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974761 发表于 2021-7-19 03:01:31

《老子》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想要以某些想法对天下进行治理,我认为是做不到的。天下属于神圣的东西,不能任由个人想法去治理。治理就会坏了他,想要把持占有就会失了他。所以一切事物有前行的有后随的,有的要吹冷风,有的要呴热气,有强壮的有瘦弱的,有的该上去,有的该下来。所以圣人要去掉极端的奢大的过分的做法。在老子的世界观里,人之本性是神圣的存在。我们只有顺应他而不该任由自己的想法而破坏他,过分唯我独尊而失去他。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保持分寸做到恰到好处发挥积极作用才是最重要。这就像我们骑单车一样,保持平衡就能很好的控制单车而完成心愿又使自己不受到伤害。不能保持平衡后果可想而知了。
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个性与特性,都是保持自然阴阳合一的状态所以又谈什么治理而想要他顺从自己的心意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想要用治理的方法去做定然会坏了天下,因此造就对社会的无穷无尽的伤害。如果想要把持占有他必然失了他。你只用强力的方式使别人被你统治,别人必然反抗,于是战乱无数,血流成河,因此又谈什么去把持占有呢?正因为这样,圣人就要选择去掉这些极端奢大过分的做法。只有大道的无为而治才是唯一的选择。
人的价值体系有他的好,发挥积极的一面自然是好的。然而一旦过了头就不好了。比如儒教思想佛教思想对社会造就的伤害就是因为玉帝如来走极端过了头了。天下能够因为个人想法而唯我独尊去行为吗?任何事需要把握个度,更要选择反思自己的行为后果,回头是岸。
人为就是迷信自己的想法而看不到人之本性看不到世界本来的样子看不到现实看不到真相于是失了本性失了对世界本来的认识失了对真相的认识失了对事实的认识而让自己活在荒谬的世界里还心安理得。迷信某种价值体系而按照某种价值体系去行为于是造就社会的黑暗。
我们种庄稼对于这个道理都非常明白,庄稼长得不好只在于自己用错了方式。选择改变自己的方式顺应庄稼的成长,庄稼于是就健康成长而功成身退。我们因此就满载而归。对于人,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选择迷信不如反思自己的方式。一味去迷信还要按照迷信的方式去做自然是不合理的。我们用了错误的方式,庄稼于是长的不好。而我们不反思自己的行为还要一味认为庄稼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不是叫让自己活在荒谬里还心安理得?
我们要求孩子听话迷信自己,因此就会破坏孩子本来的心破坏了本性。我们用强力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心意,因此我们和孩子就会失了本性。这个道理应该很好懂了。人为的想法与自然的世界观应该是相反相成的。这与磁铁异极相吸而构成一个整体的道理一样。人为叫自我,无为叫无我。自我之心与无我之心达成阴阳合一而成就一个整体。比如玉帝的世界观与本性达成共识而阴阳合一;比如如来的世界观与本性达成共识而阴阳合一;比如唐僧与本性达成共识而阴阳合一;比如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与本性达成共识而阴阳合一。达成共识就是消除有害的一方。人为的世界观自然会有很多问题,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就像盲人摸象井底之蛙的认识一样,把各种不合理的认识更正就是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所以与本性达成共识。我们若把自己内心的所有问题解决了于是心灵归空而遇见本性。我们若认为自己没有问题而不选择解决问题,那么问题会一直存在,于是我们的世界观与本性就不能融合。不能融合就会处于一直矛盾的状态,于是各种负面因素就会生起而造就伤人伤己。
我们只知道人就是有私心的。这是无法控制的。这种认知正确吗?有私心还有无私心。任由私心的存在却不选择克制,怎么不是一种极端行为?我们认为人就是有情绪的,是无法控制的。有情绪还有无情绪。不选择克制任由自己情绪化而心安理得怎么会是一种正常的做法?我们认为唯我独尊耍权威,实行家长制是正常的却不选择克制,只认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这不是一种走极端的做法吗?我们只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而不听从反对意见心安理得要求孩子听从自己的想法却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不是一种走极端的做法?因为走极端所以成就伤害。一切问题就是因为如此的人为而成就。消除过分极端的做法于是成就自然而然。我们一直让自己饿着或是一直让自己饱着都会让自己的身体不健康。消除过分极端的成分保持分寸做到恰到好处当然非常必要。这不是真正的养生吗?让自己健康的活着是对自己最基本的责任。对责任的重视而去学习才是让自己活着的最大意义。通过学习都可以得到这样的健康。我们有任何不去学习的任何理由吗?我们有任何理由不去重视责任问题吗?没有责任因此就无法让自己得到健康。没有责任就无法让自己成人,无法让自己认识到科学真理。学习还是追求科学真理。不追求科学真理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对于责任的重视因此非常必要。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7-19 03:04:39

