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道德经》
本帖最后由 718974761 于 2021-6-28 12:52 编辑《道德经》和《西游记》是老祖先留给我们中华儿女的伟大宝藏,是中华民族之灵魂,是中华文明之瑰宝。作为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该去重视和学习的。她是国之灵魂,人之灵魂,是人性的科学和 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文化之根。
私欲之心顾名思义指个人想法,也可以说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我们的价值体系和自我之心。
这两本书的共同点都是讲述对人性私欲的克制。她教我们掌握自然规律探索自我,克制自我,战胜自我,驾驭自我,追求内心的强大,学会自尊,自强,自爱,对内心越来越了解,把握阴阳,把握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幸福,使自己往好的一方面发展,使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远离烦恼,不为外界扰乱内心获得大智慧,拥有驾驭本能的高深能力。我们追求内心的强大也就是追求精神上的富裕。她是使社会能够和谐的根本追求,也叫追求自然无私无欲的爱,使我们懂得爱自己和别人,使我们成为自然人,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心境,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让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无忧无虑,知足常乐。这两本书讲的都是万物负阴而抱阳的阴阳论,是有关哲学,教育,为人之道,治国的伟大著作。
何为阴?何为阳?她如长短一般。长就长,短就是短吗?非也。长就是短。短就是长也。长短只是相对而存在的概念。阴阳是并存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也可以说阴就是阳,阳就是阴,只是以负阴抱阳而存在的整体。
人性的私欲才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私欲有利也有害,克制私欲带来的伤害也就是使阴阳合一,使自己回归本性,拥有自然的健康与幸福。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对于内心强大的追求才是顺道而为的行为,是通往实现祖国伟大复兴梦的唯一途径。
《道德经》讲述阴阳合一,保持婴儿之心。《西游记》讲述五行合一和五行各自合一。一个人的内心阴阳归一了也就冲和了;一个社会阴阳合一了,也就真正和谐了。孙悟空乃每个人内心的佛祖上帝,本我,真我,原来的我,潜意识,即婴儿之心,人之本性,人之本来。《西游记》更讲述了儒教,佛教,道教这三大宗教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后以道教为中心而达到三教合一的思想内容。
为人选择做一颗太阳,地球都要围着你转;为人选择私欲就只能成为私欲的奴隶,为七情六欲所控制。人都是有私欲的,而自然是无私无欲的,选择对私欲的克制才是顺道而为的行为,才能与自然为一体感受自然的伟大,使精神与天地同在。因为万物皆来于自然更包括人。
《道德经》和《西游记》所讲述的思想内容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能够说出来的大道却不是永恒的大道,能够说出来的名称却不是永恒的名称。比如天地的开始,没有生命;有了生命,又成为了各自的母亲。因此这世界有了有和无之间的转换。生命是有,而后归自然为无。万物为有而后又归无的反复的循环。通过无让我们了解万物归自然的奥妙,通过有让我们了解万物从自然中产生的本源。有与无都是玄妙又玄妙的。他是我们了解大道的门径。
由这里就谈到人内心的想法。因为《道德经》旨在对人内心的探索。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世界。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他与外界是相通的。明白了内心对外在也能够了解。
人的内心也分阴阳,也就是有与无之间的关系。比如人的想法,这是有,把想法化解了没有想法了就归无。今天的我是因为昨天的我;今天的世界是因为曾经的世界;因果因果,因为因才有了果,因为果是曾经的因;因为知道曾经的因才有了现在的改变,才有了现在的世界……同样,这是非常玄妙的。这就是大道玄门。所以说明白了内心有与无之间的转换也就明白了大道。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人一旦有了想法就产生了自我。人一旦产生了自我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的说绝对性的话。这是普遍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因此阴阳分离阴性就显示了。老子所以说,人们一旦绝对性的认为美就是美,那就是恶了。