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974761
发表于 2022-3-7 06:29:56
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猿熟:悟空真正长大成熟。马训:意识界再也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使自己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和受到伤害。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悟空真正成熟,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脱去过去的自己,拥有足够的经历使修身真正成功而见到真正的如来。
《老子》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不新成。
唐僧在孙悟空的指引下真正成为老子这样的圣人,从今往后懂得养护本性利用本性发挥本性的作用而不会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因为我们做到了见性明心因此不会盲目的迷信别人说的话,就像现在迷信管的家长把孩子送进私立。老师们迎合家长拉着家长来管孩子逼孩子读书更美言为锻炼孩子的耐力,承受力,还说什么吃不了读书的苦,以后就要吃生活的苦,看似有道理,实际上都是非而似是的问题,关键是一个个都没有成人就可以选择如此盲目的理由。看书写字做作业考高分是这些人对学习的理解与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其实多么迷信呢?这到底是误人子弟毁灭本性还是真的为孩子好?用道教思想来解答,教育遵从自然而然的过程,更需要家长有利的言传身教,迷信思想一定要不得。而一个个家长到底在做什么?教育又到底是什么?教育就是看书写字做作业考高分吗?正因为如此认为,孩子就算花费所有精力做到了这些,难道就能够成人成才吗?长大参加工作难道依然是看书写字做作业考高分吗?当然是不可能的。结果孩子犯难了,因为孩子从小的经历就是看书写字做作业考高分。这到底是不是误人子弟呢?学习的意义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如此盲目的去行为。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又继续如此的盲目。很多人对教育和学习的认识只是如此盲目的状态,后果真的会好吗?缺乏自知之明就会成就无限虚幻。一切的道理看似有道理,也只是似是而非的问题。人们总迷信权威,对于一些非常简单的道理总不愿意用心思考而宁愿选择从众。人总是如此奇怪吧。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你成功了,你放个屁都是道理;如果你没有成功,你说的再有道理,那都是放屁。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对内心不了解就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后只剩下对权威的迷信。权威是什么?拥有足够挣钱的能力,得到国家认可的权威机构。权威就是如此神奇。道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因此有了公道自在人心的说法。当国家高层领导带领家长崇尚权威,也就使多少孩子从小学会了迷信权威。如果每个人能够用心聆听,迷信权威的做法也就开始转向,因为道的本身就是反对世俗和权威的。当我们对自己的内心无法清明,多少的负面心理自然跟着来临。当我们用心明辨是非而达到对内心的清明,一切负面心理也就跟着消除。这就似我们身在黑夜里与阳光下的巨大区别。如果我们对内心不明白因权威所扰,自然迷失人生的方向。一个被他人随意摆布的人生真的会是很好的人生吗?如果学习的内容与道只是对立,只能成就何种后果?何为树人?老子吴承恩已经说的非常清楚。我更明白,我说的话对于迷信权威的人而言其实都是放屁。我就暂且说说渴望权威人士拥有足够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带领众人明辨是非走上正道而理性消除所有迷信。愿不愿意选择那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我的行为就似一个器官在向着大脑传输消息。我希望大脑接受到我的消息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只是大脑如何选择,决定权只在大脑。
道教思想对树人的认识如此自然而然。树人就是从平常点点滴滴当中发挥潜能树立正确的信仰,希望自己成为如孙悟空这样最美好的存在。这是一个人生目标。因为树立这样的为人标准从而深知学习的重要意义。成人成才是阴阳两兄弟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现在众人的教育是不是在树人呢?众人对树人的理解是什么?希望自己和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这些考虑吗?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通过这样的教育就能够达到还是成就更多的毁灭呢?多少人根本没有突破旧社会教育观的束缚所以才有了这些片面认为。教育到底是什么?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至今到底多少人真正明白?如果对这些都不明白,就如一只苍蝇被砍了头而在天空中乱飞乱转。这犹如没有目标的人生将来只能何去何从?到最后不是只剩下多少人的被迫生存吗?多少事实都在证明着。而迷信的人总是看不到的想当然。这就像现在多少家长总是责备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到底学习是什么?这些人根本不明白而只会下一代的恶性循环。有句话说的好,吃一堑长一智。迷信的人只会一错再错哪怕错了一辈子还要盲目继续下一代的错而根本做不到吃一堑长一智。
唐僧通过多少努力终于取经成功,明白做人的真谛。很多人把做人与钱画上等号。其实做人只是一份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一份信仰而已,与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不过教育有给鱼的成分因此与钱拉上了关系。不为金钱所扰发挥钱的积极作用才是正确为人的根本。
《老子》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没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霖,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我们明白了道教思想懂得了自然规律因此深刻明白世上并没有所谓真正的能人。侯王若能明白大道之理,世间万物都自动归从。身心如天地一样自然交合,产下大智慧如此均匀分布,人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够如此做到。我们对世界有了认识因此有了某些想法能够说出来,这就是有。能够使这样的有进行停止而归无而后进行自然的转向,这就是大道。大道在天下如同百川归海的样子。
道教遵从阴阳之间的转向如此自然而然因此没有如儒教佛教思想如此多的明文规定。迷信儒教佛教的人定然觉得道教太不可思议了。他们根本难以理解和相信,更习惯迷信和不相信。现在的中国拥有正确的信仰太重要。拥有正确的信仰就有了对孙悟空这样为人的崇拜因此就有了奋斗目标及学习的动力。人生有了方向并为之拼搏于是走向自己想要的成功。人生目标因此非常重要。
一个人从小长成什么样的人都是遵从自然而然的过程。如果对自己崇尚的为人标准都没有就失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一切皆自然而然。孩子从小到大都是自然而然长大的。孙悟空如此自然长大成熟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为人因此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则而万万不能盲目。唐僧取经成功接下来会如何进行普渡众生呢?做好自己的言传身教是必然要做的,而后把道理告诉众人对众人违反自然规律的做法进行理性分析,告知众人正确的选择。现在的教育就是人性之战,即各种思想之间的抗争。人人都希望孩子成人成才,可是操之过急如此盲目终归事与愿违。学习道教思想明白自然的道理拥有正确的人生方向非常重要。
《老子》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一路走来,我们真切看到,孙悟空尊重自然规律就是这样为人的吧。因为小所以大。最后孙悟空凭借发挥自身的无限潜能自然得到众人的悉心供养。太多的事实证明孙悟空发挥了多少的作用。因为儒教佛教使多少人都迷失他存在的价值只剩下多少人的迷信而后连一些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敢接受还要诋毁。迷信思想自古到今一直毁了多少人。因为迷信使多少人失去了最基本的理性思考。迷信思想产生无止境的害。
话表寇员外既得回生,复整理了幢缭鼓乐,僧道亲友,依旧送行不题。却说唐僧四众,上了大路,果然西方佛地,与他处不同。见了些琪花、瑶草、古柏、苍松,所过地方,家家向善,户户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见林间客诵经。师徒们夜宿晓行,又经有六七日,忽见一带高楼,几层杰阁。真个是——
冲天百尺,耸汉凌空。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豁达窗轩吞宇宙,嵯峨栋宇接云屏。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此乃是灵宫宝阙,琳馆珠庭。真堂谈道,宇宙传经。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凤仪翔万感灵。
三藏举鞭遥指道:“悟空,好去处耶!”行者道:“师父,你在那假境界、假佛象处,倒强要下拜;今日到了这真境界、真佛象处,倒还不下马,是怎的说?
人也总是如此奇怪,因为是假境界所以需要那样勤恳的去拜;因为真正成佛反而无动于衷无所谓。同样的,正因为能力不够才需要用大脾气来掩盖能力的极度缺乏;正因为能力足够了,反而什么脾气也就没有了。因为精神足够富裕,什么虚荣心也就跟着消失;因为精神贫瘠,才需要用足够的外在来进行装饰而补充精神极度的贫瘠。总归离不开阴阳。因为强所以弱,因为弱所以强。真正克服了刚强带来的害所以明白柔弱的多少好处。不明白柔弱的多少好处所以总喜欢刚强。因为肚里空空所以引来虚荣。因为肚里满满所以老老实实做人不愿意耍滑头。
到底何为教育?因为正确的信仰才会发挥一切正能量,所以才会表现出积极向上健康的状态;因为错误的信仰使心灵跟着扭曲而后表现出诸多不健康的状态,所以多少负面心理跟着来临。归根结底,发挥教育的实质性意义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三藏闻言,慌得翻身跳下来,已到了那楼阁门首。只见一个道童,斜立山门之前叫道:“那来的莫非东土取经人么?”长老急整衣,抬头观看。见他——
身披锦衣,手摇玉麈。身披锦衣,宝阁瑶池常赴宴;手摇玉麈,丹台紫府每挥尘。肘悬仙箓,足踏履鞋。飘然真羽士,秀丽实奇哉。炼就长生居胜境,修成永寿脱尘埃。圣僧不识灵山客,当年金顶大仙来。
孙大圣认得他,即叫:“师父,此乃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哩。”三藏方才醒悟,进前施礼。大仙笑道:“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观音菩萨哄了。他十年前领佛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人,原说二三年就到我处。我年年等候,渺无消息,不意今年才相逢也。”三藏合掌道:“有劳大仙盛意,感激,感激!”遂此四众牵马挑担,同入观里,却又与大仙一一相见。即命看茶摆斋,又叫小童儿烧香汤与圣僧沐浴了,好登佛地。正是那——
功满行完宜沐浴,炼驯本性合天真。千辛万苦今方息,九戒三皈始自新。
魔尽果然登佛地,灾消故得见沙门。洗尘涤垢全无染,反本还原不坏身。
经历足够,获取的精神财富够多应当好好清洗,悟空百炼成钢回归本来的天真。经历多少苦楚终于苦尽甘来,九戒三皈从此以后开始有了崭新的一套方法。
心魔全部消除自然登入佛地,所有灾难消除因此入了沙门。身上的尘垢全部洗净没有污染,因此回归本来的不坏之身。
当我们的心灵归空就可以深深体会这种感觉。灾难是什么?如何引起的?我们大抵深刻明白。心态不正错误的认知才是成就灾难的根源。使心态归正,对世界正确认识,灾难也就消除。因此就入了世界本来的虚空也就是沙门。身上的尘垢是什么?我们也已经非常清楚。极端片面的想法,无限虚幻的谎言,这都是尘垢。洗净这样的尘垢才是修心的本质。
到达这样的心境才算真正成佛,唐僧真正突破了佛教思想儒教思想的精神束缚,遇见本来的自己,两人合二为一修得不坏之身。直到现在,大家对本性才真正了解,懂得如何去信任。从此以后唐僧师徒齐心协力团结一心相亲相爱真正懂得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灵魂不受到伤害懂得守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拥有明断是非的能力,也懂得如何带领别人这样去做到。
一个人的好与坏并不是由谁的嘴巴来决定的而是由内在的修为来表现的。习惯走极端不负责任对他人评头论足的人自然因此严重暴露自己的弱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不随便对他人说三道四而懂得信任把语言化成事实来表达以此来达到劝善的目的才彰显一个人内在的内涵与修养。成长总是长远的。一棵参天大树总是由一棵小树经过多少岁月而慢慢长成的。只要心态正,经过不懈的努力终究可以让自己长成参天大树,只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心态归正,无往不胜。内在和外在何其相通,道理都是一样的。不怕孩子不能成人成才就是害怕不敢相信而进行无止境的逆道而为。本性被严重摧毁而后只能一直表现出不健康的状态。修心何其之难?我们看到孙悟空的艰难应该可以深深领悟。毁灭太容易。修复太艰难。养护本性因此非常重要。现在的教育要养护孩子的本性使本性发挥自然的功能才是重中之重。
观音菩萨有多高的心境,我们已经很明白,菩萨其实并没有真正成佛,只是所谓的尘世佛。这个金顶大仙所以说被观音菩萨给哄骗了。孩子天真无邪不会说谎。菩萨没有孩子的天真无邪自然是谎话一大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对此我们也是非常清楚的。佛教中人说一套做一套,何其虚伪。金顶大仙被观音骗了自然是正常不过的事。
师徒们沐浴了,不觉天色将晚,就于玉真观安歇。
次早,唐僧换了衣服,披上锦襕袈裟,戴了毗卢帽,手持锡杖,登堂拜辞大仙。大仙笑道:“昨日蓝缕,今日鲜明,观此相真佛子也。”三藏拜别就行,大仙道:“且住,等我送你。”行者道:“不必你送,老孙认得路。”大仙道:“你认得的是云路。圣僧还未登云路,当从本路而行。”
行者道:“这个讲得是,老孙虽走了几遭,只是云来云去,实不曾踏着此地。既有本路,还烦你送送,我师父拜佛心重,幸勿迟疑。那大仙笑吟吟,携着唐僧手,接引旃坛上法门。原来这条路不出山门,就自观宇中堂穿出后门便是。大仙指着灵山道:“圣僧,你看那半天中有祥光五色,瑞蔼千重的,就是灵鹫高峰,佛祖之圣境也。”唐僧见了就拜。行者笑道:“师父,还不到拜处哩。常言道望山走倒马,离此镇还有许远,如何就拜!若拜到顶上,得多少头磕是?”大仙道:“圣僧,你与大圣、天蓬、卷帘四位,已此到于福地,望见灵山,我回去也。”三藏遂拜辞而去。
大圣引着唐僧等,徐徐缓步,登了灵山,不上五六里,见了一道活水,滚浪飞流,约有八九里宽阔,四无人迹。三藏心惊道:“悟空,这路来得差了,敢莫大仙错指了?此水这般宽阔,这般汹涌,又不见舟楫,如何可渡?”行者笑道:“不差!你看那壁厢不是一座大桥?要从那桥上行过去,方成正果哩。”长老等又近前看时,桥边有一扁,扁上有“凌云渡”三字,原来是一根独木桥。正是——
远看横空如玉栋,近观断水一枯槎。维河架海还容易,独木单梁人怎猃!
万丈虹霓平卧影,千寻白练接天涯。十分细滑浑难渡,除是神仙步彩霞。
三藏心惊胆战道:“悟空,这桥不是人走的,我们别寻路径去来。”行者笑道:“正是路,正是路!”八戒慌了道:“这是路,那个敢走?水面又宽,波浪又涌,独独一根木头,又细又滑,怎生动脚?”行者道:“你都站下,等老孙走个儿你看。”好大圣,拽开步跳上独木桥,摇摇摆摆,须臾跑将过去,在那边招呼道:“过来,过来!”唐僧摇手,八戒、沙僧咬指道:“难,难,难!”行者又从那边跑过来,拉着八戒道:“呆子,跟我走,跟我走!”那八戒卧倒在地道:“滑,滑,滑!走不得!你饶我罢!让我驾风雾过去!”行者按住道:“这是什么去处,许你驾风雾?必须从此桥上走过,方可成佛。”八戒道:“哥啊,佛做不成也罢,实是走不得!”