《老子》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用道辅助君王的人,不用兵力在天下逞强,这事容易得到报应:军队驻过的地方,就会长满荆棘。大战之后,必定有荒年。善于用兵的只求有个 好结果就行了,不敢用兵来逞强。有好结果了,不要自高自大,有好结果了不要夸耀,有好结果了不要骄傲,有好结果了要看成是出于不得已,有好结果了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就会衰老,这就叫不合自然规律的行为,逆道而为必然消亡。



事事都有两面性。对于用兵用强力,老子当然不会一味反对,毕竟天都要打雷下雨,发挥积极作用拥有好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统治者一味用强力,这就是走极端的做法。走极端最终物极必反只会让自己走向灭亡。统治者用强力唯我独尊总会有尽头。一个人也一样。哪里有阶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只有老子的大智慧发挥柔性的力量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统治者带领老百姓追求大智慧追求科学真理才会无往不胜。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7-19 03:06:01


《老子》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仰仗它。君子平时以左边为上,打仗时就以右边为上。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的东西,不得已而用它,看轻一些为好。胜利了也不要看成是美事。如果看成美事,就是喜欢杀人了。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了。吉庆事以左边为上,凶丧事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就是说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战争杀人众多,要带着悲痛的心情参与,就是战胜了也要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

这一章就更明确的老子对于兵力的看法与态度。有道的人不仰仗用兵力,那兵力是不是就不需要呢?兵力如同用打骂的方式辅助教育,确实也是无法避免的。天都要打雷下雨,兵力能够彻底杜绝吗?当然不能。不过,一定要适可而止,注重好的结果去除伤害发挥兵力的积极作用才是最重要的。喜欢用兵就等于喜欢杀人,当然就不好了。同样,喜欢打骂就等于喜欢伤害,这就不好了。天要打雷下雨所发挥的还是积极作用。用兵应该也是如此。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7-19 03:17:33

《老子》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没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霖,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一直保持阴阳合一虚无的状态是天地的开始,这份朴虽然微小,而天下却没有谁能支配它。侯王如果能守着它,万物将会自动归从。比如天地阴阳相合,雨得到降临。人们没有指使它,它却自然均匀。从大道中产生的万物有了名称,名称也就是有,知道适可而止使有归无的不断循环才是正确的做法。相比而言,道为天下的样子,就像河流与江海之间的关系一样。百川归海永远循环不断。这才是大道本来的样子。
大道因为一直保持阴阳合一的状态所以才会永恒守常。我们要通过学习而懂得把握所以非常必要。
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就是指大道阴阳合一虚无空的状态。由大道产生了万物所以叫有名也就是有。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断的从有到无的反复循环,和百川一直归海的道理是一样的。
人的心灵人的固有价值观固有想法就是有。通过对固有价值观固有想法的两面性的认识选择把握使自己成长而不是守着固有价值观而不改变使成长停滞。守着固有价值观唯我独尊不求改变就是逆道而为的做法。选择探索而改变而懂得把握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做法。这种行为犹如百川归海一样。
当时社会怎样的一种状态我们由此也可以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而唯我独尊的心安理得。老子认为这所有看法都是片面的不合理的,都不是世界本来而是人为的虚幻。当今社会同样也有曾经社会的影子。今天世界样子是由曾经的社会发展过来的。两者之间当然有必然联系。今天的社会毋庸置疑比曾经的社会高级。今天的普遍人比曾经社会的普遍人肯定高级。社会一直不停的进步,人一直在不停进化。这些道理在今天的社会,很多人应该很好懂了。只要掌握正确的做法,所有人都是可以懂的。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7-19 04:41:55