人们一旦绝对性的说善就是善,那就是不善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子举了这么多的例子,说明了阴阳并存的概念。这比如长短,绝对性说多少是长或者多少是短就成了谬论。因为长短的概念是并存的,是长必然也是短,是短必然也是长。这就是大道,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因此说阴阳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阴阳一旦分离就会产生恶。那么,人的想法也是这样的道理。说绝对就成了谬论导致了恶。比如你若说人活着就是一心一意挣钱为了身外物而活才是好,对于内心的探索追求就只能成为空谈成为不好。恶于是就这样产生了。难道一心一意挣钱就是好吗?难道对于内心的追求不好吗?学习是什么?也包括对内心的探索。为什么对于这份追求成了被反对的不好了呢?所以说圣人注重对阴阳合一的守护,不说绝对性的话,不人为的把阴阳分离,注重做好自己的榜样,守护阴阳。任万物自由生长成为自然本来的样子当然也包括人,不人为的进行干扰。生而弗有,比如孩子是自己生的却不占有他,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维护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却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正因为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功劳才不离身。
人的想法也是阴阳不断转换的过程,所以才有人的成长。这与生理上的道理是一样的。人一旦自我就会绝对,一旦绝对就会使成长停滞,于是冥顽不灵,故步自封,关闭了心门,把自己锁进了一间小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而后要求别人也这样做,不这样做就进行人身攻击,强制性的要求。恶就这样产生了。
圣人要做的就是时刻把自我与无我进行转换使阴阳合一,克制自己的私欲之心,就像种水稻那样无私无欲:提供水稻成长的需求:施肥,除草,除虫害,让水稻健康成长直到成熟,收割而功成身退成就水稻的价值。这样做到了却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因为水稻的成长靠的是水稻自己的自然而然。正因为这样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克制了自己的私欲之心使自己懂得水稻的成长需求善于耕耘的这份功劳不会离身。
人的内心也是如此,通过对自己私欲之心的克制而不自我,不说绝对性的话,不争功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所以懂得把握阴阳于是懂得行不言之教带领别人去做。
关于自我之心,比如儒教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都有他们各自的价值观即世界观,也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像《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是典型的儒教代表。他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向着孙悟空,因此鄙视他,诓骗他,只想管制他,自认为高级,而孙悟空这个天生地长的本性即无我之心道教派代表自然不服,毫不犹豫挑战玉皇大帝的权威,玉皇大帝怒了只想灭了他。谁又曾想,人之本性是天给的,如何能灭?灭本性不是与天斗吗?所以说玉皇大帝唯我独尊却无法反省自己的问题而死不悔改,就认为自己是对的,理所当然的一错再错一错到底,而且还有这么多纵容他的人。为了继续他的错他接着向如来求救。如来这个佛教头子自诩多么向善多么有本事,然而对玉皇大帝的唯我独尊只字不提反而还诋毁孙悟空,为玉皇大帝说话,而且还诓骗孙悟空把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孙悟空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藐视他们的权威于是毫不犹豫的挑战他们。这是无我之心与自我之心的矛盾冲突。这是顺道而为的行为。如来,玉皇大帝都不反省自己的思想问题,都以自己为中心,只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于是为了自己的想法找寻了千千万万的自认为多么合理的理由,而且还有多么巨大的群体在迷信他们纵容着他们这样逆道而为的行为。恶到底在哪里?恶属于阴性,我们又该如何去探索它克服它而使自己成长而美好呢?一个个如何看待孙悟空的就反映出他内心如何的思想问题。孙悟空才是所有人正确的信仰。在《西游记》八十五回所以有这段话: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如来,玉皇大帝的世界观犯下了极大的错误是需要修复的。以自己为中心说绝对性的话因此坚决要不得。这才是恶的根本。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