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各自的心境不同,看待问题的立场于是如此不同,得出结果因此完全不同,为人方式因此截然不同。
他两个在那桥边,滚滚爬爬,扯扯拉拉的耍斗。沙僧走去劝解,才撒脱了手。三藏回头,忽见那下溜中有一人撑一只船来,叫道:“上渡,上渡!”长老大喜道:“徒弟,休得乱顽。那里有只渡船儿来了。”他三个跳起来站定,同眼观看,那船儿来得至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儿。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行者却不题破,只管叫:“这里来!撑拢来!”霎时撑近岸边,又叫:“上渡,上渡!”三藏见了,又心惊道:“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佛祖道:“我这船——
鸿判蒙初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
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人心就似无底船,从人类出现的时候就有了,因此才有了这个接引佛祖。这无底船不怕风不怕浪,无始无终快乐而走向太平。
无始无终就像自然的运行规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休止的循环。人心如自然也是这样的道理,因此求的自然的快乐而永享太平。
风浪指因人为而成就的无限烦恼麻烦灾难。经历到此,唐僧师徒拥有了这样一艘无底船乘风破浪踏破红尘面对人为因素都不会再害怕。
人的六大感官是形成心灵污垢和无限尘埃的根源。扫除六大感官的干扰因此六尘不染而阴阳合一,多少劫难因此消除而自由自在。无底船难过海,他的作用从古至今就是用来普渡众生的。
何为普渡众生的实际意义?我们已经非常清楚。直到今天,上了这艘船登入众人世界观的对立面的人非常稀有。明白道教思想也就登了彼岸,因此自由自在而乐逍遥。
《老子》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海,飘兮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一章老子把自己的与众不同表达的非常清楚。他就这样站在众人的对立面,他能够了解众人更知道众人会怎样看待他,而众人除了以己度人的误解根本没办法真正了解他。其根本原因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家走着相反的路又如何能够拥有对世界的共同认识?大家只有走在同一条路上,才能够使对世界的认识达成共识。
孙大圣合掌称谢道:“承盛意接引吾师。师父,上船去,他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纵有风浪,也不得翻。”长老还自惊疑,行者叉着膊子,往上一推。那师父踏不住脚,毂辘的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师父还抖衣服,垛鞋脚,抱怨行者。行者却引沙僧八戒,牵马挑担,也上了船,都立在舟旱舟唐之上。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
唐僧金蝉脱壳得以成功,原来的自己就从一次次的经历中把他如壳一样的脱掉,成为一具死尸,随水飘走,终于重塑出一个全新的他,本来的他。
修身养性就是不断重塑自我的过程,直到遇见本来的自己抛却曾经不好的自己直到修成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健康的价值体系。孩子的心灵没有受到污染保持本来很简单。孙悟空所以很简单。唐僧因为环境深受儒教思想佛教思想的束缚所以经历多少的辛苦才把错误的世界观修复成功而一尘不染。取经也可以说是排毒修复错误价值观的过程。错误的三观修复完毕于是成就正确崭新的三观。一本书写的不满意总是一改再改直到真正满意为止,只是这本书看得见摸得着,因此再怎么让人满意总会让人感到有些缺憾。人心也是这样,一次次的修复直到修复到让自己真正满意为止,而后就进入自然而为的阶段,按照自然规律那样去做……有与无之间的巨大差异。有只能是短暂的存在,这就好比一本书。一本书写的再好都会有他存在的时间性。当我们把道教思想深深融入于自己的血液里,那么这本书存在的意义也就越来越小。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有容易消亡。人心本虚无,化有为无,一直这样去做,无才是永远永远的存在。
因为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唐僧自然是个儒教徒也是佛教徒。现在五行归一成为真正的道教徒。
他们三人,也一齐声相和。撑着船,不一时稳稳当当的过了凌云仙渡。三藏才转身,轻轻的跳上彼岸。有诗为证,诗曰: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骨肉身就是因身体而成就的认知,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表现。
唐僧就这样和曾经的自己告别再也不是肉眼凡胎的凡人 ,而是拥有广大慧眼的圣人。这与如来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也已经知道。师徒之间相亲相爱成就真正的元神,就似恩爱夫妻一样,洗净了佛教思想儒教思想这些尘埃消除内心的所有负面影响真正成佛。
此诚所谓广大智慧,登彼岸无极之法。
唐僧师徒去除儒教思想佛教思想的精神束缚拥有了大智慧,登入了玉帝如来世界观的对立面入了无极之法,也就是道教思想。
我们把内心的负面影响全部清除使心灵自然归空才会知道我们生来的心境是如何的。这就是我们本来的自己。如何做到,我们从这本书上也学到很多了。只要按照这样的自然规律去做,功到自然成。
悟空与众不同其实成为众人的另类。众人的为人因此与悟空形成天地之别的对比,悟空由此脱颖而出。在道教思想中,人之初性本善,世上没有绝对性的坏人也不存在绝对性的好人。阴阳本是共同体。人有不足有缺点却不能因此去评判人的善恶。更重要的是,人的善与恶,拥有了正确的方法都可以进行改正。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正确的方法懂得去劝化众人才是真正的圣人好人,而这样的好人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未必是好人,因此说,好人未必是好人,而坏人也未必是坏人。
四众上岸回头,连无底船儿却不知去向,行者方说是接引佛祖。三藏方才省悟,急转身,反谢了三个徒弟。行者道:“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师父,你看这面前花草松篁,鸾凤鹤鹿之胜境,比那妖邪显化之处,孰美孰恶?何善何凶?”三藏称谢不已。
八戒向着本性去除儒教佛教的负面影响就是他的本来。沙僧选择向善保护唐僧与悟空一道就是本来。悟空就是本来。唐僧至今对儒教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相当明白终于消除了自己内心所有的片面想法与悟空达成共识回归本来遇见本来的自己,内心因此只拥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对残酷现实的勇敢克服。这才是真正的灵山。如来这颗自我之心如何与悟空达成共识又成就真正的灵山。我们的想法与悟空达成共识也成就真正的灵山。如来是假灵山。悟空是真灵山。一真一假所以成就真正的灵山。
唐僧谢过三个徒弟。悟空说互不相谢,师徒之间乃互相成就而已。没有团结一心就做不到这些。没有唐僧的一心向善就成就不了悟空自身存在的价值。没有悟空发挥作用,唐僧修心定然无法成功。没有八戒,悟空就无法了解因人为而成就的世界。没有沙僧,悟空就失了向善的推力而无法成功。总归,各自总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大家成就一个整体,谁都离不开谁。
儒教思想佛教思想造就了我们内心多少的困惑?因为道教思想又解开了这世界多少的谜团?
一个个身轻体快,步上灵山,早见那雷音古刹——
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栖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师徒们逍逍遥遥,走上灵山之巅,又见青松林下列优婆,翠柏丛中排善士。长老就便施礼,慌得那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合掌道:“圣僧且休行礼,待见了牟尼,却来相叙。行者笑道:“早哩,早哩!且去拜上位者。”
那长老手舞足蹈,随着行者,直至雷音寺山门之外。那厢有四大金刚迎住道:“圣僧来耶?”三藏躬身道:“是弟子玄奘到了。”答毕就欲进门,金刚道:“圣僧少待,容禀过再进。”那金刚着一个转山门报与二门上四大金刚,说唐僧到了;二门上又传入三门上,说唐僧到了;三山门内原是打供的神僧,闻得唐僧到时,急至大雄殿下,报与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说:“唐朝圣僧到于宝山取经来了。”佛爷爷大喜,即召聚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两行排列,却传金旨,召唐僧进。那里边,一层一节,钦依佛旨,叫:“圣僧进来!。”这唐僧循规蹈矩,同悟空、悟能、悟净,牵马挑担,径入山门。正是——
当年奋志奉钦差,领牒辞王出玉阶。清晓登山迎雾露,黄昏枕石卧云霾。
挑禅远步三千水,飞锡长行万里崖。念念在心求正果,今朝始得见如来。
佛教思想即唐僧师徒取到的有字真经属于外在的存在。他有形,代表实有,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表面。道教思想属于无字真经代表内在的无形,空无,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领悟。两者相反相成成就一个整体,世界的本来也就是我们生活的完美世界。完美的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因此在如来身上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继续去学习改变。 不完美就是一种完美,我们因此要学着去接受这样一个现实的世界而后去努力改变。虽然我们会一直努力去改变,但完美的世界仍然还是一种不完美的世界,我们定然要深刻明白这样的道理,平常心接受他,认识他,改变他,这就是自然的人生。
在吴承恩的世界里,如来自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向着本性。这就是真正的灵山。正因为如此吴承恩才刻画出这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也就是他的人生经历,他的心灵之旅。然而,如来到底有没有向着本性,也要问问当今社会的多少的如来佛祖。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有没有与本性达成共识成就我们的灵山呢?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人生就是一场心灵之旅。人生就似唐僧师徒的取经生涯。社会的发展与此也何其相似。
本性遇见如来与如来的矛盾又是什么呢?我们用心体会,知道矛盾所在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四众到大雄宝殿殿前,对如来倒身下拜。拜罢,又向左右再拜。各各三匝已遍,复向佛祖长跪,将通关文牒奉上,如来一一看了,还递与三藏。三藏牴晙作礼,启上道:“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
如来方开怜悯之口,大发慈悲之心,对三藏言曰:“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所以永堕幽冥,受那许多碓捣磨舂之苦,变化畜类。有那许多披毛顶角之形,将身还债,将肉饲人。其永堕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叫:“阿傩、伽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待他。斋罢,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如来的有字真经真的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吗?这当然只是如来自我推销自己的认为罢了。
多少人就这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当然却无视行为后果。因此说,如来的主观意识特别强烈。他帮助悟空除妖,由他现在的心境来判断,他还以为是自己有本事却没有意识到是因自己的行为而成就。这就是一种无视行为后果的做法而后活在自己的想当然中。迷信佛教的人自然都会有这样的毛病。正因为迷信才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而后才有了那么多的臆断。
正因为没本事才需要大吹大擂,因此表现出私心何其的重。正因为有本事不怕别人不学,因此表现不出有任何私心。
二尊者即奉佛旨,将他四众领至楼下,看不尽那奇珍异宝,摆列无穷。只见那设供的诸神,铺排斋宴,并皆是仙品、仙肴、仙茶、仙果,珍馐百味,与凡世不同。师徒们顶礼了佛恩,随心享用,其实是——
宝焰金光映目明,异香奇品更微精。千层金阁无穷丽,一派仙音入耳清。
素味仙花人罕见,香茶异食得长生。向来受尽千般苦,今日荣华喜道成。
这番造化了八戒,便宜了沙僧,佛祖处正寿长生,脱胎换骨之馔,尽着他受用。二尊者陪奉四众餐毕,却入宝阁,开门登看。那厢有霞光瑞气,笼罩千重;彩雾祥云,遮漫万道。经柜上,宝箧外,都贴了红签,楷书着经卷名目。乃是:《涅槃经》一部七百四十八卷,《菩萨经》一部一千二十一卷,《虚空藏经》一部四百卷,《首楞严经》一部一百一十卷,《恩意经大集》一部五十卷,《决定经》一部一百四十卷,《宝藏经》一部四十五卷,《华严经》一部五百卷,《礼真如经》一部九十卷,《大般若经》一部九百一十六卷,《大光明经》一部三百卷,《未曾有经》一部一千一百一十卷,《维摩经》一部一百七十卷,《三论别经》一部二百七十卷,《金刚经》一部一百卷,《正法论经》一部一百二十卷,《佛本行经》一部八百卷,《五龙经》一部三十二卷,《菩萨戒经》一部一百一十六卷,《大集经》一部一百三十卷,《摩竭经》一部三百五十卷,《法华经》一部一百卷,《瑜伽经》一部一百卷,《宝常经》一部二百二十卷,《西天论经》一部一百三十卷,《僧祗经》一部一百五十七卷,《佛国杂经》一部一千九百五十卷,《起信论经》一部一千卷,《大智度经》一部一千八十卷,《宝威经》一部一干二百八十卷,《本阁经》一部八百五十卷,《正律文经》一部二百卷,《大孔雀经》一部二百二十卷,《维识论经》一部一百卷,《具舍论经》一部二百卷。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他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阿傩道:“莫嚷!此是什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捆了两担,八戒与沙僧挑着,却来宝座前叩头,谢了如来,一直出门。逢一位佛祖,拜两拜;见一尊菩萨,拜两拜。又到大门,拜了比丘僧、尼,优婆夷、塞,一一相辞,下山奔路不题。
佛教经文何其的多。谁知道这么多的经到底写了一些什么,有谁能看得懂,能够从中获得正解?因为让人无法明白所以显示何其高深。这也是佛教的又一大毛病。这与道教完全相反。道教就是追求简单,用最简单的道理使众人用心灵来感知而明白道理,只是人心因为佛教被搞得何其复杂,这世上最简单的道理反而变得如此深奥。于是乎,一个教授问大学生一加一等于几的问题,没有几个敢回答是二,也只有幼小的孩子。再比如《皇帝的新装》:多少人何其虚伪,让自己心安理得活在无限谎言中而自觉得聪明也只有天真无邪的孩子才敢说真话。这就是佛教与道教之间的巨大差别。说白了,佛教这么多的经文就是用来扰乱人心的。他只是以此来迷惑众人可怜巴巴想得到众人的信仰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及存在感。多少人跟着被骗了却总是不知道还要跟着帮忙吹。因为不懂所以总觉得自己很懂,说着大家都听不懂的话来表现自己很懂,其实自己也不懂。因为懂才深深体会到自己其实何其无知。因为无知才会觉得无所不知,更认为这世上就有这样的能人。因为知道才深深明白,不知道才是必然,无所不知的人在世上根本就不会存在。人在这世界好比一粒尘土,其实依然是非常夸张的说法。世界何其之大,有谁能够知道?人其实只是如此渺小还要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不是很荒谬吗?放下自以为是的心理,放下妄自尊大的毛病,我们因此慢慢学着长大。