《老子》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了解别人算是伶俐,小聪明。像玉帝如来对孙悟空的看法,认为孙悟空罪恶滔天,说他是妖怪。本性是自然生成的照妖镜。他照出来的是别人的问题而不会是自己的问题。本性就是本性,保持自然阴阳合一的状态,是自然生成的一个看不见的器官,只有我们通过心灵来感知他的存在。玉帝如来菩萨对悟空的认识都是以己度人的看法。他们认为的悟空的问题其实都不是悟空的问题而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所以叫以己度人。这种以己度人因此只是小聪明,一种人为意义上的伶俐。了解自己的本性对自己的内心深刻明白是大智慧。大智慧只是一种自然的世界观,对世界正确全面的看法,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心境,与身外之物没有任何关系。能战胜别人算做有力,比如玉帝如来通过用强力用拉拢的方式而得到众人对他的迷信而获得的强大力量。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通过对自己的深刻认识而懂得把握自己而懂得满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坚强力行执着于对大道的选择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而守护自然的健康和自然的公正的人有志气,不失掉人之本性而守护本性的人长久。本性才是我们心灵的家我们本来的住所。身死而精神不消亡,精神能够与天地一样运行与天地同在的人长寿。
能够选择挑战自己的价值观使自己一直成长,这才是自然的人生。
大道讲述的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自然而为。万物来源于大道,我们的心灵当然要选择克制自己的片面认知而走极端的做法而回归大道回归本来。这才是我们的本性,我们本来的样子,真实的自己。能够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守护自己的本性才是真正的富有与强大。一个国家所有人都这样做到了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人为上会发生哪些错误,到此为止我们也有了更多清晰的认知。人为容易走极端容易片面看待问题。我们因此需要理性看待问题消除极端想法而不断提高认知而达到与潜意识的深刻交融而回归本性。达到这样的心境,于是所有负面因素包括情绪得以有效控制。我们也有了好好说话的能力,有了把握自己行为的能力。我们对各种行为后果拥有了大概的预测能力。我们拥有了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而不会走极端,懂得把握分寸而做到恰到好处。我们懂得了掌握自己内心的平衡而懂得实际意义上的养生法。心态不正引发各种情绪对自己的伤害所以失了健康。内心得以平衡而心态归正所以所有负面情绪都得到有效控制因而有了实质意义上的健康。让自己的内心得以平衡,让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是对自己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学习而让自己有把握自己的能力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每个人所以都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不只是孩子。这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最好的榜样。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7-19 05:57:54

《老子》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广大普遍,充满了每个角落。万物依赖他而生存而它不推辞,万物因他而健康长大而他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养育了万物而不自以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就这样保持着无私无欲的状态,可称为渺小;万物依赖他而存在而他不以为是万物的主人可以称之为伟大。正因为他从来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就了他的伟大。

大道与人就是如此的相反。人因为私心总是爱争功;总是爱占有;总爱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聪明甚至无所不知;总认为自己有本事;总自认为是谁的主人要求别人顺从听他的;总认为自己付出了多少,要求别人回报;总有那么多的想法,那么多的是非;总因为私心和各种想法的牵制而无法使内心平衡;总认为自己很伟大;总认为自己何其的好;总爱找别人麻烦;总爱倚强制人……因为人内心的各种想法内心因此是何其的复杂,何其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所以何其的多?因此又如何能够使内心平静,使家庭,社会得以和谐?选择克服这所有的诸多想法带来的困扰选择入道因此是何其的重要?
我们的内心很简单,这个世界于是就是这样简单。一切皆自然而然,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选择克服这所有想法带来的伤害做到不伤人伤己即可。人生很短暂,我们要学习珍爱生命,健康的活着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相反我们的内心因为各种想法的困扰被搅得这么复杂,这个世界于是就这么复杂。这只是在伤人伤己而已。大道无私无欲,没有什么想法,于是简简单单,没有烦恼。天下本无事,于是只是庸人自扰之。
任何想法总有两面性,过犹而不及。我们若只认为无私无欲就是好的,而后默默的去做,毫无所求,我们以为别人会知道自己的好而用同样的方式回馈自己吗?结果呢?别人也许反倒心安理得的接受而觉得自然而然。哪天你发现他们怎么会如此心安理得也许会很生气。或许你不愿意继续这样。而别人反倒觉得不舒服,反而心安理得地说:你怎么不继续这样了?你是心血来潮吗?曾经对他这么好,怎么现在却不愿意了?我还以为你一直就是这么好的。原来你只是心血来潮而已。现在倒不愿意了。也许因此隔阂反倒再也不理你了。他们倒觉得自己有理。而你却是无理的。过分总得不到好的结果。很多时候自己一厢情愿的好心并得不到好的回报。没有好的结果在很多时候更在于自己的方式上的错误。如果不选择调整好自己的方式就会让自己一直继续这样的恶性循环。很多时候,自己一厢情愿认为的好是没用的。好心没好报的事也是及其普遍的存在。通过对事事两面性的认识而懂得把握,注重行为后果才是相当必要的。
比如,我们想要对孩子好,不如多一些心平气和,多一些耐心,带领孩子认识这个处处充满危险和诱惑的世界,让孩子自主学习守护自己的安全而对世界更多的认识;不如多一些放手让孩子能够在大抵保障安全范围内自由探索学习。对于孩子的捣乱多一些包容,带领孩子一起整理一起成长。危险不用怕,关键是求知的心 。我们若是因为自己内心的诸多恐惧感不安因素而使孩子也跟着害怕而不敢求知这才是好心办坏事的最大麻烦。每个人都该通过学习而拥有为自己言行,为自己人生的的每个角色,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能力。我们若是侵犯,无疑是自找麻烦。我们更要明白,我们根本没办法为谁的言行负责,没办法为谁的各种角色负责,没办法为别人的人生负责。既然如此,为何不干干脆脆选择放手而落个轻松逍遥自在而不要自找麻烦呢?对于孩子教育的侧重点应该也是如此的。我们是他们的监护人,但是,我们不可能是他们一辈子的监护人。多一些放手让孩子懂得责任的重要性,懂得为自己负责拥有为自己负责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爱孩子。责任重于天。没有责任的教育才是最失败的教育。没有责任的教育才是自找的麻烦。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7-19 06:08:02