之前说了,贤就是贤吗?谈绝对恶就产生了。不崇尚什么所谓的贤能,使老百姓不这样去追求;不追求什么难得之货,盗贼也就没有了。不显示什么对欲望的追求,老百姓的心就不乱了。这些都是使阴阳分离的做法。阴阳分离恶就产生,社会就会有伤害。这种行为不合自然规律。既然不合自然规律,就要选择无害的追求顺道而为。
所以说若让圣人来治国,虚其心,即不因为私欲之心的影响而干扰内心使心保持阴阳合一的整体。阴阳合一即为空,虚就是空的意思,指阴阳合一世界本来的样子。
实其腹,圣人为腹不为目。这指的是对于内心的追求。实其腹就是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索内心把握阴阳获得大智慧守护身心健康;弱其志,即带领大家消除志愿不会有过多的追求。志,志向,志愿。
强其骨,对内心的追求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德之人,心怀大爱之人,心胸宽广之人,自然更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强其骨就是增强人的骨气,使品质更加高尚。
做到这些了,就使人心灵没了想法没了欲望所以是无知无欲。无知无欲是修行的最高境界。阴阳合一即归真。心灵归于自然,内心的想法都没有了,欲望也就被克制住了,内心清净所以强大,精神与天地同寿。而后使为私欲而搞小聪明的人不敢这样去做。圣人就这样带领着大家走上了大道回归正轨,因此国富民强,所有人都身心健康。因此为无为,则无不为。圣人就这样顺应自然规律而行为,使心灵如自然一般运行,一辈子,世世代代不断的成长,没有什么事做不好的。世界没有伤害只有美好幸福。
《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大道保持阴阳合一冲和的状态,用起来却无穷无尽而不会饱满仍然保持和的状态,看上去还是空空。深不可测啊,像是万物的祖先。他消磨去锋芒,化解掉纷乱,光明冲破黑暗显示光明,大道阴阳合一而成光明的样子,又如尘土一般。如纯净的水一样存在。我不知道是谁的孩子,好像出现于天帝未出现之前。
光明与黑暗一阴一阳的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大道冲和所以像充满光明的样子。尘土也是阴阳合一的整体保持冲和的状态。大道又像尘土。水依然也是保持阴阳合一状态。大道又像水一样的存在。
人的内心因为私欲就会使阴阳分离而锋芒毕露:因为自我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的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而反对别人,攻击别人,伤害别人,因为欲望就会为了欲望不择手段的视别人的利益健康甚至是生命于不顾。制造出了多少的纷乱,使社会动乱不堪一片黑暗。而入道就必然选择磨去这些锋芒,克制这些伤害,因此阴阳合一而冲和。使内心回归本来的样子,阳光普照,如尘土一样无声无息,如水一样纯净。天帝在人的塑造下依然是有私欲之心的。老子所以说他像是出现于天帝之前。
人的内心冲和了,发挥的作用无穷尽却不会保持满的状态,于是使社会阳光普照,到处充满温暖,像尘土一样无声无息,像水一样纯净。人因为私欲就会追求所谓的有。顺道而为就要选择使有归无而阴阳合一回归正道。有与无要达成阴阳合一。正因为顺应自然规律而行为,社会才会阳光普照,充满温暖,没有伤害。逆道而为放纵私欲自然就造就无穷伤害。社会所表现出的何种样子因此都是有原因的。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看上去不仁慈,视万物为草编狗一样,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一切如此自然而然。圣人看上去不仁慈,视老百姓如草编狗一样,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一切只是自然而然而已。这就是有与无即阴阳之间的转换。这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可伤心的。再说克制欲望的追求克制自我之心依然如此只是顺道而为使有归无的阴阳之间的没有尽头的转换,这也没什么让心里不舒服的。
说不仁慈就是真的不仁慈吗?当然不是了。不仁慈的立场是相对于放纵自我,放纵欲望的行为而言的。这对于放纵自我放纵欲望的人来说是不仁慈的,因为放纵自我和欲望的人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仁慈的。然而站在自然的角度上看,这属于大爱之心。老子在教我们顺应自然而为守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守护自己的灵魂让自己心胸宽广拥有自然的大爱之心。
话说一个人的自我之心,他表现出的是一个人自我人格的存在。她代表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看法。站在人的角度,人格即思想观念又抑或说价值观世界观被否定了会相当不舒服,因此选择改变极其的痛苦。可是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它就像我们的新陈代谢,吃了就要拉。只吃不消化不吸收营养不拉的话会死的。所以在心灵层面一样如此,选择改变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又有什么值得去痛苦去伤心的?不选择改变就只会让自己的灵魂死去,最后只剩下一具活着的尸体。为什么这么说?任何想法都有两面性,维护了两面性才是一个完整的人。那又为何不能选择去改变把错误消除呢?这就好比我们非得固执的认为,一米就是长。一根筋的去维护这样的观点。可是一米也是短啊。于是一旦有人说他短,他就无法接受了,接着无情的发起攻击,恶语相向,与人发生极大矛盾。这不是在自寻烦恼吗?再者说,选择克制自己的欲望。比如钱财越多越好,只是若使自己招来危险,害了自己的健康,那么,它还能是好吗?如果用钱财与健康进行选择,有了钱财却失了健康,那这样的钱财还值得去追求吗?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认识了两面性去除伤害才叫阴阳合一。学习因此是无止境的。