再继续说说佛教和道教区别。
老子崇尚以无私成全其自私,崇尚自主,道教思想因此认为真经是免费的,自然也认为如来传经不该收钱。悟空不敢拉拢信仰者但是嫉恶如仇,谁做坏事伤人伤己可不行。他所以通过救人帮助别人的方式获得信仰。别人被救了被帮助了愿意花钱信仰他从他这里获取智慧,自主才是真正重要的。在本性的立场,他给别人智慧,他的真经是免费的。他的真经是无字真经靠每个人向着本性自己获取自己书写。每个人付出辛苦写自己的书当然是免费的。但是,信仰唐僧师徒是需要花钱的。这一路走来,我们也知道了,被本性帮助过的人,很多人都自主供养唐僧师徒四人。不敢收钱只不过表达一种为人态度。站在个人立场,做好人好事又不是为了钱才去做的,只是凭良心说话办事,因此需要表达出这样一份发自内心的态度。本性也要求恶人向善供养他,比如观音寺庙里的和尚,必须供养唐僧,而后悟空做出榜样用行为后果使众人认识到事实真相得到众和尚的悉心供养。道教不强求谈自主。道教与佛教只是不同的心态成就出完全不同的为人。道教也希望得到众人信仰,只是懂得对事事两面性的深入认识而不忍伤害。道教希望众人健康成长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来理性选择信仰。道教以健康为本,教众人成为万物之灵的人,活出人生的最大意义,以此来谋求信仰,因此叫以无私成全其自私。佛教就不一样了,明明伤害了多少人,却只是无视行为后果还反倒打着美好招牌来要求众人的信仰。这无疑就在把众人当成傻子来看待,狠狠揍了别人一顿,而后给这样的行为带上一顶无比美好的金帽子叫被打的人给他钱。多少人因此糊里糊涂的还这样去做了。
如来的有字真经是如来的世界观如来的个人想法。如来所以需要自我吹嘘推销自己的想法让众人来信仰来买他的书。迷信如来的人自然帮着如来推销他的思想观念获得众人信仰谋求香火钱,不认同如来就会受到人身攻击,才有了多少人对本性的否定与抹黑。
何谓善恶我们已经有了明断。如来到底值不值得信仰,如来的真经值不值得买,此时我们的心里也相当清楚。
我们看看佛教中人一个个的为人。阿傩,迦叶索要人事不成,给了无字白本,意思就是说如来的有字真经是需要买的,要不你自己写去,如来所以说无字白本也是好的。事事总有两面性。任何一句话都是两面性的存在。唐僧师徒不知道他们会这样做,拿着无字白本走了。燃灯古佛自认为很聪明认为如来很聪明所以说东土众僧愚迷,就这样拿着白本走了岂不是白走一趟,于是叫白雄尊者施神威抢他们的无字白本叫他们过来取有字真经。他认同如来真经是宝贝希望把如来的思想传入东土获取香火钱。悟空知道了无字白本,找如来理论。如来认同阿难迦叶的做法。阿难迦叶所以是如来的大弟子。他们可是向着如来的价值体系的。信佛之人认为拉拢信仰者卖自己的书求得生存是理所应当的,而且这书是很贵的,因为如来觉得他的思想观念太好了太宝贝了。如来的思想到底值多少钱我们心里也已经有了数。如来叫别人来取经却是在推销自己的书要求别人来买书,真是把别人给骗得团团转。这种行为本身就太不地道。如来就是如此小人。悟空这个道教派实在反感,不过想想如来的好,拿出自己的是非,又能说什么?是非自有后人断。让大家自己用心聆听用心选择吧。聪明与愚蠢总是形影不离的两兄弟。人们无法明白自己何其蠢笨,总无法让自己变得真正聪明还总以为蠢笨是聪明。
这世界其实就是这样的。越好的东西越不需要推销。越不好的东西才需要推销。越宝贝的东西总是供不应求,大家抢着要或者千金难求。越不宝贝的东西越需要推销,把他吹得神乎其神妄图提升他的价值。最后还是说回来了,人会一时糊涂一时被骗,但总不会一直被骗永远被骗。喜欢自吹自擂,说谎的人还是理性选择收手吧。或者说,越来越多的人不会再被骗,那么骗人的人也就不复存在。
再说说悟空,他听到如来的解释顺从了如来的心意,也就是认同如来的向善之心。因为唐僧师徒知道本性获得成长,五行能够合体靠的是如来的向善之心。如来给了他们成长的机会才有了他们的现在,因此他们必须对如来表示感谢。我们的祖先老子,我们的本性有情有义懂得感恩,所以顺从了如来的向善之心,但是对于如来的阴暗面是持否定态度的,因此有着鲜明的是非观。这一路走来,我们也相当清楚。
道教思想无非叫我们明辨是非。如来吹得再好,如果众人拥有火眼金睛不盲目的去信,如来能奈我何?众人愚迷如此盲目,道教只能无奈。
道教思想与佛教思想的本质区别我们也已经知道,相通之处我们也已经知道。道教思想认同如来的向善之心,对于如来不向善的地方持否定态度。如来不好,我们因为他的不好对他全盘否定自然是不好的。人总有不足,因为不足就全盘否定同样是极端行为自然不可取。是人总会犯错。原谅别人也就是在原谅自己。对于别人的好与不好,我们无法去要求什么。自己怎样去做,选择权却在自己的手中。
却说那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上,暗暗的听着那传经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傩、伽叶将无字之经传去,却自笑云:“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问:“座边有谁在此?”只见白雄尊者闪出。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飞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之经夺了,教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
白雄尊者,即驾狂风,滚离了雷音寺山门之外,大作神威。那阵好风,真个是——
佛前勇士,不比巽二风神。仙窍怒号,远赛吹嘘少女。这一阵,鱼龙皆失穴,江海逆波涛。玄猿捧果难来献,黄鹤回云找旧巢。丹凤清音鸣不美,锦鸡喔运叫声嘈。青松枝折,优钵花飘。翠竹竿竿倒,金莲朵朵摇。钟声远送三千里,经韵轻飞万壑高。崖下奇花残美色,路旁瑶草偃鲜苗。彩鸾难舞翅,白鹿躲山崖。荡荡异香漫宇宙,清清风气彻云霄。
那唐长老正行间,忽闻香风滚滚,只道是佛祖之祯祥,未曾堤防。又闻得响一声,半空中伸下一只手来,将马驮的经,轻轻抢去,唬得个三藏捶胸叫唤,八戒滚地来追,沙和尚护守着经担,孙行者急赶去如飞。那白雄尊者,见行者赶得将近,恐他棍头上没眼,一时间不分好歹,打伤身体,即将经包捽碎,抛落尘埃。行者见经包破落,又被香风吹得飘零,却就按下云头顾经,不去追赶。那白雄尊者收风敛雾,回报古佛不题。
八戒去追赶,见经本落下,遂与行者收拾背着,来见唐僧。唐僧满眼垂泪道:“徒弟呀!这个极乐世界,也还有凶魔欺害哩!”沙僧接了抱着的散经,打开看时,原来雪白,并无半点字迹,慌忙递与三藏道:“师父,这一卷没字。”行者又打开一卷看时,也无字。八戒打开一卷,也无字。三藏叫:“通打开来看看。”卷卷俱是白纸。长老短叹长吁的道:“我东土人果是没福!似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么敢见唐王!诳君之罪,诚不容诛也!”行者早已知之,对唐僧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快回去告在如来之前,问他扌肯财作弊之罪。”
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来!”四众急急回山,无好步,忙忙又转上雷音。不多时,到于山门之外,众皆拱手相迎,笑道:“圣僧是换经来的?”三藏点头称谢。众金刚也不阻挡,让他进去,直至大雄殿前。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扌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悟空与如来理论,认为如来的弟子这样的为人不可取。如来解释说比丘圣僧下山传经给了别人多少的好处只换来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卖的太便宜了,叫后代子孙都没钱花了,说无字真经也是好的。对于如来的解释,唐僧认为他是奉了唐王的命令来取如来的真经的只得顺从,于是把唐王赐的紫金钵盂给了阿难迦叶,并说会和唐王说明此事以后还有厚谢。阿难迦叶听了很满意于是传了如来的有字真经。皇命不可为,唐僧也无奈,不然如何交差?紫金钵盂是李世民给唐僧的饭碗。唐王想拿这个碗来化什么?他想要如来的有字真经。唐僧尊重唐王的意愿把饭碗给了阿难迦叶,也就化来了如来的有字真经。李世民是个佛教徒却不是道教徒。因为佛教,李世民就慢慢学坏了。唐僧拿着紫金钵盂化来了无字真经。无字真经难懂更好懂,如果众人都迷信儒教佛教自然没办法懂,那么道教只能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如果众人都不迷信儒教佛教,道教思想自然重现光明,发扬光大。想要深入明白道教思想还得经历佛教思想。世事总如此无奈。
悟空八戒沙僧可不认同如来弟子的做法,八戒所以说阿难迦叶不羞不羞需索要取经者人事。这是道教思想与佛教思想的矛盾所在。阿难迦叶脸红的不行却爱财如命抱着紫金钵盂不放。如来用这样拉拢别人的方式来买书换成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说到底,唐僧师徒一路辛苦取的是自己的经,如来所以说无字真经也是好的,到如来这里取的是如来的经。要取如来的经,要多少钱就由如来说的算。唐王愿意要让唐王自己花钱买。老百姓愿意去信,谁也没办法说什么。唐僧师徒从如来身上又深入明白道教思想继续书写自己的无字真经。
由此继续反映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认知。如来站在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看法。众人站在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看法。唐僧师徒站在各自的立场同样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到底怎么看又在与自己什么样的立场。
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伽叶却才进阁检经,一一查与三藏,三藏却叫:“徒弟们,你们都好生看看,莫似前番。”他三人接一卷,看一卷,却都是有字的。传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乃一藏之数,收说到底拾齐整驮在马上,剩下的还装了一担,八戒挑着。自己行囊,沙僧挑着。行者牵了马,唐僧拿了锡杖,按一按毗卢帽,抖一抖锦袈裟,才喜喜欢欢,到我佛如来之前。正是那——
大藏真经滋味甜,如来造就甚精严。须知玄奘登山苦,可笑阿傩却爱钱。
先次未详亏古佛,后来真实始安然。至今得意传东土,大众均将雨露沾。
我们若知道唐僧一路辛苦求取的无字真经才是最宝贵的真经,对于如来的真经还去信仰什么?可是社会的进步定然如此,信儒信佛信道,这是有顺序的。没有足够的经历就不能获取财富。佛教思想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国的普遍信仰,这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说人其实何其渺小?老子的世界观,吴承恩的世界观,他们不想把自己的世界观传给众人得到众人的信仰吗?可是众人如此迷信根本无法懂又能怎么办?由此也更彰显出老子何其的伟大,以愚治天下才能使社会步入正轨。人就是太自以为是才会让自己这样愚昧无知,而愚昧无知的人总要觉得自己何其聪明。我们若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蠢笨,又为何会犯玉帝如来的这些错?又何必去迷信什么玉帝和如来还有什么菩萨?
吴承恩书写这这本书深刻表达着道教思想体系。由儒教佛教的弊端深入衬托出道教的极大优势。从此以后,道教虽然处于被抑制的状态,但总有重现光明的一天。道教是高级信仰,因此需要足够的时间。
儒教佛教似绿叶,道教似鲜花。绿叶配鲜花成就一个完整的世界。三教合一因此成就这个世界的本来。
阿傩、伽叶引唐僧来见如来,如来高升莲座,指令降龙、伏虎二大罗汉敲响云磬,遍请三千诸佛、三千揭谛、八金刚、四菩萨、五百尊罗汉、八百比丘僧、大众优婆塞、比丘尼、优婆夷,各天各洞,福地灵山,大小尊者圣僧,该坐的请登宝座,该立的侍立两旁。一时间,天乐遥闻,仙音嘹亮,满空中祥光迭迭,瑞气重重,诸佛毕集,参见了如来。如来问:“阿傩、伽叶,传了多少经卷与他?可一一报数。”二尊者即开报:“现付去唐朝《涅般 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光明品经》五十卷,《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祗经》一百一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在藏总经,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与东土圣僧传留在唐。现俱收拾整顿于人马驮担之上,专等谢恩。
三藏四众拴了马,歇了担,一个个合掌躬身,朝上礼拜。如来对唐僧言曰:“此经功德,不可称量,虽为我门之龟鉴,实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赡部洲,示与一切众生,不可轻慢,非沐浴斋戒,不可开卷,宝之重之!盖此内有成仙了道之奥妙,有发明万化之奇方也。”三藏叩头谢恩,信受奉行,依然对佛祖遍礼三匝,承谨归诚,领经而去。去到三山门,一一又谢了众圣不题。
如来还不忘自吹自擂一下,说此经功德,不可称量,虽为他门之龟鉴,实乃三教之源流。此内有成仙了道之奥妙,有发明万化之奇方也。
事实真是如此吗?现在我们心知肚明。然而还有多少人在迷信呢?又实属无奈。由此看来,这世上真正的好东西其实是不需要推销的,因为不怕别人不要。不好的东西才需要推销也可以兴盛一时。瞒天过海总有尽头,总瞒不过永久。不好的东西总有保质期。真正的好东西永远保鲜。人会愚迷一时总不会愚迷永远。东土大唐也确实愚迷的很。不过没有笨又哪来的聪明智慧呢?社会的进步就如人的成长一样吧。我们一天天就这样长大了,由笨慢慢变得聪明起来。社会也是如此的。
佛教与道教本是一家。如果是一家,一家人不说二家话,如来说的这些话自然在替道教的美好进行宣传。
如来因打发唐僧去后,才散了传经之会。旁又闪上观世音菩萨合掌启佛祖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子缴还金旨。”如来大喜道:“所言甚当,准缴金旨。”即叫八大金刚吩咐道:“汝等快使神威,驾送圣僧回东,把真经传留,即引圣僧西回,须在八日之内,以完一藏之数,勿得迟违。”金刚随即赶上唐僧,叫道:“取经的,跟我来!”唐僧等俱身轻体健,荡荡飘飘,随着金刚,驾云而起。这才是:见性明心参佛祖,功完行满即飞升。毕竟不知回东土怎生传授,且听下回分解。
见到本性明白了内心见到了佛祖,此所谓功德圆满飞升高空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真假如来合二为一成就一个完整的世界。佛教注重形式。道教重视内质。两者就这样相反相成。
718974761
发表于 2022-3-7 09:51:29
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三教合一所以三三行满与九九数完相对应,都是九九归真的意思。
对内心充分认识所以九九归真,心魔也就完全消除,因此道就得以巩固。
话表八金刚既送唐僧回国不题。那三层门下,有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护教伽蓝,走向观音菩萨前启道:“弟子等向蒙菩萨法旨,暗中保护圣僧,今日圣僧行满,菩萨缴了佛祖金旨,我等望菩萨准缴法旨。”菩萨亦甚喜道:“准缴,准缴。”又问道:“那唐僧四众,一路上心行何如?”
五方揭谛他们被菩萨安排暗中保护唐僧,还有另一个任务:观察他们取经的决心。菩萨所以问这样的问题。一个人对自己的心不够了解又如何懂得相信别人所以才有此一虑。菩萨的心境有多低呢?我们也该知道了,像悟空老子哪有这些顾虑?