《老子》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掌握了大道,天下的人都会来归附。天下人都来归附又不去伤害,从此天下就太平了。音乐与美食,能使行人停步。道要说出来,却淡的无味。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用它用不完。

大道如何用言语表达呢?直到现在也说的够多了。大道说出来淡的无味。他看不见,听不见,只能用心来感知,用起来却无穷无尽。潜能无限就是这样的道理。在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这样万能的上帝。我们得顺应他而不能违背他,他才会发挥他应该的作用。我们潜意识存在的意义就是守护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的身心健康得以守护,所以我们的生命才有了实质上的意义。自然是无私无欲的。我们的潜意识所以是无私无欲的。我们只有一心向善才能与潜意识达成共识合二为一。潜意识因此才能发挥他本来的作用。于是一切自然而然成就。
人为的善心总是相当渺小的。懂得了对自己想法的两面性进行把握,发挥正面效果才是最有意义的。用强力使人屈服得到的肯定是反抗不如用阳光给人温暖使别人自主归从。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7-20 05:59:26

《老子》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增强它;想要废弃它,必先兴盛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与它。这叫做精深的预见,柔弱会战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水,国家的好武器不能拿出来给人看。
世界就是一个矛盾体的存在,人的内心也一样。老子所以用这样的道理来进行解释。想要收敛就先扩张;想要削弱就使他增强;想要废弃就先兴盛;想要夺取就要给予。柔弱所以胜刚强。我们的心灵我们自然的心态得以自然健康的存在与鱼离不开水一样。我们走极端只会失了他。我们懂得保持自然的矛盾体才能守护他。国家的好武器不要让别人知道。大智所以若愚。我们懂得自然的无限伟大所以不敢表现出聪明的样子。在自然面前,我们永远是卑微低贱的存在。一阴一阳如此互相存在。有了所谓的收敛才有了对所谓扩张的追求;有了所谓的削弱才有了对所谓增强的追求;有了所谓的废弃才有了对所谓兴盛的追求;有了所谓的夺取才有了对所谓给予的追求。柔弱胜刚强。这是自然规律。正义一定会打败邪恶。万物皆向阳,所以选择扩张,增强,兴盛,给予的做法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谁都希望自己过得好能够健康的活着,犹如鱼离不开水一样,所以柔弱肯定战胜刚强。选择权威唯我独尊,迷信用强力,总不会长久。

想要行善而成就好的后果不如成就自然的心态而后守护孩子自然的心态。因为拥有自然的心态就拥有无限的胸怀,就不会被某些想法而束缚住前进的步伐。生活何其精彩?这世界何其精彩?我们拥有自然的心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拥有守护自己安全的能力让自己尽情闯荡,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呢?因为自己的心态不正而使孩子自然的心态受到影响,怎么会是一种向善的行为?玉帝如来与本性的本质矛盾不就是一个求成长一个不求成长的矛盾吗?求成长却成为一种罪大恶极。人为因素造就多么严重的罪恶,把好事却看成罪大恶极 ,罪恶滔天,还认为自己在行善在做好事。再比如孩子从小到大,我们精心呵护,无微不至的关怀,害怕孩子吃苦,害怕孩子受累。我们认为这是对孩子好,然而会成就好的后果吗?孩子会不会正是因为这样的方式而习惯而害怕吃苦,害怕受累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说着不一样的话。然而回归现实,一个个大体都会有着一样的认为:人活着就是一心一意挣钱总喜欢谈钱。总是如此重视孩子的分数,以分数,以孩子爱不爱读书来衡量孩子的聪明与笨。读书就是看书写字做作业。人总爱如此走极端。这些行为难道不是在影响孩子自然的心态吗?我们为什么不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去认可孩子积极向上向善的心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而不是如此的局限性把生活弄得如此枯燥无味?
我们的心胸得以开阔,会让自己看到越来越广阔的世界。人生不会只是一辈子如此为了生活而枯燥无味的忙碌而后下一代也跟着这样。这怎么是一种向善之举呢?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7-21 06:12:31


