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IP在衰落 资本的副作用与创作的天花板
本周末,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举办。所谓“网络文学+”,即从网络文学本身到影视、动漫、游戏、娱乐、阅读等跨IP泛娱乐内容。近两年来,随着IP的火热,网络文学也被推上了资本的风口浪尖,从早期的《花千骨》到最近的《楚乔传》,再到高热不退的盗墓影视,网络文学几乎成为了当红影视作品最重要的输血方。资本前所未有地进入到了文学领域,似乎营造了一个空前的盛世。然而,早有学者指出,IP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影视是一个快速消费的领域,而网文IP却不是一天炼成的。
IP还在兴盛吗?
大约在2014年,IP运作的热潮刚刚出现,最先获利的是一大批在网络上已经成名的作家,随后,众多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7年,小说IP改编的电视剧已经超过70%,而网络剧则超过60%,可以说占据了改编素材的半壁江山,《花千骨》、《琅琊榜》、《老九门》、《择天记》、《太子妃升职记》、《余罪》、《欢乐颂》、《楚乔传》……几乎所有热门的影视剧都来自网络文学,有业内人士估计,八成的网络小说IP都被收购,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然而,烈火烹油的背后,是网络文学及其改编剧日渐降低的口碑,长期研究网络文学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早说:“这很容易理解,资本对IP的开发是掠夺性的,但IP却不是一天养成的。”到今天,许多人觉得网络文学已经开始疲软和衰落,在杨早看来,这其实是IP衰落的连带作用。杨早说:“人们觉得网络文学在衰落,其实是IP在衰落。”
资本的副作用
IP对网文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量的资本进入,不仅造就一个个热剧,也让不少网文作者收入大增,记录显示,2016年,最热的时候,一部网文的电视剧改编权可以卖到上千万,一部小说卖出,瞬间身价千万,这样的诱惑,让网文变得炙手可热,但对网文的创作是否有激励作用,却很难判断,杨早说:“资本对网文的冲击有好有坏,好处是使得网文更加多元化,很多新的体裁进入到网文系统。坏处是商业化导致了网文的同质化严重,质量下降等问题。”
哪个热门就写哪个,大量的网文作者集中在少数几个热门的类型中,玄幻、仙侠一直是网文中最热门的类型,相应的,科幻、言情等门庭冷落。甚至有许多作者一开始就是奔着改编去的,比如今年播出的《择天记》,但口碑并不好,收视率也不高,和同期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相比,《择天记》投资是《人民的名义》的4倍,收视率只有后者的1/5。杨早表示:“电影、电视,包括网游的打造方式和网文不同,这种方式目前看来不太成功,但未来会不会逐渐成熟,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还很难判断。”
创作的天花板
IP在疲软,同样的,网络文学最开始也最根本的付费阅读同样遇到了天花板,尽管过去的2016年,网文市场一改前两年的颓势,开始回升,但依旧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文学付费阅读的增长,开始触及天花板,相对于改编市场的快速扩张,付费阅读的增长相对缓慢。
对此,杨早说:“其实到今天为止,网络文学还在为下游产业输血。”网文基本的创作模式仍旧没有改变,产业链条也仍旧是从网文到影视、游戏、动漫等单向的延伸,远远没有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相对的,网络文学的创作也开始进入瓶颈,杨早说:“这么庞大的创作群体,又有市场导向,同质化是必然的,质量下降也是必然的,网络文学要有爽点,但不断的刺激,终究有审美疲劳的时候。”
创作的疲软,必然会让IP的养成变得更加困难,当成名的作品已经被抢夺殆尽,下一批IP的出现,将会在何时?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