老子所以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心境够高才懂得信任。心境不够高才产生了不信任。信任因此是一份深深的能力。既然如此 ,当我们被误解也实在不值得去生气。不懂得信任只是因为能力不够而已。但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一直不被信任就会是一份深深的伤害而后会成就恶性循环。因此,我们身为父母 ,学习道教思想学会信任是非常必要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要尽全力做一个好榜样。上梁不正所以下梁歪。自己心态不正会直接影响孩子健康幼小的心灵。因为自己心态不正而想要孩子心态归正所以总显得不尽人愿。这世界的因果只是如此简单,不需要复杂化。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再睁开眼睛看看,多少的社会现象只是因为人为而成就的必然想象。多少人为何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而失了为人的基本原则?为何为了钱而失了良知而成为钱奴?为何如此拜金?……究其根本原因,教育到底是什么?如果教育的方式都是在纵容欲望,走极端追求片面认知,这一切社会现象因此成了必然结果。认根源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依然,学习道教思想,百利而无一害。
诸神道:“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但只是唐僧受过之苦,真不可言。他一路上历过的灾愆患难,弟子已谨记在此,这就是他灾难的簿子。”菩萨从头看了一遍。上写着:
蒙差揭谛皈依旨,谨记唐僧难数清:金蝉遭贬第一难,
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
出城逢虎第五难,落坑折从第六难,双叉岭上第七难,
两界山头第八难,陡涧换马第九难,夜被火烧第十难,
失却袈裟十一难,收降八戒十二难,黄风怪阻十三难,
请求灵吉十四难,流沙难渡十五难,收得沙僧十六难,
四圣显化十七难,五庄观中十八难,难活人参十九难,
贬退心猿二十难,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难,宝象国捎书二十二难,
金銮殿变虎二十三难,平顶山逢魔二十四难,莲花洞高悬二十五难,
乌鸡国救主二十六难,被魔化身二十七难,号山逢怪二十八难,
风摄圣僧二十九难,心猿遭害三十难,请圣降妖三十一难,
黑河沉没三十二难,搬运车迟三十三难,大赌输赢三十四难,
祛道兴僧三十五难,路逢大水三十六难,身落天河三十七难,
鱼篮现身三十八难,金兜山遇怪三十九难,普天神难伏四十难,
问佛根源四十一难,吃水遭毒四十二难,西梁国留婚四十三难,
琵琶洞受苦四十四难,再贬心猿四十五难,难辨猕猴四十六难,
路阻火焰山四十七难,求取芭蕉扇四十八难,收缚魔王四十九难,
赛城扫塔五十难,取宝救僧五十一难,棘林吟咏五十二难,
小雷音遇难五十三难,诸天神遭困五十四难,稀柿疼秽阻五十五难,
朱紫国行医五十六难,拯救疲癃五十七难,降妖取后五十八难,
七情迷没五十九难,多目遭伤六十难,路阻狮驼六十一难,
怪分三色六十二难,城里遇灾六十三难,请佛收魔六十四难,
比丘救子六十五难,辨认真邪六十六难,松林救怪六十七难,
僧房卧病六十八难,无底洞遭困六十九难,灭法国难行七十难,
隐雾山遇魔七十一难,凤仙郡求雨七十二难,失落兵器七十三难,
会庆钉钯七十四难,竹节山遭难七十五难,玄英洞受苦七十六难,
赶捉犀牛七十七难,天竺招婚七十八难,铜台府监禁七十九难,
凌云渡脱胎八十难,路经十万八千里,圣僧历难簿分明。
菩萨将难簿目过了一遍,急传声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即令揭谛,“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这揭谛得令,飞云一驾向东来。一昼夜赶上八大金刚,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谨遵菩萨法旨,不得违误。”八金刚闻得此言,刷的把风按下,将他四众,连马与经,坠落下地。噫!正是那——
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
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邪魔:可以简单理解为负面心理。因为负面心理所以产生一股无形的阴性的力量。
关于这些在佛教徒身上表现的极为深刻。也可以这么说,在如来菩萨燃灯古佛以及很多人身上都直接表现出了负面心理:心安理得的以己度人的否定他人建立自己,看表面走极端追求片面认知走形式主义,一个个总认为如此聪明。因为这些负面心理产生一股无形的阴性的力量成就多少人的恶性循环,所以至今仍然有多少人习惯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下一代而且还有多少的美名与各种理由。伤害促进社会的发展,更多的还是恶性循环。伤害的尽头成就物极必反而后促进一种被迫成长。吴承恩的本性得以成长因此有了唐僧师徒的取经生涯。取经为何如此艰难?因为人为的破坏性太强。如果说人为的破坏是一种必然的存在,有了《西游记》就不要再继续恶性循环才显示出这本书的实际性的价值与意义,反反复复犯着同样的错就变成了好了伤疤忘了疼而重蹈覆辙。
妙合:自然的阴阳合一。
玄关:入道教思想的门槛。
正法:正确的世界观,道教思想。
想要到达 九九归真的状态道总如此难行,坚持把追求道教思想视为人生目标。必须付出多少辛苦把负面心理去除,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定要把道教思想学成功为止。
《周易参同契》是一本书,讲述如何修炼入道的问题,对于真正入道差些火候。书里的内容有些复杂难懂。道教思想是指顺应自然规律而行为的为人之道。缺乏思想性就没办法学。《金丹四百字》接近道教思想,内容偏向抽象化。《西游记》有利融合了《金丹四百字》及其他道家传书有利的思想内容,把道教思想巧妙的贯穿于唐僧师徒一路成长经历的点点滴滴当中,通过道教派这典型的代表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与众人的为人方式形成鲜明对比来进行宣传道教思想。道通过有与无之间的对比而存在,属于阴阳合一成就的虚无。一切尽在不言中。到底什么是道?让我们用心慢慢思考。总而言之,心就是道。潜意识通过心灵感知来明白大道。人人都有一颗心。他才是我们了解大道的门径。没了心就失了道,因此成就无限负面心理,各种迷信思想也就层出不穷。
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不要以为取经很容易,圣僧对于很多坎也难度过。 《周易参同契》这本书就描述了自然极其玄妙的阴阳观,火候差一点都不能入道而无法了解道教思想。道家传书大抵都是比喻象征缺乏具体思想。《西游记》是对所有道家传书的具体解读彰显吴承恩心灵的高度有多高。老子三十三重天。由孙悟空对老子的态度显示出作者对道德思想的理解,因此深刻体现出《西游记》与《道德经》这两本书更是融合为一体的。人们对于儒教佛教非常熟悉。通过这两大宗教的害于是体现出道教的思想性以及无穷价值。这两大宗教的害也只有道教才能消除,阴阳合一回归自然因此显示阳光。这才是因自然而成就的本来的状态。儒教佛教都是因人为成就。道教追求自然而然。消除人为所以回归自然因此回归本性。
道教为人的具体特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而行为因此上善若水不会随意否定他人讲原则重视责任和成长,对伤害及其敏感,不会因为任何利益而改变自己的信仰,不在乎他人说好说坏,凭良心说话办事,有着高尚的品质,把众人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以众人的健康成长为己任和最大幸福与价值。当今社会教育与此区别太大,道教思想可以作为借鉴。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树人。成人所以成才而后彰显教育的真正成功。不注重成人自然成就教育的最后失败。
佛教思想的九九归真却是人为,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在凑数。道教思想的九九归真是指对内心充分认识,也叫九窍归真,即心理与生理达到阴阳合一而成就的无私无欲的心境,拥有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唐僧师徒通过对佛教思想人为因素上的深刻认识,从而突破佛教思想的束缚打开了内心所有的心结使自己的心灵回归自然,不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开阔眼界,心无所扰,拥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维护本来的心灵修得不坏之身。《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也是九九归真的象征。
选择修身养性毫发之差都不行,丹都结不成。这跟果实成熟的道理一样,熟了就熟了,差一点没熟就没熟。了解内心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到底直到胜利的过程。获取道教思想实属不易。大智慧就是靠自己用正确的方式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一步一步慢慢的成长,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懂了自然就懂了。
唐僧师徒因佛教继续成长。
三藏脚踏了凡地,自觉心惊。八戒呵呵大笑道:“好,好,好!这正是要快得迟。”沙僧道:“好,好,好!因是我们走快了些儿,教我们在此歇歇哩。”大圣道:“俗语云,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三藏道:“你三个且休斗嘴,认认方向,看这是什么地方。”沙僧转头四望道:“是这里,是这里!师父,你听听水响。”行者道:“水响想是你的祖家了。”八戒道:“他祖家乃流沙河。”沙僧道:“不是,不是,此通天河也。”三藏道:“徒弟啊,仔细看在那岸。”行者纵身跳起,用手搭凉篷仔细看了,下来道:“师父,此是通天河西岸。”三藏道:“我记起来了,东岸边原有个陈家庄。那年到此,亏你救了他儿女,深感我们,要造船相送,幸白鼋伏渡。我记得西岸上,四无人烟,这番如何是好?”八戒道:“只说凡人会作弊,原来这佛面前的金刚也会作弊。他奉佛旨,教送我们东回,怎么到此半路上就丢下我们?如今岂不进退两难!怎生过去!”沙僧道:“二哥休报怨。我的师父已得了道,前在凌云渡已脱了凡胎,今番断不落水。教师兄同你我都作起摄法,把师父驾过去也。”行者频频的暗笑道:“驾不去,驾不去!”
你看他怎么就说个驾不去?若肯使出神通,说破飞升之奥妙,师徒们就一千个河也过去了;只因心里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数未完,还该有一难,故羁留于此。
想要真正入道就得把自己的内心问题把自己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这里又有什么问题?曾经老龟的所托之事。这是道教思想中的九九归真,还是在解决心理问题。悟空这个本性相当清楚。我们的心灵成长同样是无边无际的,如地球围着太阳转,永不停息一样。天人合一心随自然成就自然的人生就是这个道理。
唐僧早已脱胎换骨,再也不是曾经的他。悟空和师弟们使神力随便就能把他带到大唐,与佛教其实有何相干?这个神力指什么?他指反省过往和现在因果的关联,所以叫知道过去和未来。我们对内心明白了,就会预知曾经的世界大概的状况以及社会如何进步的步伐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的老祖先老子和吴承恩当然清楚,儒教思想佛教思想都会是短暂的存在,三教合一才是必然。道教才会是永久的存在,才是三教之源流因为阴阳合一而消除所有人为上的害。老子为何对一如此重视?这就是自然成就阴阳合一的状态才是真正美好的存在。
为何如此认为呢?这世上不会有谁喜欢被伤害和互相伤害,有伤害就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世界万物都来自于自然。大自然才是万物最终的归宿,所以落叶归根,我们的身体最终也会入土为安,身体如有字真经属于实有,只是短暂的存在,道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正确的世界观,人本来的心境,可以顺应天地的运行与天地同在;大自然才是万物真正的母亲。自然是无私无欲的,人之本性所以是向善向上的自然也表现出大自然无私无欲的高尚情怀,这世上所以出现了老子,吴承恩……这世上不会有谁不希望自己健康;九九归真而回归本性,就是回归人之初的美好心境。《道德经》,《西游记》所以会得到众人的重视,最终也会得到众人的信仰,只是时间问题罢了。真相总会大白。真理总会被众人追求,这也是学习的根本性意义。真理在谬论面前会保持沉默因为真理一直存在着,只是因为人为失了慧眼暂时看不见而已。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必然是如此的。
如来思想的母亲是孔雀。他拉拢信仰者实际上却是教众人供养大鹏,这在七十七回我们已经知道。正所谓迷信佛教其实却是迷上了大鹏这个妖怪因此给他喂食无意中成就无限伤害。如来的人生格局就这样成为定局,因此,佛教思想存在着太多的虚无缥缈:什么前世今生;什么他就是世界万物的主宰;什么信他,他就让你上天堂,不信就让你下地狱;什么命运前生早已安排,天生注定;什么是是非非,自己多少好,别人多少坏……由此显示出如来何其的自高自大和他多少的想法何其的片面。想法多是非多内心所以复杂,社会所以乱。人因为无知所以无意中走极端才会信。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就会选择性的去信。社会总一直在进步。不好的东西定然会慢慢被摒弃而淘汰,好的东西因此被理性保留而传承。社会只是如自然般这样无时无刻进行着阴阳之间的转换。何为聪明何为笨?这也只不过是相对存在的概念。社会在不停的进步。关于聪明与笨的看法一直在进化。
本性上善若水,一直不显露都一直显示在众人之下。这就是大自然本来的样子。本性天生地长。本性就是自然而然。老子说道与物反,本性与人为因此是相反的存在。我们活在自己的虚幻里并抹杀不了这自然而然的存在。我们的想法来于自然最后还得回归自然,法由心生,还由心灭,这就是修身养性。人的本性如自然,我们真正想要学终究都会得到。害怕吃苦和懒惰之心以及各种迷信思想需要理性克服。
灵山离大唐到底有多远?只有一念之差。只是唐僧对这些想法的认识及化解花了如此长的时间。想法就是唐僧迷信的佛教思想,儒教思想,看得见摸得着的明文规定。唐僧是个儒教徒也是佛教徒所以一直看不清自己。他的修心生涯就是超脱这些想法之外才让他看清了自己了解了自己,才让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本来,用心感受到这个无边无际的世界,看到这个世界为何如此,一个个的人为何如此。我们的祖先吴承恩和老子自然做到了这些所以我们这些后代子孙因为自身的人生格局才看不清他。悟空不是儒教徒佛教徒所以轻轻松松置身事外,心纯如水,火眼金睛,对意识界人性的阴暗面相当敏感。唐僧必须在悟空的带领下才能化解这些想法而到达灵山,心灵归空。灵山到大唐只是一念之差,也就是无我与自我之间的距离。自我之心是有。无我之心是无。唐僧师徒的取经生涯就是有与无之间的转换,即《道德经》里的道德思想。无我之心,我们的潜意识所以是一个巨大的消化系统。我们得把自己的想法送给他。我们更得一心向善无条件信任他让他来消化,与他一起探讨分析一起成长。阴阳交合并不局限于男女结合。天地也会阴阳交合。人心也是如此。
佛教为了配一藏之数说快速送他们去,又因为九九归真的形式主义把他们落下。佛教就是人为的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如此复杂而自以为有本事。这反应出他们的私心何其的重。如来从以自己为中心开始就失了将心比心的能力于是失了本性失了慧眼,最后只能靠无限负面心理来成就自己。因为本事不够才有了谈惩罚安排谈用强力管制才有了自吹自擂自以为是自我炫耀自我追捧的必要。这都是负面心理,邪念,邪魔。佛教与道教因此天壤之别。悟空上善若水一直把自己放在最低点因此没有这些毛病。我们有意识的克服这些负面心理才能使心态归正而明白道教思想的真谛。
从众人对孙悟空的态度反映出一个个的毛病。我们对此返观内照理性消除这些毛病。
师徒们口里纷纷的讲,足下徐徐的行,直至水边,忽听得有人叫道:“唐圣僧,唐圣僧!这里来,这里来!”四众皆惊。举头观看,四无人迹,又没舟船,却是一个大白赖头鼋在岸边探着头叫道:“老师父,我等了你这几年,却才回也?”行者笑道:“老鼋,向年累你,今岁又得相逢。”三藏与八戒、沙僧都欢喜不尽。行者道:“老鼋,你果有接待之心,可上岸来。”那鼋即纵身爬上河来。行者叫把马牵上他身,八戒还蹲在马尾之后,唐僧站在马颈左边,沙僧站在右边,行者一脚踏着老鼋的项,一脚踏着老鼋的头叫道:“老鼋,好生走稳着。”那老鼋蹬开四足,踏水面如行平地,将他师徒四众,连马五口,驮在身上,径回东岸而来。诚所谓——
不二门中法奥玄,诸魔战退识人天。本来面目今方见,一体原因始得全。
秉证三乘随出入,丹成九转任周旋。挑包飞杖通休讲,幸喜还元遇老鼋。
这个老鼋讲述人与天之间的根本区别。我们对此深刻认识也就明白天人合一的具体含义。
不二门中法奥玄:世界本来的样子即道教思想极其深奥与玄妙,道最玄,莫用金丹视等闲就是这样的意思。儒教佛教属于实有,看得见摸得着属于第二法门第三法门。道教思想代表虚无,看不见摸不着属于不二法门,世界上的唯一法门。