《老子》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大道无私无欲然而却成就了万物。大道看似什么都没做,然而一切都是他做到的。侯王如果能够明白大道阴阳合一的规则,万物将自行归化。归化后如果有人为因素发作,我就用大道阴阳合一的道理来劝化。人的内心都阴阳合一了也就没了什么想法。没有了什么想法于是心灵归真回归安静。天下自然就阴阳合一走上正道。
无名之朴就是大道阴阳合一归无所表现出自然的朴素。
因此,所有人都积极向上向善拥有自然无私无欲无边无际的胸怀,都默默发挥潜能发挥积极作用,成就好的后果,到处所以充满正能量而一片欢笑。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人出一个点子,成就一份美好,如果全中国十三亿人各自出一个点子,那这社会何其美好?我以守护自然的心态而美好,而后大家也跟着这样做到,世界所以何其美好。我总是走极端,以走极端而美好却心生无限烦乱,心里如此矛盾重重,而后大家也跟着这样去做。后果只会怎样?一首我相信唱响了祖国大地,多么的激情澎湃!人之本性就需要这样的声音,这样无条件的信任才能发挥潜能发挥正面效果。

我们生来的心与生理上的自己一样处于婴儿期。生理上自然而然长大。心理上也应该同步进行,只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够与生理上同步长大。想要同步长大,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尤为重要。孩子可以是神灵的存在。孩子就是我们的本性。孩子拥有无限潜能。孩子其实就是我们的信仰,更是我们的宝贝和一颗优良的种子。孩子如何健康成长在于我们的耕耘技术如何。我们在孩子面前唯我独尊随意诋毁孩子,仔细想想,我们是多么渺小呢?我们觉得自己高贵也因此更显示出自己何其渺小。我们的唯我独尊只会毁了孩子初始的心灵。谁会喜欢听:你怎么那么笨?考试考这么点分?将来只能是做苦力打工的料。一天懒得读书写字,看你长大了怎么办!看看,乱跑,摔跤了吧?别乱动,把东西搞坏了!吃饭了。又不吃饭,你成仙了。多吃点饭,怎么就吃这么一点,不行,没吃饱。吃不吃饭?我拿棒子和你说话。不准出去玩。一天到晚都在外面。快点做作业,作业做好了才可以出去玩。衣服穿起来,等下感冒了。不听话,让你生病。看看,生病了吧?谁叫你不听话。就是这样不懂事,说话都不会说,做事又不会做。你长大了能干嘛?你别乱搞,等下伤到了。身上有没有受伤?有没有被人欺负?……人心何其复杂?因为想法何其之多。想法何其之多,话所以何其之多。而且,这所有的话都是干扰孩子内心的话。孩子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如何能够健康成长?这与天生聪明,遗传,命运有何关联?这不是明明白白的人为因素,不是吗?假如我们拥有一颗积极简单的心,所以说话非常慎重,更重视后果,于是我们会少说多做,对孩子不会有任何情绪,即使很多时候没控制住,会第一时间反思自己,该道歉的道歉,该改正的改正。因为我们是大人,孩子只是孩子。我们要做好自己应该的榜样。我们注意自己说的每一句话。我们从一点一滴当中做到对孩子的尊重。

人之本性是向善向上的,我们所以都喜欢被信任,喜欢听取促进使自己向善向上的声音。我们所以会对孩子说:你很棒。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会越来越好。你看,你每天都在成长,日积月累,将来肯定会成就一个怎样的自己呢?能力肯定越来越强,将来生活肯定越来越好。我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你,祝愿你每天开开心心健康成长,将来肯定越来越美好。我会尽力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你也一样。人生靠自己,我肯定管不了你这么多。我能把自己管好都已经很不错了。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你多担待。你会怪我吗?很多事情我满足不了你,我有些内疚。我忍不住骂了你。你哭了。后来我一直回忆起这件事,感觉好心痛。我发誓再也不这样了。孩子,对不起。我不可以这样随意骂你的。仔细想想,还是我错了。我知道,你们都不会和我生气和我计较什么。你们是我最大的幸福。孩子,我爱你们啊,你们是我的小天使,我只希望你们过得好好的,每天都健健康康的,只是一定需要自己的努力的。人生总是有很多不能如意的地方,所以需要努力。将来你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困难。不过没关系,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是可以克服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希望和你们一起努力。让我亲亲你,抱抱你好不好啊?我的心肝宝贝,我的小佛祖,我的小可爱,……
孩子被爱包围,孩子的心自然充满正能量。孩子被诋毁包围,内心只能充满负能量。我们怎样看待孩子孩子就会成为怎样。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自然健康的心态更重要。孩子敢于挑战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让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自主学习,一天比一天好,将来肯定很美好。我们每天对他诅咒,诅咒他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孩子如何健康成长,如何真正的好?谁会喜欢那些负面语言?而多少人就喜欢没完没了那样的唠叨还及其的情绪化。怎样的心态会成就怎样的语言和行为。而后果会是截然相反的。

