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师”一词想到的
经过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教师地位正在逐步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教师的待遇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热衷于教育事业。社会在前进,文明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信息在更新,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也一定会顺应时代潮流。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更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研教改活动之中,努力探索和发现,勇于创新,成为新教育时代的弄潮儿,才能不枉祖国和人民的期待,才能不枉为人师。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广泛推崇,其社会地位和待遇也在稳步提升。“老师”一词,正逐步在社会化,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老师”等同于教师,随着社会办学力量的大力渗入,在稍微发达一点的县镇,教师、师傅、师父可能均包含在“老师”的范畴之中,而在发达地区或者开发地区,“老师”就是所有人的代名词。
曾经闹出过这样的笑话:身处边远地带的某教师,道路不通畅,信息闭塞,经济条件不允许,长年累月耕耘在他的一亩三分地,半辈子下来,忠诚于自己的事业也默默无闻。熬到要退了,路也通了,看见那长长的火车,心里也痒痒。一个周末,某教师怀揣“赶时髦”的心态,换上自认为得体的衣服跑到大城市去溜一圈。不曾想刚到大城市就傻眼了,摸不到东南西北,“乡巴佬”露形了,大着胆子找家较偏僻的面馆撑肚皮,屁股还没挨着板凳,小二的声音就传到耳朵里,“老师吃点啥?我们这里有......”话没听完,某教师半蹲下去的身子立马直了起来,警惕地瞟了小二一眼,心里却犯了嘀咕:“他啷个晓得我是老师呢......”这位老师在大城市里忐忑地住了一夜就匆匆回了家。一上班,就和同事聊上了:“日怪了,狗日大城市的人是火眼金睛,老子一拢那,一个打杂的就晓得我是老师。”由此,这个故事就成了同事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笑过后,我们还得来反思“老师”这个词语。我是这样理解的:单从字面看,“老师”应该是在某些方面有才能或成就的人,在别人眼中才会是师;若要追本溯源,可能是因为“师”
这种职业时代久远,历史悠久,所以加上一个“老”,也有可能“老”作为敬辞,表示对“师”的尊敬和推崇;而现代人将“老师”只是当做一种称呼,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不管是在店铺、商场,还是在单位、部门,哪怕是问路的,出口都是“老师......”。这也不难理解,作为当今社会的自然人,出于生活的本能,他必然有某个或者某些方面强于其他人,才能潇洒的生活在信息发达、经济腾飞的今时代;哪怕是那些到处流浪的人,他也有其一种高于别人的技能而不被社会所淘汰,这就有格称其为“师”。
由此可见,“老师”在今时代已不纯粹是教育工作者的代名词,把“师”与“天地君亲”供在同一牌位让世人朝拜,这种高而尊的地位绝不能让教育工作者恃宠而骄,一定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努力搞好本职工作,致力于知识、技能、素养的不断提升,让自己的服务对象-----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不辱国家、社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使命,真正意义上把教师头上的“老师”和社会人口中的“老师”区别开来。 谢谢浏览 各位看客是哪类“老师”? 你被别人叫了多少回“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