诸魔战退识人天:战胜了所有心魔对天道和人道得以深刻明白。
本来面目今方见:唐僧更清晰的看到本来的自己,真实的自己以及自己的本来面目。
一体原因始得全:对内心最基本的两个自己终于得以充分认识。
秉证三乘随出入,丹成九转任周旋。挑包飞杖通休讲,幸喜还元遇老鼋。
三乘就是儒教佛教道教,在众人内心自然存在的三大信仰。而今多少人依然是儒教佛教徒。因为儒教佛教站在道教的对立面,真正的道教徒所以还是稀有物种。
九转指九九归真,人的生理与心理达成的自然循环,不受任何阻碍。
有一颗公正无私的心能够对三教深入认识所以能够随意出入不受束缚。大丹炼成,心理与生理达到自然循环。挑包飞杖属于表面现象不值得一说。能够回归本来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多亏对老鼋的深入认识。
这次老鼋因为曾经的所托之事唐僧给忘了,于是怪他们和他们很不高兴把他们扔进了水里。是唐僧真的忘了还是老龟的问的话多此一举?这就是人道与天道的本质区别。人道,像老鼋对唐僧师徒这样的态度,老龟迷信如来站在自己的立场以自我为中心的只因为自己的所托之事别人无意给忘了就只怪别人和别人生气不高兴,把他们扔进水里。很多人都习惯这样为人。如来玉帝就是如此。不愿意反省所以成为凡人只是自以为是圣人神仙。人道看似重情实而缺乏责任造就罪恶反而显得无情。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好心,不愿意改变,不愿意听从反对意见,心安理得纵容着自己和别人 ,就这样做着坏事反而觉得自己在做好事。结果呢?却不知道在害人害己。正因为如此的不良心态才使自己失了对本性的认识,一天烦恼不断。天道,关于成人的问题只看自己如何选择。这个问题得问自己。自己都这样的为人态度以自我为中心迷信自己不愿意改变,不求成长不向着本性,不反省自己的问题如何能够让自己获得人身呢?不改变就永远当个缩头老鼋。这个老鼋。自然是有喻意的。人为的心态与天道的心态是相反的存在。人为就这样喜欢顺喜欢走极端追求片面认知。天道注重反。一正一反才成就本来因此天人合一。
选择成人还是选择当个缩头乌龟只在一念之差。如来自己都没有成人自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本性在面前却不向着本性不问本性不和本性交流反把本性推入水里所以无法让自己成人。这就是选择成人还是选择成为动物的根本区别。因为人为就这样使自己成为动物成精的妖怪只是自以为是人。因为无为才使自己成为孙悟空而后成为多少妖怪的天敌。
唐僧师徒与老鼋的矛盾直接反映出成人的本质选择是什么。
人生只是一道选择题。选择向善克服自我克服个人想法就不会找本性的问题而一心向着本性反省自己的问题而使自己成长与本性达成共识而入天道,反之就是不选择向着本性找本性的麻烦而远离本性的以自我为中心迷信自己的想法而让自己成为一个凡人而后天天烦人。这就是人与天之间的区别。人内心的矛盾是这样发生的:一个本性的自己,天生地长;一个自我之心,因身体和环境共同造就,也就是由后天环境而生成。自我之心与本性合二为一回天道。反之就是内心两个人的存在或是很多声音的存在引发无限烦乱。凡人所以是烦人。自我之心与外在的矛盾也反应出一个人内在的矛盾。
老鼋驮着他们,翙波踏浪,行经多半日,将次天晚,好近东岸,忽然问曰:“老师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见我佛如来,与我问声归着之事,还有多少年寿,果曾问否?”原来那长老自到西天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步上灵山,专心拜佛及参诸佛菩萨圣僧等众,意念只在取经,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问得老鼋年寿,无言可答,却又不敢欺,打诳语,沉吟半晌,不曾答应。老鼋即知不曾替问,他就将身一幌,唿喇的淬下水去,把他四众连马并经,通皆落水。咦!还喜得唐僧脱了胎,成了道,若似前番,已经沉底。又幸白马是龙,八戒、沙僧会水,行者笑巍巍显大神通,把唐僧扶驾出水,登彼东岸。只是经包、衣服、鞍辔俱湿了。师徒方登岸整理,忽又一阵狂风,天色昏暗,雷闪俱作,走石飞沙。但见那——
一阵风,乾坤播荡;一声雷,振动山川。一个闪,钻云飞火;一天雾,大地遮漫。风气呼号,雷声激烈。闪掣红绡,雾迷星月。风鼓的尘沙扑面,雷惊的虎豹藏形。闪幌的飞禽叫噪,雾漫的树木无踪。那风搅得个通天河波浪翻腾,那雷振得个通天河鱼龙丧胆,那闪照得个通天河彻底光明,那雾盖得个通天河岸崖昏惨。好风,颓山烈石松篁倒。好雷,惊蛰伤人威势豪。好闪,流天照野金蛇走。好雾,混混漫空蔽九霄。
唬得那三藏按住了经包,沙僧压住了经担,八戒牵住了白马,行者却双手轮起铁棒,左右护持。原来那风雾雷闪乃是些阴魔作号,欲夺所取之经,劳攘了一夜,直到天明,却才止息。长老一身水衣,战兢兢的道:“悟空,这是怎的起?”行者气呼呼的道:“师父,你不知就里,我等保护你取获此经,乃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可以与乾坤并久,日月同明。寿享长春,法身不朽,此所以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来暗夺之耳。一则这经是水湿透了,二则是你的正法身压住,雷不能轰,电不能照,雾不能迷,又是老孙轮着铁棒,使纯阳之性,护持住了,及至天明,阳气又盛,所以不能夺去。”
唐僧师徒取得了真经乃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可以与天地一样长久,与明月一样同明。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悟空说的真经,也就是如来的有字真经与悟空的无字真经合二为一的融合。这与如来介绍的真经不一样。一个人真正明白了内心的阴阳也就明白了天道,真正明白了天道就明白了天地造化之功,于是精神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明。悟空的为人所以是以无私成全其自私的态度。悟空是如来,因为悟空化解了如来身上的一切毛病。悟空也是老子,悟空同样是吴承恩。悟空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纯洁无瑕的自己。孙悟空是每个人的一面最好的镜子,从他身上照出一个个内心的诸多问题。消除问题因而回归本性从而见性明心。
三藏、八戒、沙僧方才省悟,各谢不尽。少顷,太阳高照,却移经于高崖上,开包晒晾,至今彼处晒经之石尚存。他们又将衣鞋都晒在崖旁,立的立,坐的坐,跳的跳。真个是——
一体纯阳喜向阳,阴魔不敢逞强梁。须知水胜真经伏,不怕风雷闪雾光。
自此清平归正觉,从今安泰到仙乡。晒经石上留踪迹,千古无魔到此方。
经历此难,唐僧师徒五行各自都阴阳合一所以是一体纯阳喜向阳。世界万物皆向阳。人之本性当然就是向善向上的。唐僧师徒达到自然的向阳,什么妖魔鬼怪都伤害不了他们。水与经本身是有深刻联系的。上善若水。这个经暗指三教合一的总和:道教思想,大智慧。水本身就是大智慧的象征。妖魔鬼怪的克星就是大智慧。圣人不伤人,鬼不显灵,神不伤人,固德交归焉。唐僧师徒四人心境到此。
对内心的阴阳真正了解,懂得把握,从此以后,妖魔鬼怪也会发挥积极作用。想要入道的前提,必须消除内心的任何污点。这就好比清澈的泉水容不下一丝污浊。这所有污点被排清,才是人之本来。入道难,因为他的要求如此之高。入道也不难,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怕权威和世俗的为难与无穷阻碍,有心总能成就一切。
他四众检看经本,一一晒晾,早见几个打鱼人,来过河边,抬头看见,内有认得的道:“老师父可是前年过此河往西天取经的?”八戒道:“正是,正是,你是那里人?怎么认得我们?”渔人道:“我们是陈家庄上人。”八戒道:“陈家庄离此有多远?”渔人道:“过此冲南有二十里,就是也。”八戒道:“师父,我们把经搬到陈家庄上晒去。他那里有住坐,又有得吃,就教他家与我们浆浆衣服,却不是好?”三藏道:“不去罢,在此晒干了,就收拾找路回也。”那几个渔人行过南冲,恰遇着陈澄,叫道:“二老官,前年在你家替祭儿子的师父回来了。”陈澄道:“你在那里看见?”渔人回指道:“都在那石上晒经哩。”陈澄随带了几个佃户,走过冲来望见,跑近前跪下道:“老爷取经回来,功成行满,怎么不到舍下,却在这里盘弄?快请,快请到舍。”行者道:“等晒干了经,和你去。”陈澄又问道:“老爷的经典、衣物,如何湿了?”三藏道:“昔年亏白鼋驮渡河西,今年又蒙他驮渡河东。已将近岸,被他问昔年托问佛祖寿年之事,我本未曾问得,他遂淬在水内,故此湿了。”又将前后事细说了一遍。那陈澄拜请甚恳,三藏无已,遂收拾经卷。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经沾住了几卷,遂将经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经不全,晒经石上犹有字迹。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师徒们果收拾毕,同陈澄赴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玉帝如来不完美自然而然。我们每个人也一样。这世上就没有所谓绝对的完美,只有相对的完美。这就是天地之理。所以说人犯错是必然是无法避免的。天地都做不到又何况是人?阴阳合一最重要。阴阳之间随时进行转换保持合一的状态才是自然而然。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做到言行一致,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把责任放在第一位,而后带领别人这样去做到成就自然的人生。这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劝人为善,顺道而为。这才是真理。
直到现在,我们也该懂得如何去相信自己和别人,而后懂得如何去爱自己和孩子了吧。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听话迷信自己是逆道而为的行为。把自己的想法与孩子一起分享一起解剖分析而后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探索这个世界包括我们的内心世界从而让我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使自己得到安全和为自己的人生保驾护航。孩子的心境是自然的心境。我们认为自己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同样更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孩子心纯如水,是我们最好的一面镜子。从他身上照出的更是我们身上的污点。我们要选择反思改正和孩子一道成长。孩子更是我们的佛祖,我们要像供养神灵一样供养他们而不该把他们当成动物养着而迷信管与逼迫还心生诸多抱怨。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就是给鱼更要给网。孩子是我们的宝。我们要选择爱护而不该随意责备他不尊重他。我们更不该诽谤孩子总认为他无知责骂他自以为高级在孩子面前搞不平等关系。我们要认同本性的向善向上之心,带着这份美好的祝福看待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好是正常的,向着美好进发才自然而然。我们去除了俗人的是非放下心里的重重包袱拥有平和的心态轻松上阵,带着这份美好的心情来看待这个世界才会感觉无事一身轻,心里因此充满阳光的温暖。人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选择养护本性发挥潜能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消极成分应该理性克服不然总事与愿违。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成长更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道教无疑是养护本性促进本性的自然成长发挥本性作用的最好的耕耘师。
那庄上人家,一个传十,十个传百,百个传千,若老若幼,都来接看。陈清闻说,就摆香案在门前迎迓,又命鼓乐吹打。少顷到了迎入,陈清领合家人眷俱出来拜见,拜谢昔日救女儿之恩,随命看茶摆斋。三藏自受了佛祖的仙品仙肴,又脱了凡胎成佛,全不思凡间之食。二老苦劝,没奈何,略见他意。孙大圣自来不吃烟火食,也道:“彀了。”沙僧也不甚吃,八戒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行者道:“呆子也不吃了?”八戒道:“不知怎么,脾胃一时就弱了。”
八戒真正成佛回归本性,于是也自然不贪吃了。在道教思想里,我们的欲望是这样得到克制的。我们的认知达到自然的状态,对这个世界充分认识而消除了迷信心理,欲望也就回归本来。我们对欲望于是自然做到了克制有度,懂得把握。我们心灵的天平达到自然的平衡状态,心态所以平和,没有什么私心。道教思想讲的是人的认知问题。我们心灵的高度能够与天地合为一体才会让我们看到这个广阔的世界和人性阴暗的缘由,从而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消除所有不必要的烦恼。人性的阴暗是必然的存在,这是无止境的话题,关键在于如何去认识他改变他促使自己的成长。到达这样的心境,不是绝对没有烦恼因为世上从来没有绝对。阴阳是并存的,阴性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明白了自然规则因此懂得理性看待和选择如何去改变。生活总是有着诸多的不美满。不美满会向着美满进行转向……阴阳之间的转向从来不会停止,这就是自然而然。
或者在当代,真正的无忧无虑只有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双丰收即成人成才,虽然精神财富也是无价之宝只是处于一个迷信思想普遍的年代这只是众人认为的一场空,因此难以发挥出他的实际性意义,更多的时候要做好不被接受的心理准备。再者说,人为与无为是天敌。每个人都存在人为因素。愿不愿意转向只在于个人选择。道教认为是真理。人为总是不愿意认同。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人为向无为转向更需要足够的时间。具体多少时间只能让事实来说话。
道教思想与佛教思想的区别太多。佛教思想重视外在搞形式主义,结果反倒害人害己。这就叫治标不治本反受其害。比如明明太伤心了想哭却坚决被克制而不能哭,这多难受。很多人面对孩子的哭总会恶语相加。为何有如此极端事件的发生终究离不开佛教的功劳。正因为如此极端才会造就人内心的很多心理问题。我们的心灵受伤了,是需要情绪的释放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就会造就心理上的压抑。压抑越深,情绪越爆满,一直这样下去真的会把人逼死的。明明自己缺乏营养需要补充营养可是偏偏信邪不让自己补充营养还认为那是害,身体只会多么糟糕。这世界很多自然而然的东西是我们能够想怎样就怎样的吗?顺其自然才是最让人舒服的。因此想哭就哭吧,不过得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得让自己成长;肚子饿了要吃饭,不然会饿坏伤身……人的欲望需求需要的是克制有度而不是人为上的什么戒这戒那。人为上盲目的戒只有对身体造成伤害。这就像我们对水火不认识一样,会让自己受到水火的伤害。世界到处充满安全隐患。我们需要探索需要学习才能尽力保证自己的安全。一旦盲目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太常见。佛教的禁欲实乃逆道而为,正因为如此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纵欲。
遂此收了斋筵,却又问取经之事。三藏又将先至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及至雷音寺参如来,蒙珍楼赐宴,宝阁传经,始被二尊者索人事未遂,故传无字之经,后复拜告如来,始得授一藏之数,并白鼋淬水,阴魔暗夺之事,细细陈了一遍,就欲拜别。
师徒一路的经历才是真正可贵的。这都是人生莫大的财富。唐僧把这些经历说给了陈家庄人听就意味在传道。这里人这么看重他们,说明他们吸取教训改变信仰了。菩萨的思想观念有问题,听她讲经的金鱼才会变成吃孩子的妖怪。吃孩子就是灭本性使成长停滞,灭了香火,灭了人类的正确信仰。菩萨唯我独尊就是在灭本性要求别人迷信她供养他而不求成长。社会是一直进步的,这里人自然想成长却因为菩萨的唯我独尊而感觉受害了。大家受害而得到悟空的帮助。悟空这个本性就是促进我们成长的原动力。他们还会继续迷信菩萨迷信妖怪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人的自我之心保持适当是好的。起念段然有爱,我们的想法一产生都是因为好 ,而好过了头就是过分,一旦过分就会像是人心里的一颗毒瘤。我们越唯我独尊越觉得好就是好而这样一根筋的去认为去做,这颗毒瘤就越长越大于是祸害就会越来越深。儒教思想佛教思想对社会造成莫大的伤害这是主要问题。这叫极端的偏激思想,正所谓用谎言验证谎言而后得到无限谎言。这世界就是两面性的存在。人的想法也一样。我们让自己如此片面的一根筋偏激的看待问题就似使人性的一颗毒瘤在慢慢滋生慢慢长大而后害人害己。这就好比我们一直不吃饭的后果。
玉帝所以如此一根筋的认为自己就是高级的,他就是天,他所以是天帝,大家都该追捧他迷信他,谁反就灭了谁。如来总是说自己就是好的,是劝人为善的,别人总是不好的罪恶的,是因为别人不认识他不了解他,不向他学好,总是如此一根筋的认为, 而结果呢?谁来买单?他们和迷信他们的人还有多少无辜的孩子。