国家一心一意搞市场经济。老百姓于是也跟着一心一意挣钱。所以说,一个国家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老百姓于是也跟着怎样认为。因此看重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视责任的行为会成为一种可笑的另类。他们会说,家里有多少钱。你有多少钱。除非钱够多。然而对孩子的责任与钱多钱少有关系吗?我因为责任而守护孩子的健康。我因为钱够多才可以守护孩子的健康,钱少就可以不负责任吗?
有的人说:“人生就是努力赚钱。年轻不努力赚钱,等老了挣钱吗?抱着孩子有饭吃?有了孩子就有了一切?以后都不用干活了。孩子长大了让你躺在那里享福。……”一个个迷信天生聪明遗传命运的人,天天就只会说着这样的话,而他们却觉得很正常。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当然是儒教佛教思想的恶果。一个个习惯成自然。正常的行为于是变得如此不正常。一个个都习惯了,对于正常的东西都不愿意去学,更是会跟着国家的政策走。
市场经济很好,因为出发点很好。市场经济也不好,因为一个个只一心一意挣钱去了,最好的学习都不要了。一个个还要说为孩子好。可是怎么为呢?对孩子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还能怎么发挥正面效果?我一边说爱你,一边不断的伤你。这样的行为有意思吗?而多少人就喜欢这样干呢?这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最好的榜样吗?
我们无条件信任,所以和孩子无条件将心比心,更多反思自己的行为。大家所以都会很开心。孩子对未来有信心,不怕他过不好。孩子对自己有信心,不怕他不能成才。这更在于我们能够为孩子创造怎样的生长环境。人生就这么短短几十年,天天莫名其妙和孩子闹的不开心,为什么不能选择改变自己让大家都简简单单多开心一些呢?多少人在和自己的错误生气,却把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传导给孩子造成孩子的阴影?
道德思想应该进入小学课堂甚至可以是幼儿园,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来学习。这是在我们中国最缺的一堂课。孩子拥有道德思想,是很容易学成的,也让孩子免受一些家长负面心理的影响。法律更应该发挥对孩子本性的维护,让更多的人明白道教思想,清除众人内心诸多的负面因素而走向健康。这当然是很长远的,而且是长长久久的学习,不会是一时兴起。学习就是追求科学真理。这就是学习的真正目的。这是我们永远的信仰。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孩子又有多少学习的动力?我们只有明白学习的真正乐趣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是长大了就不用学习了。学习是永远的事,所以自己才会强大,国家才会强大。愿自己和祖国越来越强大,愿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而不只是一天只为了钱钱钱, 一辈子为了钱钱钱。为了钱而学习,书中似乎没有黄金屋,书中似乎也没有颜如玉,书中似乎也没有千钟粟。时代变了。旧思想早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学习。为了自己更美好,社会更美好,这才是学习的最大意义。何为美好呢?明天比今天好,就是一份美好。世界无边无际的大。对于美好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无法用怎样的语言去形容。我虽然没钱可是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这也是美好。我有很多钱,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这是一份美好。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一直在不停的努力,这也是一份美好。大家都为了美好奋进,这就是一份美好。美好的定义是无止境的,因为宇宙无边无际的大。我可以想让自己如何美好而成就怎样的美好。我天天让自己说话伤人,这肯定不是一份美好。我天天怨天尤人,这肯定不是一份美好。我天天只知道努力赚钱,而心理如此空虚,感觉人活着真没意思,又不舍死去。心里矛盾重重,就总是这样不舒服,就这样不美好。两种心态造就两类人。哪种人更好一些呢?相信明眼人会很明白。为了美好奋进,所有人都可以很美好。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7-22 03:36:09

《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等的道德看不出人们所认为的有道德,实际上是有道德。也可以说上等的道德看出的是无道德却是有道德。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有道德无道德是一阴一阳并存的两兄弟,时刻进行着自然的转换,是个矛盾体的存在,就像地球不停的自转一样所以说看出的不是人为的所谓的有道德却是人为的所谓的无道德。正因为选择守着这样所谓的无道德于是才会保持一直前进使阴阳不断进行着转换才有了人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二,人因为自我界限的束缚导致固有的看法,觉得怎样的做法就是有道德的表现与无道德的表现。因为自我界限的原因导致固定的立场于是只能站在这样的立场看问题。那么大道最高境界的德行就成了无德。

比如现在很多人觉得,一心一意努力挣钱就是好,就是有道德的行为。重责任,守护孩子健康的行为是另类,是不道德的行为;很多人喜欢听顺从自己心意的声音所以觉得这样的行为有道德,反对自己心意的人是罪恶的行为是无道德的行为;很多人喜欢用成绩来衡量孩子的聪明与笨,以成绩好坏来衡量优等生与差生。于是成绩优异的是好生,是聪明的学生,是值得众人学习的对象,成绩差的是差生,是笨的,以这样的学生为耻……人们有了对所谓好的认识于是使阴阳分离,就这样产生了两极分化。