天地之间就像个张合的鼓风器吧?保持阴阳合一而空虚,是无风的,但鼓出的风却是无穷尽的。越是鼓动风越多。
这就谈到了人的私欲之心即只为了维护自我与为了对欲望的追求。人因为自我,因为为了欲望的追求制造出了无穷的麻烦,就像这鼓风器一样。你放纵他,就会如鼓风器那样吹出无穷尽的风。你不鼓动他,一切就回归平静。你克服了自我之心带来的伤害,克服了对欲望的追求带来的伤害使心灵保持阴阳合一,世界也就太平,阳光普照而充满温暖了。
因此说的越多反而麻烦越多,不如选择使阴阳合一回归大道。因为事事都有两面性,阴阳是并存的。比如我们选择来争辩长短的概念。何为长呢?何为短呢?是长必然是短。是短必然是长。若去争论只会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又有什么可争论的?唯一,选择去认识事事的两面性而后去把握他,克制伤害使阴阳合一而归正。这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选择放纵自我放纵对身外物的追求万万不能,因为一旦放纵,伤害就来了。人生因此只是一道选择题而已。选择放纵还是选择探索认识去除伤害使自己回归本性只在于自己的选择。阴阳合一就是人之本性。阴阳合一就是人之本来。所以说人一旦自我不求改变,一旦放纵对欲望的追求就失了人本来的灵魂而成为一具尸体。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大道一直保持阴阳合一的状态没有穷尽,功能无时无刻不在发挥,被称为玄妙的母性。这玄妙母性的产门,被称为产生天地的根本。他绵延不绝的使阴阳得以合一是存在的,然而却看不见,所以我们的感觉他是如同存在着,发挥作用默默无闻看不到形迹看似不劳不动。
同样相对于人的内心意义来讲,我们选择克制自我之心,克制对欲望的追求选择去把握使阴阳合一所以是没有穷尽的。我们得一直这样做下去而成为一种习惯。对于内心的追求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学习,只能靠心灵去感悟。只要选择去回归大道,相信自己,向自己的心求助,我们的本性就会帮助我们默默的做到,去发挥这样的功能。大道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心里。他是我们的潜意识,是我们本来的主人,我们的灵魂。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能够长久是因为他不自我,不靠自己成就自己,所以能够天长地久。像圣人通过守护众人的健康而得到众人的信赖,看似把自己放在了众人的后面却被推到众人的前面,看似不看重自己的存在却是通过众人让自己得以存在。这不是正因为自己的无私而成就了自己的自私吗?
在这里说明,维护自我并不需要靠自己来维护,而是通过对别人自我的维护而成就了自我的存在,所以说是以无私成全自私的做法。
如何维护别人的自我?也就是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自然的心态。什么叫自然的心态?克制自我和欲望带来的伤害所以才能造就心态归正。毕竟,自我与欲望都是各自阴阳合一的整体。好处一半,伤害一半。伤害被克制住了,不是就像天平保持平衡了吗?心理得以平衡不就是使心态归正了吗?能够使心态平衡靠的是大智慧。圣人给了别人大智慧成就了别人自然的心态守护了自然的健康与心灵,得到众人的信赖。这就是天长地久的根本原因。天地的存在靠成就了万物。万物从天地中存在而成就了天地。没有天地就没有万物。没有万物也不会有什么所谓的天与地。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上等的善如同水一样。之前说的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只是单纯的不仁慈吗?所以说当然不是了。任何观点就如长短一样只是相对而言,只看他的角度来衡量。角度不同,意义就会相反。最上等的善乃是无私无欲最仁慈的上帝,他克服了私欲之心,磨合的伤人的锋芒,解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纷乱,给社会带来阳光与温暖。
水最善于给万物带来好处而不争。不争就是克服私欲之心的美德。处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与道非常相近。
人心生来就保持阴阳合一的整体。使阴阳合一就必然选择对私欲之心的克制,反之就是放纵私欲走极端使阴阳分离。放纵私欲之心这是社会上的人普遍的做法。而道的本身就是克服私欲之心使阴阳得以合一得以平衡因此有不争的美德,社会上有几人愿意这样选择?所以说是众人都厌恶的做法。大道与众人放纵私欲之心的选择是相反的。
什么叫做不争?