现在的社会依然有多少人在继承着玉帝如来的这些毛病。由此更证明着儒教佛教对中国造成的何其深远的影响。迷信成就罪恶,我们要理性认识儒教佛教的诸多问题来学习道教思想。
伤害就这样伴随着成长。社会就这样进步着。相信未来的社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明理,善的力量越来越强,伤害自然越来越少,以至于少之又少,直到没有伤害,只有众人简单的幸福,没有烦恼。这就到达道教说的自然无为的状态。
那二老举家,如何肯放,且道:“向蒙救拔儿女,深恩莫报,已创建一座院宇,名曰救生寺,专侍奉香火不绝。”又唤出原替祭之儿女陈关保、一秤金叩谢,复请至寺观看。三藏却又将经包儿收在他家堂前,与他念了一卷《宝常经》。后至寺中,只见陈家又设馔在此。还不曾坐下,又一起来请;还不曾举箸,又一起来请,络绎不绝,争不上手。三藏俱不敢辞,略略见意。只见那座寺果盖得齐整——
山门红粉腻,多赖施主功。一座楼台从此立,两廊房宇自今兴。朱红隔扇,七宝玲珑。香气飘云汉,清光满太空。几株嫩柏还浇水,数干乔松未结丛。活水迎前,通天迭迭翻波浪;高崖倚后,山脉重重接地龙。
三藏看毕,才上高楼,楼上果装塑着他四众之象。八戒看见,扯着行者道:“兄长的相儿甚象。”沙僧道:“二哥,你的又象得紧。只是师父的又忒俊了些儿。”三藏道:“却好,却好!”遂下楼来,下面前殿后廊,还有摆斋的候请。行者却问:“向日大王庙儿如何了?”众老道:“那庙当年拆了。老爷,这寺自建立之后,年年成熟,岁岁丰登,却是老爷之福庇。”行者笑道:“此天赐耳,与我们何与!但只我们自今去后,保你这一庄上人家,子孙繁衍,六畜安生,年年风调雨顺,岁岁雨顺风调。”众等却叩头拜谢。只见那前前后后,更有献果献斋的,无限人家。八戒笑道:“我的蹭蹬!那时节吃得,却没人家连请十请;今日吃不得,却一家不了,又是一家。”饶他气满,略动手又吃过八九盘素食;纵然胃伤,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已皆尽饱又有人来相邀。三藏道:“弟子何能,感蒙至爱!望今夕暂停,明早再领。”
曾经的大王庙拆了,选择供奉唐僧师徒,也就是改变信仰入道了。自从改变信仰后,大家过得非常好。大家非常感谢唐僧师徒说是他们的功劳。悟空说这是天赐的,与他们无关,也就是说这是靠了大家自己的努力,天成就而已。老子说,功成身退,百姓皆谓我自然也就是这个道理。道教有着不争功的美德,悟空所以如此说。悟空代表一个社会及一个国家的灵魂。接着悟空就说,现在他来了,从今以后信仰他,他就保他们以后非常好。悟空的成长能力我们也看到了,今非昔比。依然,信道,心向本性,无往不胜。我们的老祖先老子为无为则无不为之理。不争,天下莫之能争。本性与如来有着本质区别。佛教与道教没办法进行比较。
时已深夜,三藏守定真经,不敢暂离,就于楼下打坐看守。将及三更,三藏悄悄的叫道:“悟空,这里人家,识得我们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为久淹,失了大事。”行者道:“师父说得有理,我们趁此深夜,人皆熟睡,寂寂的去了罢。”八戒却也知觉,沙僧尽自分明,白马也能会意。遂此起了身,轻轻的抬上驮垛,挑着担,从庑廊驮出。到于山门,只见门上有锁。行者又使个解锁法,开了二门、大门,找路望东而去。只听得半空中有八大金刚叫道:“逃走的,跟我来!”那长老闻得香风荡荡,起在空中。这正是: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毕竟不知怎生见那唐王,且听下回分解。
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
悟空真正长大成熟,他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此处人因此身强体健拜到了真正的如来佛祖。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这还是一阴一阳之间的关系。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显露自己的本事。悟空一路行来所以没几人看出他的真本事,反而通过他在表现出别人的本事。一个个妖怪,悟空收服不了,只有主人公来收服。悟空所以没本事。妖怪的主人反而有本事。没有真本事的人才会显示自己的本事,其实他们做了多少坏事却不得反省,通过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因此显示自己有本事。如来在众人的眼里本事总是大的不得了,然而他又有多少本事?拥有大智慧的人看上去就是笨笨的,拥有大德之人看上去就是无德的,所以大智若愚,上德不德。如来自认为慧眼超群,悲悯无底,德高望重,真的是这样吗?而悟空看上去就这么无能,在玉帝如来的眼里都不值得一提,遇到问题了往往找这个帮助,找那个帮助,自己却不能解决。这是他真的无能吗?一切就是这样似是而非,非而似是。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真实而虚幻。选择心向悟空看到另外一方完全不同的天地。
唐僧师徒修行真正成功懂得守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他们于是回大唐拜主人即唐王。唐王乃是一国之主,也是唐僧的主。主人向不向本性是一回事。不向本性也是一国之主比如玉帝。关键是大家都认他为主。如果众人都认本性为主,那本性就成了主。这还是关于信仰问题。信仰本性的国主,国家就真正得道而国富民强。由此也深刻体现出作者对美好社会的何其向往。
718974761
发表于 2022-3-7 12:21:58
第一百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且不言他四众脱身,随金刚驾风而起。却说陈家庄救生寺内多人,天晓起来,仍治果肴来献,至楼下,不见了唐僧。这个也来问,那个也来寻,俱慌慌张张,莫知所措,叫苦连天的道:“清清把个活佛放去了!”一会家无计,将办来的品物,俱抬在楼上祭祀烧纸。以后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还有那告病的,保安的,求亲许愿,求财求子的,无时无日不来烧香祭赛,真个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不题。
由此看出众人对道教非常看重而且自主虔心向着本性信仰道教非常诚恳,同时表现出这里人的修为已经非常的高,心灵已经非常的纯净。道教与佛教区别就是如此之大。道教讲自主注重柔性的力量,用送智慧送美好祝福送阳光的方式来谋求众人自主供养。儒教佛教注重刚强,用伤害迷乱众人的方式而为此带上一顶无比美好的金帽子而强力要求众人供养。道教与儒教佛教的思维方式、心态不同所以为人方式完全不同,更由此体现出儒教佛教的心态何其的不正,负面心理何其的严重。
金刚说唐人伶俐,怕泄露了自己的样子所以不现身给他们看见。由这句话继续反映出佛教徒的负面心理。一方面,他们做贼心虚,怕自己丑恶的一面被别人看到,所以说别人伶俐,会泄露自己的样子。那又是什么样子不能见人了?当然是佛教丑恶的一面不能被人看见。如果被人识破了别人就不会来信了。这是他们的担忧。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他善于听取反对意见所以是有一定的慧眼的。金刚所以说他们伶俐。另一方面,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表现出自己是真人然而却弄巧成拙。正所谓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然而却因此迷惑了多少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这个道理吧。因为不知不觉被染黑所以察觉不到。因为人纵容欲望而贪得无厌,外界环境被严重污染,内在也是如此。大家都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被污染习惯而后觉得自然而然,于是多少人都以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因此儒教佛教徒成了普遍,孙悟空成为另类更会成为众矢之的,多少孩子纯洁的心灵在没有成型的时候就被抹杀在婴儿的摇篮里成为了现实的多少惨案。多少人更因儒教佛教而严重迷乱迷失了对真相的认知根本看不见这样残酷的现实的存在,更以为这就是爱。天竺国国王深切意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所以放声大哭。多少人以为的爱原来就这样只是深深的害。这一切都是儒教佛教非自然的心态无意中惹的祸根。不能清澈认识到儒教佛教多少的害因此就无法明白道教思想。
唐僧师徒才是真正的真人所以叫五圣成真。比如从整部书来看,认识到他们才是真人的有几人?这才是真正的真人不露相。再比如陈家庄人认识他们更非常虔心自主信仰他们,把他们当佛供养着,他们必须偷偷溜走,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真人不能这样显露。这是有意为之,为的是顺应自然规律。孙悟空为人坦荡荡自然不怕什么丑恶会被能见人。他看上去总是如此丑恶,而内在何其美好,众人看了只会觉得越看越好看。当然,从本质上来讲,一个大智之人看上去就是笨笨的,所以大智若愚。这世界的本来就是这样的规律因此大白若黑,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象无形,大成若缺……
道教与佛教如此天壤之别。
真正的完美就是一种不完美。如果完美就是完美,那么缺憾就无边无际了,比如玉帝如来菩萨。现在有很多电视剧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好人好的无边无际,坏人坏的不可思议,而后坏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行改正,好人终于有好报而圆满收场。这种思维方式是不是与如来息息相关?如来总是如此自认为好的不得了,因此别人总是坏的不得了。因为用别人的何其不好才能衬托出自己多么的好。这就是佛教的思维方式。然而这世界,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其实是像《西游记》讲述的这样的。世上并没有绝对性的好人与坏人,因为阴阳并存,因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好人与坏人更在于各人认为。真正的好人就似孙悟空这样的,但是儒教佛教徒不会认为孙悟空是个好人而是个罪恶滔天的坏人。因为孙悟空坏了,所以自己好了。佛教徒一直就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如果众人能够深入认识到悟空的好而向着他学习,那么,社会也就真正入道了。时到今天,国家教育体制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向着本性的重要性,不了解道教思想,因此,注重将心比心向着本性的人在儒教佛教徒的心里只是一种天大的笑话。真善美在人为的社会里总似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也就是孙悟空的待遇。孙悟空也正因为这样的不公待遇而百炼成钢而带领众人走向真正的强大。孙悟空的成长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社会多么的憧憬与向往。总归,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老子吴承恩是千里马更是伯乐只是因为众人的无知而给抛弃。当然,抛弃是短暂的。被推崇是长远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推崇道教思想把老子吴承恩的道发扬光大发挥无限正能量。众人的迷信思想要不得,应该选择理性消除而崇尚用心为人,推崇上善若水的为人风格。
悟空他们乃真君子。正是那君子坦荡荡,为人光明磊落,经得住考验。而如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现在也更清楚了。悟空一贯就讨厌佛教徒藏头露尾的德行。我们的祖先有多少值得我们这些后代子孙骄傲的地方啊?道教思想何其美好,才是作为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自信的资本。
金刚道:“前日观音菩萨启过如来,往来只在八日,方完藏数。今已经四日有余,只怕八戒贪图富贵,误了期限。”
佛教重视的就是形式主义,所以还要配个一藏之数。
金刚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才会这样认为八戒。殊不知,唐僧都成佛了,八戒也跟着已经成佛,回归本性,再也不是曾经的八戒。金刚就看不见这点了,因为他们被自己的价值观被这样固有的自我固有的世界观给封闭,人生格局已成定局所以看不到更大的世界。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毛病?这都是佛教的忠实后裔。佛教成就恶性循环,喜欢抱残守缺。道教成就自然而然,喜欢推陈出新。佛教与道教是天敌。
八戒笑道:“师父成佛,我也望成佛,岂有贪图之理!泼大粗人!都在此等我,待交了经,就来与你回向也。”呆子挑着担,沙僧牵着马,行者领着圣僧,都按下云头,落于望经楼边。太宗同多官一齐见了,即下楼相迎道:“御弟来也?”唐僧即倒身下拜,太宗搀起,又问:“此三者何人?”唐僧道:“是途中收的徒弟。”太宗大喜,即命侍官:“将朕御车马扣背,请御弟上马,同朕回朝。”唐僧谢了恩,骑上马,大圣轮金箍棒紧随,八戒、沙僧俱扶马挑担,随驾后共入长安。真个是——
当年清宴乐升平,文武安然显俊英。水陆场中僧演法,金銮殿上主差卿。
关文敕赐唐三藏,经卷原因配五行。苦炼凶魔种种灭,功成今喜上朝京。
八戒自然觉得金刚很好笑,他回答,大家都成佛了,他也会指望成佛,怎么会贪图享受呢?佛教徒自然无法明白猪八戒到底在说什么,因为他们觉得猪八戒贪图享乐是正常的,又和他们说什么猪八戒也会成佛。这是很荒谬的事情,因为佛教对欲望是持纵容的态度。纵容都是正常的,还谈什么猪八戒会成佛吗?猪八戒贪得无厌,这就是他们所认为的佛。佛教中人就这样只是所谓的尘世佛而已。他们不是是真正意义上的佛,一个个都以为自己是佛。迷信的人于是跟着这样认为以为他们是真正的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需要我们用心领悟用心来分辨。
唐僧取经的出发点在李世民这里 ,而今取经成功明白了世界的真谛,所有心魔得以消除而高高兴兴回到初始地点。这也叫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当时社会价值观到佛到道而后进行着反复循环。时到今天,真正入道的人是稀有物种。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步入真道。
唐僧四众,随驾入朝,满城中无一不知是取经人来了。却说那长安唐僧旧住的洪福寺大小僧人,看见几株松树一颗颗头俱向东,惊讶道:“怪哉,怪哉!今夜未曾刮风,如何这树头都扭过来了?”内有三藏的旧徒道:“快拿衣服来!取经的老师父来了!”众僧问道:“你何以知之?”旧徒曰:“当年师父去时,曾有言道:‘我去之后,或三五年,或六七年,但看松树枝头若是东向,我即回矣。’我师父佛口圣言,故此知之。”急披衣而出,至西街时,早已有人传播说:“取经的人适才方到,万岁爷爷接入城来了。”众僧听说,又急急跑来,却就遇着,一见大驾,不敢近前,随后跟至朝门之外。唐僧下马,同众进朝。唐僧将龙马与经担,同行者、八戒、沙僧,站在玉阶之下。太宗传宣:“御弟上殿。”赐坐,唐僧又谢恩坐了,教把经卷抬来。行者等取出,近侍官传上。太宗又问:“多少经数?怎生取来?”三藏道:“臣僧到了灵山,参见佛祖,蒙差阿傩、伽叶二尊者先引至珍楼内赐斋,次到宝阁内传经。那尊者需索人事,因未曾备得,不曾送他,他遂以经与了。当谢佛祖之恩东行,忽被妖风抢了经去,幸小徒有些神通赶夺,却俱抛掷散漫。因展看,皆是无字空本。臣等着惊,复去拜告恳求,佛祖道:‘此经成就之时,有比丘圣僧将下山与舍卫国赵长者家看诵了一遍,保佑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止讨了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意思还嫌卖贱了,后来子孙没钱使用。’我等知二尊者需索人事,佛祖明知,只得将钦赐紫金钵盂送他,方传了有字真经。此经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检了几卷传来,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数盖合一藏也。”
唐僧把一路经历与唐王定然细细说来。唐王作何感想呢?唐王到底是佛教徒还是道教徒?其实用心来品,唐王还是佛教徒。问问李世民的年代,国家真正走向民主了吗?李世民因为佛教其实慢慢学坏了。当然这个坏,更多代表发挥佛教思想的积极作用。我们知道,每个想法都是阴阳合一的整体,只要不过分,就会发挥积极作用。李世民毕竟心系百姓希望老百姓过的好,其行为后果也得以证明。李世民的年代,国家繁荣富强,老百姓安居乐业。从当时国家发展的状况可以大概推理出,李世民信佛更多发挥佛教的积极作用。不过,把当时社会的状态与今天进行比较肯定还是落后的。现在的社会进步的步伐更是神速的。曾经的落后对现在而言已经成为巨大的推动力。而后如果国家教育体制懂得信仰道教懂得向心,那么前进的动力更会增强多少倍。阳光是万物的渴望包括每一个人。如果发挥阳光的作用,大家有意识选择阳光向阳光奋进,就似万物得到阳光的照耀一样而蓬勃生长,万物得以欣欣向荣。那社会将是何其美好何其兴旺!
