来越玩世不恭、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时代—— 一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例如,随着家庭的解体和两性对抗的加剧,谁还会认为他能真正明白爱情的本质?即使你相信爱情,那么你又如何才能向一群越来越怀疑的观众去表达?故事手法越是精巧,其形象则越生动,对白也越尖锐。而故事进展过程的缺乏、动机的虚假、人物的累赘、潜文本的空洞、情节的漏洞以及其他类似的故事问题,是文笔平淡乏味的根本原因。
在一部完成作品所体现的全部创作努力中,作家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劳动都用在了故事设计上。这些人物是谁?他们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他们将会采用怎样的方法去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什么将阻止他们?其后果是什么?找到这些重大问题的答案并将其构建成故事,便是我们压倒一切的创作任务。
设计故事能够测试作家的成熟度和洞察力,测试他对社会、自然和人心的洞识。故事要求有生动的想象力和强有力的分析思维。自我表达绝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所有的故事,无论真诚还是虚假,明智还是愚蠢,都会忠实地映现出作者本人,暴露出其人性……或人性的缺乏。与这一恐怖的事实相比,写作对白便成了一种甜美的消遣。每一门艺术都是由其根本形式决定的。
无论是交响曲还是嘻哈说唱,其内在的音乐形式使其成为音乐,而不是噪音。
无论是具象派还是抽象派,视觉艺术的基本原理使一幅油画成为一幅油画而不是涂鸦。
同样的道理,无论是荷马还是英格玛·伯格曼,故事的普遍形式使其作品成为一个故事,而不是肖像画或艺术拼贴。
无论经历多少文化的洗礼、朝代的更迭,这种内在的形式虽变幻无穷,但始终万变不离其宗。
形式并不等于“公式”,世上绝无银幕剧作的食谱可以保证你的蛋糕一定松软可口。故事是那样的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神妙莫测、变幻万端,远非一个公式所能涵盖。只有傻瓜才会耽此臆想。不过,一个作家必须把握故事形式,这是谁也逃脱不了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说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