然而,人生就是一心一意挣钱为了钱而活吗?人生不该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把责任放在首位吗?说话做事不负责任一切为了钱钱钱是有道德的行为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守护本性是没有道德的行为吗?同样,顺从自己心意的声音就是有道德的行为吗?比如现在国家一心一意搞市场经济为了脱贫致富就是有道德的行为,反对一心一意搞市场经济,而是认为所有人应该一边工作一边更好的学习。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对两面性的认识克制消极成分发挥积极作用,更要重视对孩子本性的维护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无道德的行为吗?孩子能够考个好成绩就能有个好未来就是有道德的行为,考不好未来就肯定不好就是无道德的行为吗?如果孩子懂得责任的重要性懂得自己肩负什么样的责任有学习的动力懂得去学习是不是会更好一些,这才是真正有道德的行为?周恩来学习的动力来自于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现在孩子学习的动力是什么?为了分数为了钱总会感觉那么虚无缥缈。阴阳分离总显示罪恶。人们所以如此心安理得。没有责任没有对阴阳合一的维护的教育才是最失败的教育。

下等的道德自以为有道德,实际上没有道德。

老子一直强调了阴阳并存的概念。比如我们只认为一米就是短,那他就是短吗?关于德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只认为某种做法就是有道德的表现,那么他就是有道德吗?答案肯定是错的。阴阳合一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把阴阳分离,选择片面的看待问题,得出的就只能是谬论。还是那句话,一米是长同时也是短。这才是真理。片面的说他只是长或者只是短,这就是谬论。因此关于具体的某种行为被定义为有道德的做法肯定是无道德的表现。只有全面看待问题消除有害成分使阴阳合一才是真正的有道德。阴阳是绝对不能分开的,所以人是绝对不能选择固定的某种想法而去行为的。走极端所以成就最后的罪恶。我们若说人就一定要活着,人活着就得吃饭是正确的吗?片面看待肯定是错误的。我们一直吃饭或是一直不吃饭都是不好的。我们一直活着或是一直死去都是不好的。同样的,这世界如果只有白天或是只有黑夜就不会有我们的存在所以都是不好的。走极端的事所以不能去做。守护阴阳使阴阳合一才是正确的做法。



上等的道德自然而为而不是有意而为。



上等的道德表现在对于阴阳合一的维护,消除有害的一方,只谈自然而然。老子所以反反复复的强调因人为走极端而造成伤害的做法不可取,规劝众人选择无害追求的重要性。上等的道德有他的原则以伤人伤己为耻,以利人利己为荣,才有阴阳合一,因此,责任重于天。

下等的道德按照某种道德标准去做并故意表现他的道德。

下等的道德有固定的为人标准,并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觉得这样做就是对的。有了固定自我的存在,实而却是无道德的表现。他以某种想法为中心而存在,以这样做来衡量道德标准,而不是为了责任为了克制伤害而存在的,是一种无视责任的行为。正因为原则的缺失责任的缺失才有了所谓的有道德与无道德。像大道中人原则鲜明责任鲜明只分析是否产生伤害和谈论对伤害的克制而去行为有最高的行为标准。

大道与人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大道讲阴阳合一,于是探寻个人想法问题带来的伤害选择克制把握有度使阴阳合一;人为就是以自己为中心,站在自己的立场觉得怎么好于是才怎么做,忽视了对内心问题的重视,对责任的重视,而过分站在自己的立场想当然而成就不好的后果。大道有意识解决问题。人为无意间制造问题。世界分阴阳。人的想法人的内心有问题于是自然而然。选择有意识的探索内心想法问题解决问题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做法。只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并按照这样的想法去做却不接受反对意见因此制造出问题成就出伤害。



上等的仁爱按仁爱去做,而不是有意为而为。



上等的仁爱即自然无私无欲的爱。这是人表现出来的天性,并不是因为人的某些私心而故意表现出来的行为。像吴承恩刻画出的孙悟空的为人,只谈将心比心,只为守护自然的阴阳,没有为了个人利益和为了别人说自己好的任何成分。他不在乎别人说他好说他坏,只求顺道而为,给众人谋利益,以此谋得众人自主信仰。这种行为与习惯走极端的人成为了对敌。人为与无为同样是阴阳两兄弟,所以也会成为对敌。我们只有通过对人为因素的认识而懂得向无为转换而成就自然的效果。我们认识到走极端是不可取的,所以与无为达成自然的阴阳合一。我们认为走极端是正确的,选择无为的行为就是对敌。