金刚做贼心虚有些害怕佛教的负面因素被李世民识破,因为李世民太聪明了。总归,李世民并没有提倡什么世界万物相对论,对道教思想还不了解,这就是没有真正入道的根本证明。总而言之,心是平衡内心的砝码。如何使内心保持自然的平衡,那就得知道这世界本来的阴阳之道。对事事两面性充分认识而用心平衡才能走向真正的民主。民主的实质性含义:从个人立场,自己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从国家立场,道教思想成为国家了灵魂,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因此说,心成为一个人及一个国家的主导思想才能表现出一个人及一个国家真正的民主。所有人真正懂得什么才是民主国家也就走向真正民主。民主意识才是根本。
太宗更喜,教:“光禄寺设宴,开东阁酬谢。”忽见他三徒立在阶下,容貌异常,便问:“高徒果外国人耶?”长老俯伏道:“大徒弟姓孙,法名悟空,臣又呼他为孙行者。他出身原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佛祖困压在西番两界山石匣之内,蒙观音菩萨劝善,情愿皈依,是臣到彼救出,甚亏此徒保护。二徒弟姓猪,法名悟能,臣又呼他为猪八戒。他出身原是福陵山云栈洞人氏,因在乌斯藏高老庄上作怪,即蒙菩萨劝善,亏行者收之,一路上挑担有力,涉水有功。三徒弟姓沙,法名悟净,臣又呼他为沙和尚。他出身原是流沙河作怪者,也蒙菩萨劝善,秉教沙门。那匹马不是主公所赐者。”太宗道:“毛片相同,如何不是?”三藏道:“臣到蛇盘山鹰愁涧涉水,原马被此马吞之,亏行者请菩萨问此马来历,原是西海龙王之了,因有罪,也蒙菩萨救解,教他与臣作脚力。当时变作原马,毛片相同。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太宗闻言,称赞不已,又问:“远涉西方,端的路程多少?”三藏道:“总记菩萨之言,有十万八千里之远。途中未曾记数,只知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岭,遇林不小,遇水宽洪。还经几座国王,俱有照验印信。”叫:“徒弟,将通关文牒取上来,对主公缴纳。”当时递上。太宗看了,乃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太宗笑道:“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览毕,收了。
早有当驾官请宴,即下殿携手而行,又问:“高徒能礼貌乎?”三藏道:“小徒俱是山村旷野之妖身,未谙中华圣朝之礼数,万望主公赦罪。”太宗笑道:“不罪他,不罪他,都同请东阁赴宴去也。”
由此看李世民是一个随和之人,对礼仪重视也不是像玉帝那样的重视,所以没有玉帝那样的为人态度而能够容纳本性。但至少,李世民用了强势要求众人信佛,不然就要断胳膊断腿来进行惩罚由此反映出李世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徒。
三藏又谢了恩,招呼他三众,都到阁内观看。果是中华大国,比寻常不同。你看那——
门悬彩绣,地衬红毡。异香馥郁,奇品新鲜。琥珀杯,玻璃盏,镶金点翠;黄金盘,白玉碗,嵌锦花缠。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干薇。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几盘素品还犹可,数种奇稀果夺魁。核桃柿饼,龙眼荔枝。宣州茧栗山东枣,江南银杏兔头梨。榛松莲肉葡萄大,榧子瓜仁菱米齐。橄榄林檎,苹婆沙果。慈菇嫩藕,脆李杨梅。无般不备,无件不齐。还有些蒸酥蜜食兼嘉馔,更有那美酒香茶与异奇。说不尽百味珍馐真上品,果然是中华大国异西夷。
师徒四众与文武多官俱侍列左右,太宗皇帝仍正坐当中,歌舞吹弹,整齐严肃,遂尽乐一日。正是——
君王嘉会赛唐虞,取得真经福有余。千古流传千古盛,佛光普照帝王居。
当日天晚,谢恩宴散。太宗回宫,多官回宅,唐僧等归于洪福寺,只见寺僧磕头迎接。方进山门,众僧报道:“师父,这树头儿今早俱忽然向东。我们记得师父之言,遂出城来接,果然到了!”长老喜之不胜,遂入方丈。此时八戒也不嚷茶饭,也不弄喧头,行者、沙僧个个稳重。只因道果完成,自然安静。当晚睡了。
五行各自归一而五行合一,自然而然回归本来而清净。正所谓静为天下正。唐僧师徒因此真正成为一个人而真正入道。李世民与唐僧进行了交流说明对悟空八戒沙僧有了一些认识。
次早,太宗升朝,对群臣言曰:“朕思御弟之功,至深至大,无以为酬。一夜无寐,口占几句俚谈,权表谢意,但未曾写出。”叫:“中书官来,朕念与你,你一一写之。”其文云:
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象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象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亘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古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见常隐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移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禽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佛有经,能分大小之乘;更有法,传讹邪正之术。我僧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慎敏,早悟三空之功;长契神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使千古而传芳。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
之讹谬。思欲分条振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步;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欲达。周游西宇,十有四年。穷历异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三乘六律之道,驰骤于心田;一藏百箧之文,波涛于海口。爰自所历之国无涯,求取之经有数。总得大乘要文,凡三十五部,计五千四十八卷,译布中华,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陲。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金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自作。譬之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染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矧乎人伦有识,宁不缘庆而成庆?方冀真经传布,并日月而无穷;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也欤!
写毕,即召圣僧。此时长老已在朝门外候谢,闻宣急入,行俯伏之礼。太宗传请上殿,将文字递与长老览遍。复下谢恩,奏道:“主公文辞高古,理趣渊微,但不知是何名目。”太宗道:“朕夜口占,答谢御弟之意,名曰‘圣教序’,不知好否。”长老叩头,称谢不已。太宗又曰:
朕才愧圭璋,言惭金石。至于内典,尤所未闻。口占叙文,诚为鄙拙。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循躬省虑,腼面恧心。甚不足称,虚劳致谢。
当时多官齐贺,顶礼圣教御文,遍传内外。太宗道:“御弟将真经演诵一番,何如?”长老道:“主公,若演真经,须寻佛地,宝殿非可诵之处。”太宗甚喜,即问当驾官:“长安城寺,有那座寺院洁净?”班中闪上大学士萧禹奏道:“城中有一雁塔寺洁净。”太宗即令多官:“把真经各虔捧几卷,同朕到雁塔寺,请御弟谈经去来。”多官遂各各捧着,随太宗驾幸寺中,搭起高台,铺设齐整。长老仍命:“八戒沙僧牵龙马,理行囊,行者在我左右。”又向太宗道:“主公欲将真经传流天下,须当誉录副本,方可布散。原本还当珍藏,不可轻亵。”太宗又笑道:“御弟之言甚当!甚当!”随召翰林院及中书科各官誉写真经。又建一寺,在城之东,名曰誊黄寺。
长老捧几卷登台,方欲讽诵,忽闻得香风缭绕,半空中有八大金刚现身高叫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这底下行者三人,连白马平地而起,长老亦将经卷丢下,也从台上起于九霄,相随腾空而去,慌得那太宗与多官望空下拜。这正是——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太宗与多官拜毕,即选高僧,就于雁塔寺里,修建水陆大会,看诵《大藏真经》,超脱幽冥孽鬼,普施善庆,将誊录过经文,传布天下不题。
吴承恩书写《西游记》,从此以后就这样把道教思想永远流传至今。直到当今社会,到底信儒信佛还是信道,时到今日仍然没有到达三教合一的状态仍然处于分裂阶段:是儒是佛也是道就是没有入真道。
却说八大金刚,驾香风,引着长老四众,连马五口,复转灵山,连去连来,适在八日之内。此时灵山诸神,都在佛前听讲。八金刚引他师徒进去,对如来道:“弟子前奉金旨,驾送圣僧等,已到唐国,将经交纳,今特缴旨。”遂叫唐僧等近前受职。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如来因为自身的人生格局对唐僧的认识只是这样的。他还单纯的以为唐僧仍然只是他的信徒。
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
如来对悟空的认识只是这样的,他也以为悟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他的忠实信徒还加封他为斗战胜佛。
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八戒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道:“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
在道教思想中,猪八戒其实已经成佛,贪欲已经被有利克服。猪八戒自认为已经成佛,而如来却不认可,他因此才问如来。如来站在自己的立场,认为猪八戒只能成为菩萨。他认为猪八戒食肠大当个菩萨太好了,供养的人多,有很多东西可以享用,就像大鹏一样,多少人信仰佛却在供养大鹏。猪八戒的待遇和大鹏一样。如来明目张胆的纵容欲望。正因为如此,信佛怎么可能真正成佛?也正因为如此,多少人顺理成章的成了钱奴房奴车奴。佛教禁欲过了头结果还是明目张胆的纵容欲望,这就是佛教的本来。说什么多少好怎样好也只是说说而已,都是天大的谎言。
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又叫那白马:“汝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因汝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门,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长老四众,俱各叩头谢恩。马亦谢恩讫,仍命揭谛引了马下灵山后崖化龙池边,将马推入池中。
就这样,如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为唐僧师徒随心所愿入了他的佛门。迷信佛教的人跟着这样认为。一切到此结束。这就是当时社会的常态。而今的社会如何呢?
吴承恩就这样给我们这些后代子孙出了一道题,让后人慢慢用心解答。现在所有的中国人,作何感想呢?让每个人自己用心来回答吧。
须臾间,那马打个展身,即退了毛皮,换了头角,浑身上长起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一身瑞气,四爪祥云,飞出化龙池,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诸佛赞扬如来的大法。
迷信如来的人对如来大肆吹捧。如来何其功德无量法力无边,什么样的好词都用在了如来身上。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扌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这个箍到底是谁给带上的?谁才能把他下掉?是如来菩萨还是唐僧?表面上看似如来给的。而后是悟空自己给带上的。现在唐僧师徒成佛了对一切都明白了,悟空只问唐僧叫他下了这个箍,并打得粉碎,以免再叫别人受到这样的伤害。悟空对箍非常反感因为他无私无欲的心境根本就不需要这个箍,只是因为人为不懂得信任造就了这个箍,即人因为自身认知的局限而造就对本性的不信任而成就了这个箍。这个箍对本性成就了多少伤害,悟空深深体会。
唐僧即我们的意识界,也是天性的主人给了合理的解释,而不是如来及菩萨。为什么现在与如来菩萨无关了?原因很简单:说是如来菩萨给的,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已。这只不过是因为如来菩萨一再的强化导致内心的自我跟着强化于是变成了现实。这才是本质的原因。本质上还是自己给带上的,不是吗?悟空自己带上的。只不过自己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跟着片面的认为是如来菩萨给带上的。大家一直听到如来菩萨这样说所以也片面的跟着这样认为。
归根结底,一个国家怎样的信仰怎样看待这个世界,老百姓于是不知不觉也跟着怎样信仰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一个家庭怎样的信仰怎样的世界观,孩子不知不觉也跟着怎样的信仰怎样看待这个世界。
唐僧其实是说,以前因为我不了解自己所以我不懂得信任你,才有了这样的管制。现在真相大白了,懂得如何信任了,这个箍就自然消失了。以前都是我的错啊,是我太无知,太庸人自扰了。
悟空其实在说,现在你真正了解我了懂得信任我了吗?这个箍还要吗?以后还会不信任我吗?箍代表管制代表不信任。只是因为对本性的不了解才产生的。我们置身黑暗所以心生恐惧。我们因为不了解就会感觉有不安全因素。我们迷信就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却不知道。我们对本性深入明白内心所以阳光普照。不懂得信任成就很多伤害。懂得信任才是一份深深的爱。我们要学习道教思想更要懂得去信任去爱,自己因此才会健康有幸福感,孩子因此才会健康成长才有幸福感才有了真正向善向上的无限动力。
此时旃檀佛、斗战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俱正果了本位,天龙马亦自归真。有诗为证,诗曰: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正果旃檀皈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经传天下恩光阔,五圣高居不二门。
五行就这样真正成佛转落尘埃让众人看到。
和合四相也可以指玉帝如来菩萨孙悟空四种为人之间的相处发生矛盾在悟空的作用下达到和状态。因此叫合和四相复修身。也可以说唐僧八戒沙僧孙悟空四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冲和的状态因此真正成佛。同时也可以说是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的有利结合。总归指阴阳合一。
色指各种对善的认识各种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使这些看法消除归空而回归自然的虚无。百怪只是因人为而成就的虚名因此不值一提。
唐僧因此到达了极其高深的觉悟,从此以后精神与天地同在而不会沉沦。
不二门就是指不是佛教儒教的法门,而是道教这唯一法门,世界的本来面目。
唐僧师徒真正成佛,而且是最高境界的道教思想所以是五圣高居不二门。
五圣果位之时,诸众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塞,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一切得道的师仙,始初俱来听讲,至此各归方位。你看那——
灵鹫峰头聚霞彩,极乐世界集祥云。金龙稳卧,玉虎安然。乌兔任随来往,龟蛇凭汝盘旋。丹凤青鸾情爽爽,玄猿白鹿意怡怡。八节奇花,四时仙果。乔松古桧,翠柏修篁。五色梅时开时结,万年桃时熟时新。千果千花争秀,一天瑞霭纷纭。
大众合掌皈依,都念:
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南无清净喜佛。南无毗卢尸佛。南无宝幢王佛。南无弥勒尊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佛。南无接引归真佛。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南无精进善佛。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南无婆留那佛。南无那罗延佛。南无功德华佛。南无才功德佛。南无善游步佛。南无旃檀光佛。南无摩尼幢佛。南无慧炬照佛。南无海德光明佛。南无大慈光佛。南无慈力王佛。南无贤善首佛。南无广主严佛。南无金华光佛。南无才光明佛。南无智慧胜佛。南无世静光佛。南无日月光佛。南无日月珠光佛。南无慧幢胜王佛。南无妙音声佛。南无常光幢佛。南无观世灯佛。南无法胜王佛。南无须弥光佛。南无大慧力王佛。南无金海光佛。南无大通光佛。南无才光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西天极乐诸菩萨。南无三千揭谛大菩萨。南无五百阿罗大菩萨。南无比丘夷塞尼菩萨。南无无边无量法菩萨。南无金刚大士圣菩萨。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西游记》至此终。
西游到此一个段落,以后的世界会如何发展呢?如来对本性,唐僧,八戒,白龙马的认识都表现出他对世界的认知,都体现出他对世界认识的局限性。在如来这里,他们只是这样的状态。这就像我们站在地球上误以为天是方的。这一切表面现象都反应出如来的认知问题。以后如何发展?悟空会如何和如来交流。如来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突破自身认知的局限认识到本性吗?