居善地:即使阴阳合一而不放纵私欲。一个不会以自我为中心的要求别人对自己的顺从,不顺从自己就反对别人而进行恶语相向,人身攻击,甚至是更大的伤害,为了欲望为所欲为不管别人的生命与健康。第一个不争之德。
心善渊:私欲的伤害被克制了,心所以深沉渊博,只为利人为荣,伤人为耻。而放纵私欲就会损人利己。第二个不争之德。
与善仁:心灵归一乃大善,与人相处就能够仁爱。放纵私欲之心就只会增加人与人矛盾,害得大家都不得安宁。第三个不争之德。
言善信:心灵归真,于是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从而懂得相信别人。选择放纵私欲必然只以自我为中心的维护自我迷信自我而造就对别人的不信任。为了对欲望的追求就只相信身外之物而不会相信人本来的善心。第四个不争之德。
正善治:阴阳得以合一,于是懂得带领别人回归正道,享受简单的健康与幸福。社会阳光普照欣欣向荣。而放纵私欲只会造就人与人之间矛盾重重,甚至是陷入战乱而血流成河。第五个不争之德。
事善能:心灵阴阳合一拥有大智慧了,什么事情都能够顺道而为顺应民心做的很好。放纵私欲就只会用强力的方式要求别人对自己豪无原则的顺从。别人反抗还以暴力使对方屈服。因为私欲就只会看重自己的利益而置别人的利益于不顾。第六个不争之德。
动善时:心灵归正了,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收手时就收手,自制力强,对于事情的后果懂得掌握分寸有能力把握的恰到好处。放纵私欲就只会一厢情愿的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为自己利益着想,因为私欲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只会推脱责任。第七个不争之德。
正因为拥有这些不争之德,所以不会招来别人的怨恨。如果是放纵私欲的话,后果就可以想象了。为什么会招来他人的怨恨都是有原因的。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里又说明普遍人放纵私欲走极端的后果。当我们一直想要保持满的状态会让自己多么的累呢?所以说,我们与其一直选择去保持满的状态不如选择放下,让自己轻松。这就是说如果我们一直要选择维护自我的走极端不如选择放下,反省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归空获得轻松。对于身外物的追求也不要这样贪得无厌,因为欲望是个无底洞,多少是个头?那样做只会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不知道满足,于是只会累了自己,倒不如选择适时地放下让自己获得解放,不让自己为了身外物活的那么的累。
比如像一把刀我们若一直保持着它的锋利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果我们选择只为维护自我锋芒毕露只为了放纵对欲望的追求绞尽脑汁同样会是一件多么累的事情。与其这样不如让自己放下获得解脱才是明智之举。
金玉满堂,家里堆积满屋子的金银财富又怎样?金银财富再多又有谁守得住?到头来还不知道这些财富的主人是谁的了。一切为了欲望为了身外物而活值得吗?
因为财富多自觉得自己的地位高,比别人高等,看不起别人,于是惹火上身了。这里再次说明,人生只为了身外物而活实在不值得。
只有把探索内心放在第一位,对内心了解,懂得克制自己的私欲之心把握到恰到好处,使阴阳得以合一,自己这样做到了,而后别人也跟着这样做到了。这才是天道。世界万物都是如此的。比如水果健康成长成熟而后自然从树上落下:比如一年四季不断的更替;比如白天与黑夜不断的更替;比如人的新陈代谢;……
人生只在于选择。老子一直在规劝众人把握自然规律选择让自己回归正道而不能选择放纵私欲的如此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