上等的正义按照人所认为的正义去做而有意而为。

什么是义与什么是德什么是长等等一样有了固定的认知。按照这样的固定的认知去做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自我。依然,绝对性的认为要不得。事事都有两面性,要全面看待才能找出症结解决问题。



上等的礼仪按照所规定的礼仪去做,如果得不到响应,就伸出胳膊强迫人家来响应。



一个国家如果就这样被固有的礼仪所束缚并强制性要求老百姓必须来做,造就了何其严重的后果,今天的我们应该越来越明白了。我们的国家曾经落后陷入战乱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一个国家就这样的活在礼仪的教条里,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迫使老百姓去接受和习惯这样的形式主义,故步自封,不求上进,从心灵的角度,这不是导致落后的根源吗?人之本性就这样被强力埋没了。人心又如何强大?人不能选择追求内心的强大却只有被迫接受这些教条主义,社会所以会何其落后?



所以失去了道以后才有德,失去了德以后才有仁,失去了仁以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

道的阴阳就这样被人为的分离才有了所谓的德,德又被人为的阴阳分离以后才有了所谓的仁,仁的阴阳又被人为的分离才有了所谓的正义,正义的阴阳被分离才有了所谓的礼仪。人因为片面的认知而走极端就这样使自己的心境越来越低,最后被锁进礼仪的教条里出不来了。动物被我们圈养。我们的心灵却这样被人为的想法圈禁起来失去了自由的天空而不得而知。





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祸乱的开始。

老子认为礼仪其实是最低级的,所以说他是忠信的不足祸乱的开始。为什么?道只讲阴阳合一,首先自己先做到探寻个人想法问题做到恰到好处,而后带领别人跟着这样做到,以伤人伤己为耻,以利人利己为荣,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有他的原则。顺天意而为,发挥潜能,世界何其美好?什么又是忠什么又是信?如果能够做到对人之本性真正的信任懂得利用自然规律来劝化自然也做到了对于忠的维护,对信任的维护。人与人之间不正是因为走极端的行为而缺乏了互相的信任吗?而礼仪呢?却是在伤人伤己。他的忠体现在对统治者私心利益的迎合,信表现在对于统治者打着为民的牌子实而却在为了个人利益这样虚伪行为的迷信。他以自我为中心只认为这就是对的,只在乎自己的认为自己的想法并强力维护这样的想法,别人如果不照着做那只有强制。这不是制造问题制造伤害而心安理得吗?伤人都是合理的,哪有原则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唯我独尊,专制独裁就产生了:我就是对的。你不听你给我试试看。不按照这样做的人于是就倒霉了。所谓的礼仪更注重对于某种价值体系的维护对统治者利益的维护。社会自然伤害不断。礼仪所以太低级。



至于说先见之明,那是大道的虚花愚昧的开始。

注重礼仪的人只活在这样礼仪的教条里,他所谓的先见之明不就是大道的虚花,愚昧的开始吗?注重礼仪与一根筋的说一米就是长有何区别?这不是大道的虚花吗?统治者就这样一根筋还要强力要求别人跟着这样认为这样去做,这不是很愚昧无知吗?



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贫薄,存心朴实,而不在于虚华。所以要舍弃后者采取前者。



人就应该追求科学真理选择大道让自己回归真实而不该让自己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守护虚伪还认为他是真实,而且还要自认为无比聪明实而却是多么的愚昧无知。



聆听老子的心声让我们更能体会当时社会的形态。儒教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是何其的深远。孔子对于礼是相当重视的。而老子持鲜明的反对态度。然而统治者对孔子相当重视。孔子被称为孔圣人。然而,孔子的负面思想对社会造就的伤害是何其之大也是毋庸置疑的。统治者既然选择了孔子,老子的思想只能被抛弃,因此没人能够理解。

孔子想法多,所以在论语里表达了自己很多的观点,比如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子提倡阴阳合一不分派,从他的角度,大家都是同道中人,因为大道才是所有人共同的母亲和所有人真实的归宿。大道才是所有人心灵的家。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从头至尾都在利用自然规律来证明阴阳合一的道理规劝众人回归本性回归大道。他所信奉的就是这个无私无欲最伟大的上帝:自然也是每个人的本性。他更一直规劝众人来信奉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上帝:自然也就是他所说的大道更是我们的本性,吴承恩刻画的孙悟空形象,或是每一个孩子的心,我们生来的心。然而回归现实,一个个受到环境影响,都不知道自己的本性到哪里去了。于是一个个都失了对本性的认识而失了本性而走极端的心安理得。俗人为何是俗人?圣人又为何是圣人?到底哪种人才是真正的圣人?孔子,如来是真正的圣人吗?孔子,如来不同样在走极端吗?而多少人把孔子如来当圣人?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