取经成功后,各路神仙对欢聚一堂。唐僧第一个站出来对孙悟空说:“悟空,经历了这么多,我细细思量,这一路行来,我发现都是我错了,而你是如此的纯洁无瑕与美好和如此的潜能无限。我终于知道你是谁了。我们相融为一体吧。你是这世上我最好的朋友和引领者。从今往后,我会听从你的指引,请帮助我实现更多的美好愿望。你是我的信仰及生命。我要把自己的生命与幸福都交付于你,请带我走向更美好的人生。”而后玉帝如来菩萨等等多少人都会拿出这样的态度。整个社会就这样步入正轨。这就是完美结局。见性明心的意思就是见到本来自己的样子而深入明白因环境而成就的自己的本来面目。见性明心只是如此简单只是需要花费多少辛苦才能获得。消除众人的习惯性认为不怕成为另类由此表现出学道的多少艰难。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份苦为何是常人无法忍受的苦呢?心苦本身看不见摸不着而他是存在的也只能靠个人去感知的。多少人心灵麻木看不到更会增加这份心苦。如果有人感同身受也会缓解这份苦楚,可关键是没有人会感同身受而是在这份苦上加苦。总归而言,在当今社会除非是一种被迫,不然没人会愿意走上这条修心之路。我写了这么多更希望未来的社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步入这个队伍。很多问题有所意识就有了转变的可能。潜意识就是把众人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把成就问题的根源向意识层面进行回馈。我们意识到的问题,问题因此不会再是问题。问题的存在总是一种必然。选择解决才自然而然。但愿每个人拥有简单的幸福与快乐,每个孩子的本性得以养护而健康快乐的成长。成长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痛苦。发挥潜能使自己一步一步成长因此越来越好。健康成长更在于大人与孩子之间平等互尊互爱的自然交流。正确的信仰及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交流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健康成长。沟通障碍拒绝交流一切向身外物看齐自然引发很多问题。人生几十年,健康快乐是第一。教育如耕耘,为的是促进众人的健康成长。教育的根本就是促进众人认识自己懂得对自己的自我肯定相信自己而发挥潜能实现自己更多的美好愿望。祝愿所有人拥抱简单的幸福。祝愿我们可爱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富强。祝愿社会没有伤害只有幸福的欢笑。
718974761
发表于 2022-4-10 11:57:24
中国伟大智慧尽在《西游记》和《道德经》这两本书中。人为与无为是相反的存在,多少人因为儒教佛教而迷失自己而失了对道的本质认识。回归社会常态,因为儒教佛教的深刻影响,人总习惯伪装,喜欢追求所谓的好,反感所谓的不好,刻意表现出所谓坚强的样子,不喜欢面对内心真实的感觉,不喜欢表现自己受伤的样子,更不喜欢看到别人受伤的样子,更认为那样的表现只是一个小丑。人与自然总是如此相反的存在因此才有了老子说的道。人不好太正常,而多少人不愿意接受不好的样子,不愿意面对不好的样子。其实,只有面对才能解脱,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比如面对孩子,在很多时候我们大概克制不住情绪。孩子接受反对的鼓励或者顺应内心因而会对此提出反抗。我们不妨心平气和的真诚地说句抱歉,请求孩子的原谅,更坦白承认告诉孩子自己就是如此不足希望孩子能够谅解自己的不足。相信孩子会做的比自己好很多倍,而后一起尽全力努力。
总而言之,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帮助的。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人是不可能存在的。我不得不承认从来只是得了严重的心病,叫缺爱的病。我敢说了,经过多少的心理建设不害怕别人笑话了。道重视养护婴儿之心,也就是指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问题而说话。我也喜欢站在孩子的立场说话也是为自己说话其实这才是合理的,虽然很多人觉得我太奇葩和无法理解,我却心安理得无怨无悔。孩子拥有拒绝伤害和被爱护的权利。孩子拥有自主自爱的权利。当然,这也是每个人应该具有的合法权益,更应该受到法律保护。以权压人,以强服人终究不可取应该选择理性消除。从古至今多少人总崇尚强横,说什么一蛮三分理,这样的为人成就多少伤害因此违背自然规律自然不合理。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才是正确的做法。给人阴暗不如给别人阳光,因为人心本向阳。家长习惯耍权威,不得反省不求成长而以己度人的人身攻击,火气十足甚至对孩子大打出手,孩子做出多大的努力为自己辩论,结果引来公愤,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在家长的立场,孩子永远是错的一方。说什么百善孝为先,由此看来,明明是祸害的根源。正因为这样的孝使多少人迷乱是非而不懂得什么是德行,因而忽视心灵成长和责任问题。迷信家长权威,崇尚以己度人成就无限伤害由此可见是最失败的言传身教。
中国多少年一直崇尚家长权威,从而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选择去面对,学习道教思想因此需要多少心灵上的建设和内心有多少的强大。不愿意学不愿意接受自然会成为常态。不钻个牛角尖不进行诋毁也算是仁慈的。认同的算是心境相当高的。不论愿意学的有多少,我暂且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者这只是圆我初中时的一个梦;或许我更希望得到支持者和得到一些力量;或者这只是我的疗伤之法,只想自我解脱获得自在;或许只想换得心安希望和大家一道成长。终究,人是群居动物,因此没人喜欢孤独,只是一生来注定被孤立的命运,或者只是想找寻志同道合的人而告别一直的孤独;或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获得解脱拥抱简单的幸福;或者在找寻自己想要的幸福。人心本向阳,不好谁都不会喜欢。我也喜欢美好,然而人生总有局限,希望世上没有伤害只有简单的幸福。
对孩子出言不逊总是一股高高在上的姿态是不懂得自爱和自重的表现。孩子为什么被别人欺负却不懂得维权不懂得保护自己因为父母无视孩子的心灵感受得不到应该的尊重。孩子也是人,应该得到合理的对待。他们也有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尊重。选择迷信各种想法和权威,不能心平气和好好说话而使用刚强的做法无疑成就以大欺小,欺弱怕强的作风。好坏总是并存的。不敢直面不好的一方只表明内心太脆弱。如果父母不懂得自爱,孩子积极向上向善的心态自然会受害。孙悟空因此总遭受众人不理解的否定。如果父母都不爱护自己的孩子,注定孩子出去被别人欺负而不懂得爱护。想要寻求自爱从而成为一项多么艰难的选择。依然互相太重要。真正的教育促进正确的自我肯定而不能进入自我否定而迷失自己而产生无限负面心理。耍权威和迷信及使用强力后患无穷因此不合理。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保持平等关系更侧重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人心能否健康,心态能否保持生来的平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健康互动太关键。家长消除迷信思想和对权威的迷信,消除以己度人的人身攻击和强力才是有德的表现,才是良好的言传身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人为总喜欢权威与迷信,总喜欢刚强,不喜欢柔弱,总迷信自己的对自己的好却无视责任问题。玉帝如来就这样总住在多少人的心里。玉帝如来的为人实在不可取。选择孙悟空才是明智之举。
人与人之间莫不是权利之争。强力权威表现出强大的控制欲。比如孩子对家长权威的自然挑战一个“不”字就使家长火冒三丈对孩子大打出手。这到底是家长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到底什么是尊重,我们该深入明白每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及在这个社会上应该存在的责任。站在孩子的立场这叫本能的维权,因为每个人都有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权利。当我们靠自己获得能力在这社会上获得生存这才是真正的幸福。而家长对孩子严重侵权,因为家长迷信各种思想在越俎代庖。很多人总是无原则的限制孩子的行为剥夺孩子动手的能力,不许孩子反抗从而关闭孩子大脑的正常思考,就这样学着玉帝如来视孩子的自然成长为罪恶还总是美言为为你好。其实这哪是好。从这些使用强力的背后反应出家长强大的控制欲。孩子用心聆听的自然表达因为家长权威只成为最后的错误。这又算是什么德行和善行?崇尚强力的人都有着欺弱怕强,欺善怕恶的毛病,而后无法将心比心总是做贼心虚不愿意接受孩子对自己如此同样的对待,因此孩子总受到最后的批判。只是为了自己说句公道话,在家长权威的立场,这只是一种错误,何其荒谬的思维方式,然而一个孝字使这样的认知成为多少人的心安理得。是非混乱抹杀天性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的行为清晰呈现。因为崇尚强力所以让多少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不知不觉进入下一代的恶性循环。人之本性就是向善向上的。我们应该选择无条件的相信和顺水推舟,从而消除强力的做法而达到柔弱的目的。比如叫孩子做作业,孩子说不。我们要明白孩子为什么说不。他在用心聆听只是在挑战权威,只是在表达内心的需求,希望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只是自我认识的开始,是学习自爱的表现,是自然健康成长的开始,是渴望被尊重的表现。其实仅此而已。反者道之动,这是自然健康的反应,家长权威侧重家长立场崇尚以己度人属于走极端的行为才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我们对此不妨顺水推舟送上祝福心平气和和颜悦色的对孩子说:“不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这是正确的做法。我相信你会把自己的事情安排的很好。别人能做到,你肯定也不差。你是与众不同的存在,有个性将来一定了不起。……”这样的方向才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能够拿出这样的态度,就会看到孩子积极向上的态度。选择信任才是正确的,不信任的耍权威和不负责任的以己度人后患无穷。老子所以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任何事都是两面性的存在,探寻本质问题就能解决问题。孩子单纯无邪没有污染。我们应该消除自身的污染而回归单纯。世俗的看法太多,需要理性消除干扰。人生就是一场科学实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如何能够做到呢?我们得明白自己和孩子应该的责任,把责任放出去,把权利放出去,从而懂得维权和爱护。我们只需做好自己,做更优秀的自己就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我们做到如此互相尊重。每个人都选择做好自己,这世界自然越来越美好。我们又何必担心孩子不能成才?其实真正需要担心的只是自己而已。我们不健康的心态自然严重影响孩子健康的心态,因而总是错把害当成爱。我们懂得明辨是非孩子自然跟着懂得。探寻人心从我做起。想要美好从我做起。不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也别指望孩子能够成人成才,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错误的言传身教自然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老祖先说的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柔弱胜刚强,把这一切早就说完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有理吗?自然有他有理的一方 。私心也有他的好。如果活着都不懂得自爱而不懂得维权而保障自己不受伤,只让自己一直受伤而成就迷茫的状态,那么活着还有多少意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婴儿期开始逐渐下放我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还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让孩子呼吸自由的空气得到自然的成长。大家因此都得到健康成长而幸福满满。比如带领孩子认识冷热的问题,适时让他亲身体会。带他认识周围的一切。一个道理看似好懂其实需要花费多少经历的亲身感悟才能真正的懂。不要指望通过说一句话就妄图孩子能够懂,其实这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比如孩子喜欢吸吮,就多找一些孩子能够吸吮的东西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并和孩子互动,从中介绍他吸吮的各种东西的性质名称多和孩子说话。也可以适时转移注意力多和孩子玩游戏比如躲猫猫,多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互动,孩子的最爱。总归孩子在本能的学习,希望了解这个陌生的世界。我们要做的只需满足他学习的欲望。比如七八个月大了,让孩子自己拿勺子吃饭。多动手促进大脑的思考。劳动产生智慧。做不好是正常反应。想要知道必然经历不知道。想要收获必然付出辛劳。孩子搞得一塌糊涂并没有什么关系。多放手孩子自然越来越好。鼓励孩子成长才是正确的做法。做到最大的放手比不放手和不负责任的指责打骂好上多少。教育如同几加几等于几的问题,答案无穷,而方向却是一样的。给孩子出些简单的题目保持上善若水的姿势,比如车子被别人的车挡到不能出去谦虚的问孩子怎么办。孩子于是毛遂自荐信心满满的出来指路。我们为此给孩子竖上大拇指。孩子骄傲的说原来大人还不如小孩。总归高兴拥有良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养护本性就是养护人之本来的积极向上向善之心,人本来的探索欲。带孩子其实是很简单的。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大家的健康成长。道理很简单,做起来总是不简单,因为人心总是不能如此简单非得走上另一个极端而对着干。因为多少年家长权威的影响使多少人都习惯刚强不喜欢柔弱,因此崇尚柔弱者反倒处处碰壁而被否定。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哪怕众叛亲离,从一点一滴当中用心感受用心走 总会走向自己想要的彼岸。人为总喜欢强力,比如看到孩子吮吸自己的手就是打和责备,其实多么的无中生有没事找事。妄图使用强力来解决问题只能成就更多问题。不愿意接受反对于是引发莫须有的是是非非。孩子脱个衣服又受到恶语攻击。孩子能力有限事情没做好又遭嫌弃……孩子怎样自然的表现在人为的立场总是如此不正常。其实不正常真的就是孩子吗?以己度人只是多少人的毛病。不得反思却如此心安理得总是多少人的常态。纵容家长这样的行为就是崇尚所谓的民主吗?生活当中不合理的事总是常见。习惯成自然的总是常态。家长在孩子面前口无遮拦无视口德不可取。学会积口德因此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学习道教思想非常重要的一课。
道与物反。反者道之动。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老子惜字如金,字字暗含深意。消除世俗及刚强之法换得心灵上的安宁。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在太重要。不要崇尚什么孝了,因为这是害。重视将心比心重视向善学习向善才是成就健康的唯一出路。有心的人懂得向善的人更是重视孝道的。
老子吴承恩崇尚的是很少很少有人走的路。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这条路。
人生莫不是要不选择刚强因此只会以己度人的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忽视孩子心灵上的成长却美言为为你好;要不选择柔弱试着去相信而后懂得去相信从而使大家都越来越好。选择刚强的做法终究成就最后的失败。选择柔弱之法才会获得最后的胜利。正义与邪恶,从来邪不压正,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只是两者是阴阳两兄弟一直并存无法分割,阴阳之争总在继续。
幸福就是崇尚柔弱之力。幸福只是如此简单。
想要成就伟大必然经历平凡。心高虽好,急于求成而妄图一步登天更多成就颇多悲哀。给的是情分,不给是本分。这世界不存在谁欠谁的问题,只有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问题。
有的人崇尚给予把给予看成多么的会做人,接受给予的人却自命不凡自认为多么的会做人,把这份给予视为一种理所应当的得到,如果别人不这样做反而得到人身攻击被看成不会做人。因此有的人说,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你不给予就是不会做人。坏人因此因为所谓的好人而纵容。好人也只是自认为所谓的好人。学会明断是非,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关系因此太重要。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孩子代表宇宙之心,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比如看到别人吃什么有什么自己也会想要。面对这样的表现,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看到别人吃东西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给你买,尽能力满足。如果满足不了,希望得到你的谅解,更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一定能够得到。给的是情分,不给是本分。我们对待别人也一样。自己的东西有自主支配的权利,想给谁就给谁。如果别人觉得应该,那就不给,因为我们没有必要引狼入室而把别人给惯坏。只是想你东西才和你交朋友的人,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这样的表现总习惯家长权威责备孩子进行人身攻击说孩子这么好吃,别人有什么也总是这样学,过分的还大打出手,责备别人做的出,惹自己孩子不高兴。由此看来,家长权威成就多少人内心严重的污染和严重不正的心态。家长习惯孩子对自己的顺从却总是不愿意对孩子的顺从。这种不平等关系只能成就多少问题的发生。依然互相才是根本。只有学习道教思想才能获得大智大慧而解决一切问题。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